[圖文]韓信功高震主為何不背叛劉邦另立山頭?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韓信功高震主為何不背叛劉邦另立山頭?

2016年11月09日 歷史真相, 漢朝皇帝 暫無評論 閱讀 676 次



英布叛變,龍且陣亡,戰事糾纏,形勢逆轉,項羽第一次感到有點兒恐懼。謀士武涉自告奮勇去遊說韓信,項王欣然同意。他認為,只要此事能成功,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武涉對韓信說:「天下人被秦朝苦害已久,所以群雄並起合力攻滅了它。亡秦以後,根據功勞割地分封,各自為王,以便休兵免戰,與民休息。如今漢王又興兵東征,侵犯人家的疆界,奪佔人家的地盤,攻破三秦,還引兵出關,糾集各路諸侯的軍隊,向東攻打楚國。看他的意思,是非要吞併整個天下才肯罷休。貪心不足到這步田地,也實在太過分了!況且漢王這個人從來不把信用當回事,是不可信任的,他多次落在項王手裡,項王心存憐憫不肯加害,可他只要一脫險,總是立即背棄盟約,重新攻打項王。此公之出爾反爾背信棄義,一至於斯!現在大王你雖然自以為與漢王交情深厚,替他盡心盡力,可是終究還是要被他幹掉的,不信你等著瞧好了!你之所以能夠苟延到今天,就是因為項王還存在。當今楚漢兩雄相爭,你在其間舉足輕重,西靠漢王,漢王就會勝;東投項王,項王就會贏。倘若項王今天敗亡,下一個倒霉的就會輪到你。你與項王是舊交,為大王計,何不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獨霸一方?那樣便可以安枕無憂了。如果錯過這個機會,死心塌地助漢擊楚,就大大失策,不是一個有智謀和遠見的人應有的選擇!」


韓信辭謝道:「我過去侍奉項王,官位不過郎中,職務不過是個執戟的衛士,言不聽計不從,因此才背楚歸漢。漢王任命我為大將軍,讓我統帥數萬人馬,解衣推食,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了今天,算是混出了個人樣。人家對我這樣親近信賴,我背叛他實在沒有什麼理由,也不會有好結果,我就是死,也不會變心。請代我向項王致意!」武涉怏怏而返。


蒯徹聽說了這事,又動了心思。他認為武涉不行,自己肯定行。於是精心準備了一大套說辭,層層剖析,反覆取譬開導,其煽動性和蠱惑力不在蘇秦張儀之下。但韓信終於不為所動。蒯徹究竟說了些什麼?韓信又是如何回答的?


蒯徹:我學過看相,精於此道。


韓信:先生看相是採用哪種方法?


蒯徹:人的高貴與卑賤在於骨胳,憂愁與喜悅在於面色,成功與失敗在於決斷。從這三個方面加以參酌,就相當準確了,幾乎萬無一失。


韓信:很對。那就有請先生替我相相,看看卻是如何。


蒯徹請韓信屏退左右後,繼續說道:「相你的『面』,不過封侯而已,而且還會出麻煩有危險;相你的『背』,卻是貴不可言。」


蒯徹:當初,天下大亂,英雄豪傑們相繼舉兵起事,紛紛建立名號,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聲勢猶如火焰迸發,狂風驟起。那個時候,大家所考慮的,只是如何早日滅掉暴秦。而今,楚漢相爭,兵連禍結,致使民不聊生,死亡相繼,拋屍荒野,數不勝數。項王起兵後,轉戰四方,橫掃千軍如卷席,無往而不利。後來更是乘勝追擊,將漢王包圍在滎陽一線。然而前進到京、索之間時,攻勢頓挫,兩軍相持纏鬥,已經歷時三載。漢王將兵數十萬,依仗山河之險,在鞏縣、洛陽一帶抗拒楚軍,一日數戰,卻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更談不上尺寸之功。失利逃跑,負傷掛綵,屢敗屢戰,於他已經是家常便飯。他們爭鬥數年卻決不出勝負,雙方都差不多智窮力竭了。長此以往拖延不決,將士們的銳氣就會消失殆盡,厭戰情緒會像細菌一樣日甚一日地傳染蔓延,糧食也要耗光,老百姓更是怨聲載道,人心惶惶,筋疲力盡,無所憑依,對誰也沒好處。依我看,如果沒有外力強勢介入推動,楚漢戰爭還會拖下去,不會有什麼結果。而足下你,才是真正的決定性因素!你幫漢王,漢王就會贏;你幫項王,項王就會勝;他們的命運取決於你的意向!我願意披肝瀝膽,向你呈獻愚見,就怕你不能採用。假如你能聽從我的計策,就應該在項、劉之外建立獨立的第三種勢力,讓楚、漢相爭相持,以便兩利俱存,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這種情勢下,他們都得看你的臉色,誰都不敢輕舉妄動。以足下的賢才聖德,佔據著富饒強大的齊國,又有燕、趙兩國的歸附,兵精糧足,所向披靡;只須出兵控制劉、項雙方兵力空虛的地方,牽制他們的後方,順應人心,為民請命,制止楚漢之爭,那麼,天下就會群起響應,誰敢不從!進而分割大國,削弱強國,重新封立諸侯,建立新秩序;這樣,天下就會畏威懷德,歸服齊國,聽命足下。我聽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希望你能對鄙見深思熟慮!


韓信:漢王待我恩德深厚,把他的車給我坐,把他的衣給我穿,把他的飯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的車要分擔人家的災禍,穿人家的衣要思慮人家的憂患,吃人家的飯要為人家出死力效勞。我怎麼能為了一己私利背棄大義而不顧呢!


蒯徹:你自以為與漢王交深契厚,想幫助他建立萬世之功,流芳千古,竊以為這只是一廂情願罷了。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舉兩個例子說明一下吧。當張耳、陳余都還是平民時,他們同生死共患難,可以說是過命的交情;後來卻又如何呢?足下是再清楚不過了。這兩個人的交情之深,大概可以算是天下之最,結果卻弄到彼此都想把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的地步,卻是為何?就在於人心難測,貪得無厭啊!就交情而言,你與漢王,比得過陳余與張耳嗎?春秋時期,越國大夫文種、范蠡盡心盡力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輔佐越王勾踐反敗為勝,滅掉強大的吳國,稱霸諸侯。霸業成功後,卻一個被迫自殺,一個不得已逃亡。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兔盡狗烹的法則啊!就忠信而論,你與漢王,比得過文種、范蠡與勾踐嗎?漢王是靠不住的,他不過是利用你罷了。不當心會要命的啊!


足下還定三秦,水淹廢丘,逼使章邯自殺;佯渡臨晉,奔襲安邑,俘獲魏王豹;北攻代國,活捉夏說;東出井陘,大破趙兵,陣斬陳余,生擒趙王歇;又在歷下襲破齊軍主力,更於濰水殲滅楚國援軍二十萬,擊殺龍且。我聽說,「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這不就是說你的嗎?足下身懷無人匹敵的勇略,立下不世之功,歸楚,楚人不敢相信;歸漢,漢人感到震恐。哪一頭也不是你好的歸宿。足下身為人臣,不僅名滿天下,而且功高震主。我心裡很為你感到危懼!


韓信沉默良久後辭謝說:先生暫且不要說了,讓我好生考慮一下。


幾天後,蒯徹又去見韓信,再次剴切進言。


蒯徹:甘心做劈柴養馬等微賤勾當的人,無從染指萬乘之國的權柄;謹守著微薄薪俸心滿意足的人,不可能獲致卿相的高位。所以說,明智的人做事堅決果斷,快刀斬亂麻;猶豫不決會導致災禍。精於打小算盤,就會貽誤大計;謀而不決過於瞻顧,就會錯失良機。俗話說得好:『猛虎猶豫不決,不如黃蜂、蠍子用刺去螫;良馬原地踏步,不如駑馬穩步徐行;孟賁般的勇士狐疑不定,不如庸劣的人下定決心達到目的;雖然有虞舜、大禹那樣的智慧,囁嚅不言,不如聾啞人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了一個道理:行動,只有行動,才是最重要、最寶貴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希望你詳細斟酌考慮,早作決斷!


韓信自以為勞苦功高,劉邦也待自己不薄,當個齊王安富尊榮挺滋潤的,不願也不忍背漢自立。他經過反覆考量,終於明確謝絕了蒯徹的建議。蒯徹感到危懼,就裝瘋賣傻做跳大神的巫者去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