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1937年王明回國後與毛澤東分庭抗禮始末 | 陽光歷史

 

A-A+

[圖文]1937年王明回國後與毛澤東分庭抗禮始末

2015年02月01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50 次






抗日戰爭爆發後,對如何在有利於蘇聯的前提下貫徹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蘇共領導人斯大林一直有著種種擔憂。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產國際派回中國。這位「欽差大臣」自恃有強硬的國際背景,根本不把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放在眼裡,在主持長江局工作期間,王明目空一切,屢屢違反組織原則,擅自發號施令,公然與中共中央分庭抗禮。


奉命回國


王明是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由共產國際代表米夫一手扶植上台的。會後不久,他便受共產國際的召喚,前往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行前,他成立了臨時中央,指定博古為總負責人。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正是通過博古等人推行貫徹,使中共蒙受4年之久的危害。在共產國際工作期間,由於他不折不扣地推行「國際路線」,很得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的喜愛,他也因此節節攀升。1935年,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王明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委員和政治書記處候補書記。這也就難怪他回國後,「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了。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國共兩黨攜手合作,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具體執行中,斯大林卻在國際主義的幌子下,打起自己的小算盤。當時,蘇聯在西線已與納粹德國成生死對頭,如果日本又從東面發起攻擊,蘇聯就會兩面受敵,處境極其危險。正是如此,蘇聯才和國民政府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希望中國在東面拖住日本。為此,斯大林把寶全都押到國民黨政府身上,不相信「農民領袖」毛澤東領導的人民武裝。而毛澤東提出的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是斯大林最為憂慮的。為避免這種局面,斯大林想到了王明,決定派他回國。在斯大林看來,王明是「熟悉國際形勢的新生力量」,只有他才能「幫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不讓「獨立自主」搞得太離譜。


行前,共產國際負責人季米特洛夫特意會見王明。季米特洛夫叮囑說:「由於共產黨力量弱小,所以在統一戰線中,不要刺激國民黨,提出誰佔優勢、誰領導誰的問題,應當像法共那樣,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不要過分強調獨立自主。」同時,他還提醒王明說:「你回去以後,要謙遜,要尊重黨的領導同志,中國黨的領袖是毛澤東,不是你,你不要自封領袖。」


1937年11月14日,王明夫婦和康生、陳雲、曾山等乘坐蘇聯軍用飛機,經迪化(即烏魯木齊)和蘭州飛往延安。途中逗留幾天後,29日到達延安。當時,中共中央雖接到共產國際的電報,告以王明將回國,但具體日期及回來的途徑,均沒有明確安排,再加上延安沒有專門的空中航線,所以當王明的飛機到達延安上空時,人們還以為是日機前來轟炸呢。


據當時參與王明迎接儀式的一名政治局委員回憶說:「我們到達飛機場,毛澤東、張聞天等也同時來了,我們站得遠遠的。機場已有相當的戒備,似乎都不知道飛機裡面載的是什麼人物。大概毛澤東早已接到了莫斯科的電報,告以王明等要來。王明等回來的確實日期和如何來法,連毛澤東也不知道。直等到王明從飛機走出,陳雲、康生也跟著下來,我們才急步上前,彼此握手擁抱。當時一堂歡敘,所談都是高興的事。」


毛澤東致歡迎詞時充滿熱情地說:「歡迎從崑崙山下來的『神仙』,歡迎我們敬愛的國際朋友,歡迎從蘇聯回來的同志們。你們回延安來是一件大喜事。這叫做『喜從天降』。」在歡迎儀式上,王明在回話中則有些反客為主的口氣:「我們是共產國際派來的,是斯大林同志派來的。我們幾個人都是我黨駐共產國際的代表,沒有什麼地方值得歡迎,應當歡迎的是毛澤東同志。」這些話聽起來有些莫名其妙,但可反映出王明當時激動而紛亂的心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