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洛陽恐龍家安何方? | 陽光歷史

 

A-A+

[多圖]洛陽恐龍家安何方?

2015年01月12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71 次

洛陽恐龍家安何方(圖)



新發現的欒川盜龍復原圖。



洛陽恐龍家安何方(圖)



2006年3月18日,汝陽縣劉店鄉群眾義務日夜看護恐龍化石發現地。把恐龍館建在洛陽是許多洛陽人的心願。


7月3日,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發佈的一則消息震動海內外:該省洛陽汝陽、欒川一帶,發掘出兩個恐龍動物群和10種以上恐龍,並命名了其中3個新屬種。恐龍發現之初就引起了洛陽民眾的高度關注,一些人更是提出原地修建恐龍館的建議,意欲要回將由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保存的恐龍化石


挖石頭挖出「黃河巨龍」


在我國中藥材中,有一種被稱為「龍骨」,主要指古代動物骨骼的化石。在河南洛陽市的汝陽、欒川一帶,早在幾十年前,龍骨就頻頻出現,被人們大量採挖、買賣。


汝陽縣三屯鄉下河村,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曹宏欣,過去在當地長期收購銷售龍骨。他從雜誌上偶然得知龍骨是國家珍貴的地質資源後,對其格外用心。1989年,曹先生在收購龍骨時,意外發現了其中有許多極似動物的牙齒或骨骼,就迅速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寫了一封信,報告這一情況。被譽為「中國恐龍王」的董枝明教授收到這封信後非常重視,立即派人到汝陽縣進行調查、落實,收集到了一些碎化石。此後,他們又先後於1991年、1993年兩次到汝陽實地考察,均零星發現了一些古脊椎動物的尾椎、牙齒等化石。


2005年4月的一天,汝陽縣劉店鄉沙坪村的一位村民準備建房,到村旁的山坡上挖石頭時,突然發現了眾多粗大的龍骨,形狀規則極似動物的骨骼,於是急忙停手,將龍骨掩埋。他把這一發現告訴了曹宏欣,請其盡快聯繫地質專家。同年11月,由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申報的《河南省脊椎動物(恐龍、古象)化石勘察發掘》項目,獲得省財政廳和省國土資源廳的批准,該項目組的技術總負責人即為董枝明教授。


2006年2月18日,根據曹宏欣老人反映的情況,項目組專家們趕往汝陽縣開始實施項目野外調查工作。汝陽、欒川一帶的恐龍化石群,由此逐步展現在世人面前。據後來專家研究,在汝陽發現並命名的「汝陽黃河巨龍」,是目前亞洲已知的最高、最重、體腔最大的恐龍。


改寫中國恐龍研究現狀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今年7月3日,中國地質科學院、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洛陽市政府等單位在鄭州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恐龍化石群發掘研究成果(第一期)。


此次被專家組命名的「汝陽黃河巨龍」發現於汝陽,屬蜥腳類恐龍新物種,其一根保存完整的背肋長度為2.93米,按照1︰1復原後的身體長18米,專家推算其體重足有60噸,相當於10頭大象,是迄今發現的亞洲最高、最重的恐龍。


「洛陽中原龍」發現於汝陽,復原後體長5米,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有確鑿證據的惟一大型結節龍類甲龍。


發現於欒川的「欒川盜龍」雖然個頭較小,但屬於罕見的食肉恐龍,屬馳龍類。它身長只有兩米,腿很細,更不同尋常的是,它從頭到腳都覆蓋著鬆軟的絨毛和原始羽毛,對鳥類起源的研究意義重大。


還有一些恐龍和其他動物的化石雖然正在研究當中尚未命名,但初步確定意義也非常重大。比如在汝陽發現的巨型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復原後的股骨化石長度可達2.35米,保存基本完整的脛骨長度為1.33米,背椎與尾椎比「汝陽黃河巨龍」的粗大得多,而結構形態又與其完全不一致,初步判定是一類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蜥腳類恐龍之一。


此外,在欒川發現的小竊蛋龍化石從初步觀察情況看體長不足0.6米,可能是世界上目前見到的最小的竊蛋龍類。而發現於欒川的白堊紀哺乳動物和巨蜥類標本保存精美,均有完整頭骨化石,為新屬種無疑。


專家組組長、美國的戴爾·溫克勒博士稱:這些發現必將改寫中國恐龍研究之現狀,讓世界為之矚目。


對以後的研究和發掘,董枝明教授非常樂觀。他認為,研究和發掘工作僅僅邁出了第一步。因為在已發現的恐龍化石點中,汝陽有30餘處,目前僅搶救性發掘了5處;欒川有20餘處,目前僅搶救性發掘了兩處。他還推測,由於汝陽、欒川一帶處於秦嶺東部,河南沿秦嶺一帶地區直至陝西南部,都可能存在密集的恐龍化石群。

洛陽恐龍家安何方(圖)



2007年7月3日,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結節恐龍類甲龍化石「洛陽中原龍」在鄭州亮相。



洛陽恐龍家安何方(圖)



2006年2月25日,劉店鄉群眾幫助發掘單位抬出恐龍化石。



洛陽恐龍家安何方(圖)



2007年7月1日,當地群眾觀看專家考察恐龍化石發現地。



恐龍館離洛陽有多遠


7月5日,河南《大河報》發佈消息稱,根據河南這幾年出土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情況,省地質博物館和國內外的專家一起,恢復出一個白堊紀恐龍生活的場景。位於鄭州市的省地質博物館目前正根據這個場景建設恐龍館,來表現白堊紀恐龍生活的情況,預計在今年10月建成開放。


對於眾多的恐龍迷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但就在消息見報當日,洛陽網友「雪花飄飄」在網上論壇發帖,稱「強烈抗議洛陽恐龍博物館建在鄭州」,並呼籲洛陽網友出來抗議。


這位洛陽網友的意見贏得了本地其他網友的贊同。洛陽網友認為,本次出土的恐龍化石發現於洛陽,這是一種稀缺的資源,恐龍博物館理應建在洛陽而不是鄭州。


據記者瞭解,「把恐龍化石留在洛陽」的想法,這並不是第一次。據《大河報》報道,早在2006年4月,恐龍化石發掘現唱—汝陽縣劉店鄉劉富溝村裡,村民就曾將兩件化石藏起來,拒絕讓專家拉走,致使發掘工作一度停止,研究工作受到影響。村民當時就想把恐龍化石留在本地,為當地經濟發展助力,讓當地群眾受益。


對於洛陽網友的想法,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徐莉告訴記者,我國不少省份都發現了恐龍化石,許多地方都在籌建恐龍博物館或以恐龍為主題的地質公園,但是國家目前一共才批了6個。建設「恐龍館」、「遺跡園」是將古生物化石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也能取得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這也需要很多條件:一是恐龍化石埋藏情況要比較密集、保存完整;二是該地區恐龍化石的發掘、研究成果要比較豐富,具備較大的科學價值、社會價值和社會影響;三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良好的環境;四是要有相當大的資金支持。


徐莉說,建設「恐龍館」、「遺跡園」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四川自貢於1972年由當地一位地質工作者發現了第一塊恐龍化石,自1976年至1982年科技工作者相繼進行了數年的恐龍化石發掘和研究工作,連續發掘出逾40噸重的恐龍化石、逾8000件骨骼殘骸,代表著至少8個恐龍生物種群。但是當地的恐龍博物館1984年才開始建設,1987年對外開放,其間歷時十幾年。


「洛陽目前發現的恐龍化石,首先是零散的,其次是剛剛發掘的,研究尚在進行之中,顯然不具備建館條件。」徐莉說,「並且,恐龍化石出土後,需要專門的技術和條件來進行研究和保存。我們目前對洛陽的恐龍化石進行免費保管和保存,如果以後洛陽恐龍化石的發掘和研究達到相當程度,當地要建館時,我們會將化石完璧歸趙。」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