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刺史劉道規危難不驚:定人心定東晉盧循叛亂
東晉安帝義熙六年,盤踞在廣州一帶、海盜出身的盧循和徐道覆趁大將軍劉裕北伐之機,經過精心密謀籌劃,率領幾十萬大軍殺奔都城建康。一時之間,東晉國內動盪不安,外圍的強敵也伺機而動,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荊州遭到敵人的包圍。叛逃到後秦的桓謙捲土重來,荊州是桓氏家族的起家之地,根基深厚,他一回來,就招集了過去的部下兩萬人,屯兵枝江。後秦將軍苟林率領騎兵一萬人進駐江津。兩支部隊對荊州首府江陵形成了合圍之勢。來自西蜀的譙縱應盧循之請,也派兩萬大軍順流而下,星夜趕來。擺在荊州刺史劉道規面前的,是一個異常嚴峻的形勢。
有人向劉道規報告說,桓氏家族統治江陵幾十年,現在城裡的許多士兵和百姓都起了異心,悄悄做好了另外的打算,現在應該緊閉城門,嚴加防範。劉道規於是把將士們集合在一起,當眾宣佈說,「桓謙現在就在附近,聽說先生們很多都有去投靠他的打算,我們這些從東方過來的文武官員足以應付各種事變,如果有打算去的人,可以自由地走了,我絕不禁止。」當夜便打開城門,一直到早晨也沒有關閉,那些動過投降心思的人深受震撼,由衷敬服,竟沒有一個人離去。
劉道規準備率部出擊,攻打桓謙,苦於人馬少,無人守城。正在這時,有人報雍州刺史魯宗之率部幾千人從襄陽來援,劉道規大喜,便要出城迎接,手下人攔住他說,「動盪之際,人人自危,魯宗之此來,情不可測,應該先讓他屯兵城外,不能使他輕易進城。」劉道規聽了,連連搖頭,說,「人家以赤膽之心來援助我,我怎麼能夠以疑心來對待人呢?」單人匹馬前去相迎,握著魯宗之的手,並轡入城。魯宗之得此信任,既感動又高興。劉道規就請魯宗之代為守城,把他當作心腹之人,自己則帶領軍隊出城進攻桓謙。手下的將領們還是不放心,說:「咱們傾巢而出,萬一苟林攻來,魯宗之能守得住嗎,江陵城丟了,咱們可就糟了。」劉道規笑著回答說,「放心吧,桓謙是烏合之眾,一擊即潰,魯宗之人雖少,但一定會全力堅守,堅持幾天沒有問題,到時咱們已經回來了。」
將士們將信將疑,但見劉道規信心十足,也就不再好說什麼。劉道規和桓謙在枝江會戰,果然如其所料,很快將桓謙打敗。後秦苟林趁劉道規大軍出外,加緊進攻江陵城,魯宗之親自督戰,苦苦支撐,劉道規得到報告,迅速回軍,將苟林殺退,魯宗之不負信任,確保城池不失。西蜀敵軍還未到達,就聽到了失敗的消息,半路上便打道回府,荊州之圍遂解。
勝利之後,劉道規擺設慶功宴,慰勞下屬,正當飲酒歡笑之時,有軍士奉上了一個大箱子。原來這是在佔領枝江時從桓謙大營裡繳獲的,裡邊都是戰事吃緊的時候,江陵城裡的士人百姓寫給桓謙的告密信,詳細描述了城裡的虛實情況,有的還打算在桓謙攻城時做內應。諸將一聽,氣憤不已,都請求追查出與敵人私通的人,逮捕並殺了他們。劉道規淡然一笑,說:「荊楚之地多是桓氏過去的故舊,桓謙來了,這些人不忘舊主,寫信往來,也是人之常情。」隨後命令將所有書信付之一炬,不再追究。一把大火,讓江陵城中許多提著的心安穩下來,無不對劉道規心悅誠服。
時間不長,戰事再起。發動叛亂的徐道覆在建康受挫後,率領三萬主力部隊,進犯荊州,想以這裡為基地,同東晉王朝長期對抗。此時魯宗之已經回到襄陽,江陵的部隊比較少,人們的心不免再次恐慌起來。但是劉道規焚燒書信、勇於信人任人之舉,已讓江、漢地區的百姓心悅誠服,深懷感恩之情,儘管大敵來臨,卻都有了同仇敵愾之心。許多百姓帶著武器和乾糧,自發前來入伍參軍,誓死守衛江陵城。劉道規深受感動,把數千民眾編成民兵,參與守城。
劉道規在軍事上進行部署,他分出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到江陵外圍打遊擊,軍事上完全自主,可以相機而動。眾人對他的決定大惑不解,本來部隊就少,又分兵出去,不能直接指揮調度他們,萬一他們看敵人勢力強大,退避三舍,遊而不擊怎麼辦?劉道規一笑置之,命令按要求從事。
劉道規留下的部隊實力很弱,與敵人的第一次戰鬥就大敗,城池的防守壓力劇增。劉道規卻從容淡定,不慌不忙。就在敵人全力攻城的當口,劉道規派出的遊擊部隊攔腰橫擊徐道覆的部隊,他們奮勇殺敵,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趁此時機,劉道規迅速組織反攻,內外夾擊之下,敵人潰不成軍,死傷一萬多人,徐道覆僅坐一條小船得以逃命而去。
荊州的勝利,穩定了全國的戰局,東晉王朝最終平定了叛亂,劉道規功不可沒。
事後有人向劉道規提出自己的疑惑,何以兵無精兵,將無良將,卻能戰勝數倍於己的敵人呢?劉道規意味深長地回答說:「信人者,人恆信之。」
其實這世上最強大的力量,並不是鋒利的刀劍,而是凝聚的人心;而能夠讓人心凝聚成拳的,只有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