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600幅老照片再現中日甲午戰爭 | 陽光歷史

 

A-A+

[圖文]600幅老照片再現中日甲午戰爭

2015年12月20日 歷史老照片 暫無評論 閱讀 341 次

600幅老照片再現中日甲午戰爭(組圖)


船塢中的「鎮遠」艦。


600幅老照片再現中日甲午戰爭(組圖)


「鎮遠」艦上的纍纍彈痕(白線標出處)。


600幅老照片再現中日甲午戰爭(組圖)


日軍佔領威海衛文廟充做司令部。


600幅老照片再現中日甲午戰爭(組圖)


1895年2月4日自爆後的「定遠」艦。


中日甲午戰爭已經過去了110多年,但這場戰爭的慘敗卻在國人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創痛。日前,在這場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山東省威海市,民間研究者通過網絡得到了600幅甲午戰爭老照片。通過這些照片,我們能夠細緻地回望那段歷史,去體會戰爭的慘烈、慘痛和戰爭中中國軍民的壯烈精神。


這些照片由當年日本軍隊的隨軍攝影師拍攝,照片的原版在日本一家檔案館裡原樣保存。得到這些老照片的是威海「定遠」艦景區策劃總監、北洋水師網站創辦者陳悅。該網站的一位日本網友將這些照片原件複印後通過網絡傳給了他。這也是國內首次得到甲午戰爭圖片紀錄的原版複印件。陳悅介紹說,這些照片補充了以往歷史研究只有文字資料的不足,有可能促成國內甲午研究的新發現,甚至會修正某些已有定論人物的評價。



日籍華人傳回老照片


甲午戰爭的老照片在日本發現並不奇怪,陳悅獲得這些照片也並非機緣巧合,而是經過了一番有目的的追尋。



陳銳今年29歲,兒時第一次看到電影《甲午風雲》,就給他產生了強烈的心靈震撼。除了那場戰爭帶給中國人的屈辱感外,梳著長辮子的清軍操作鋼鐵戰艦的強烈反差也引起了他的好奇。因為男孩子對軍事、武器與生俱來的偏好,陳悅開始收集甲午戰爭中中日雙方的武器資料。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積累的豐富,陳悅開始成為一個甲午戰爭史的民間研究者。



1997年,互聯網剛剛在國內興起,正在蘇州大學讀法律專業的陳悅開辦了北洋水師網站。為給網站豐富資料,陳悅跑遍了包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等涉及清史的史料部門,到處收集北洋海軍史料。但他發現,中國近代海軍的技術史料大都在國外,而日本的史料最多。最讓陳悅遺憾的是,國內的圖片資料多是從國外的出版物上複印而來,不夠完整,也不清晰。在查找資料過程中,陳悅也漸漸發現了一些線索,一個叫小川一真的攝影師署名經常出現在圖片資料旁,一些研究文件還註明了圖片出處等。



網站人氣漸旺,很快聚集起包括美、日、英、俄等國民間研究者在內的3000多名同好。2000年的時候,陳悅在網上認識了一位日籍華人網友,便把這些線索提供給他,委託他幫忙尋找圖片。



歷時6年多的查找,這位網友才在日本的一家檔案館裡陸續發現了600幅老照片,並將其逐一掃瞄存儲。在採訪中,陳悅沒有透露網友的名字和具體的檔案館名稱,只介紹其為日本籍華人。不過,目前在日本的關於甲午戰爭的檔案量雖然非常大,但日本國內實際對這場戰爭並沒有多少人注意了。這批資料在日本已經被冷落。



今年初這些照片的掃瞄文件陸續通過網絡傳給了陳悅,直至上個月才全部傳完。而把這些照片存入電腦後,其圖片數量之多、記錄之詳細讓陳悅也大吃一驚。



圖片全部來自原始照片



「想到日本會存有甲午戰爭的老照片,但沒想到能有這麼多,更沒想到能找到第一手的照片。」陳悅說。



甲午戰爭時,攝影還主要使用玻璃底版(即將感光藥水塗於玻璃片上作底版)。這些老照片即為當時沖洗出的照片原件。照片上附帶的註解很多都是手寫的,還有一些是後來貼上去的紙條。一些照片點明了拍攝時間、地點、人物(部隊番號)、事略等要素,另一些則標注了後期整理成冊時間(多為明治二十八年11月即1895年戰爭結束當年年底)。



用這些照片原件掃瞄後得到的數位文件數據量非常大,一般每張都在10兆左右。為了保證細節的清晰、真實,陳悅讓網友保持原有大小傳送,有時傳送一張照片就要花費半天時間。



「打開第一張照片時我就呆住了。」陳悅興奮地說,「那些照片的清晰度和細節的豐富程度完全超乎想像。」圖片說明顯示,這些照片絕大多數是由當時的日本陸軍「陸地測量部」工作人員在戰地拍攝的,這些拍攝者既包括小川一真等專業攝影人員,也包括龜井茲明這樣的攝影愛好者。



陳悅介紹,小川一真是日本陸軍隨軍攝影師,以他為首的陸地測量部不但拍攝了當時日本陸軍在旅順、威海、台灣等地的登陸作戰,而且還登上軍艦,參與了黃海海戰等海上大戰,可以說他們拍攝的照片貫穿了甲午戰爭的始終。而且,幾年後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小川一真也隨軍拍攝,那些照片也通過網絡得到了一部分。



龜井茲明是一位日本伯爵,充其量是個民間攝影發燒友,帶著隨從跟隨日本陸軍第二軍參加了部分陸上戰鬥。



這些照片題材廣泛,既有人物或事件特寫,也有大場景寫真。從日軍在佐世保軍港起航出征、登陸朝鮮到入侵中國遼東,從海上攻擊到打敗北洋艦隊佔領威海,一直到擄獲北洋殘艦,再現了那段銘記在中國人心中的恥辱歷史。



「鎮遠」首現真容



600幅原版老照片,彌補了以往對甲午戰爭史研究只有文字資料的不足。圖片給我們講述著最真實的歷史場景,眾多圖片資料在國內的首次出現就更顯得彌足珍貴。其中,北洋水師曾引以為傲的「鎮遠」號鐵甲艦還是第一次讓現代國人目睹「真容」。「鎮遠」是與北洋水師旗艦「定遠」同級別的鐵甲艦。鐵甲艦在當時海軍中的地位類似今人眼中的航空母艦,「定遠」、「鎮遠」二艦堪稱當時「亞洲第一巨艦」。北洋水師成軍時,軍力曾達亞洲第一。1886年,這兩艘鐵甲艦停泊日本長崎補給、維護時,堅甲巨炮引得日本朝野一片恐慌。在晚清這個孱弱的封建政權時期,「定遠」、「鎮遠」是為數不多的榮耀之一。



然而,因晚清政府的昏聵無能,對北洋水師後期投入嚴重不足,「亞洲第一」的位置僅保持了一兩年,就被日本聯合艦隊超過。對記者講述這段歷史時,陳悅言詞沉痛。在他的眼中,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之前就已經被清政府斷送了。



但就是在這樣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中,「定遠」、「鎮遠」還是用它們的巨炮發出了悲壯的怒吼。



兩艦均參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戰。此戰北洋水師10艦中,沉四、逃二、傷二,只餘「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面對12艘敵艦仍毫無懼色。海戰中日本艦隊旗艦「松島」被「鎮遠」305毫米的主炮命中,被迫退出戰場。「定遠」被日本艦隊圍攻,中彈數十發猶自奮勇相抗,引得日本軍士驚呼「永不沉沒的『定遠』!」



然而,「定遠」最終還是沉沒了。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定遠」被日軍魚雷艇偷襲擊傷。在此情況下主動擱淺,作為海上炮台仍戰鬥不止,直至劉公島失守前自爆沉海殉國。



而「鎮遠」在戰前進港時因不慎觸礁,已不可能出海作戰,後被日軍擄去,編入日本艦隊,成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鐵甲戰列艦。1911年作為武器靶艦,1912年被出售拆解,所遺鐵錨、鐵鏈被日本政府陳列於東京上野公園,以此羞辱中國。



在此次獲得的老照片中,「鎮遠」艦、「平遠」艦、蚊子船等眾多艦船的原始照片都是首次發現。「鎮遠」被日軍擄去後維修的一張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船體上的纍纍彈痕,但其威武雄姿仍震撼人心。看後讓人不禁慨歎:有如此雄壯巨艦,甲午一敗塗地,情何以堪!



而且,此次還獲得了大量的日軍艦隊照片。其中,日軍旗艦「松島」的照片上,被「鎮遠」擊中的巨大彈痕清晰可見。日軍主力艦「赤城」,還有被擊斷桅桿和被擊中後散亂的駕駛艙的特寫。

明年將公開展出


對此次獲得的600幅老照片,陳悅表示將先進行系統整理。目前他只是根據戰爭地點和時間對其進行了簡單分類,他將逐一實地考證照片中的地點,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同時,將盡快促成這些照片的公開展出。而目前,已經有部分照片添加到了北洋水師網站上。



今年,威海市甲午戰爭博物館翻新過程中,陳悅已經無償提供了大量的老照片。明年博物館翻新完工後,將能夠對這些照片進行首次公開展示。



陳悅目前的身份是威海「定遠」艦景區策劃總監。而實際上,陳悅已經由最初的業餘「發燒友」變成了甲午戰爭的專業研究者。



2002年底,威海醞釀重造「定遠」艦,對北洋水師有著深厚知識儲備的陳悅受邀參與討論。2003年7月,陳悅辭掉了在老家靖江的工作,趕到威海「監造」定遠。可以說,新「定遠」從龍骨結構、艦體塗裝到軍官倉門把手、傢俱雕花式樣等細部,全部出於陳悅的拍板。中央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走向共和》,片中「甲午海戰」一幕即由陳悅監製。



而對甲午戰爭史研究來說,百餘年歷史的老照片更是難得的資料。陳悅介紹,這些照片為甲午戰爭中很多歷史事件提供了佐證,補充了細節。比如《馬關條約》簽訂後,日軍進軍台灣遭到了台灣軍民的頑強抵抗。這段歷史以前只有文字記載,而此次發現了日軍在台灣登陸、行軍和祭奠戰死軍士的照片。



日軍攻打旅順的時候,旅順的清軍曾經組織過一次規模很大的反擊,以前國內只見過一幅照片,而此次發現了一系列,還有日軍被壓制在一個山頭上的實景。此外,旅順炮台、威海衛炮台等眾多建築的照片對研究當時的海岸防禦建築也能提供很大幫助。



陳悅總結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已經於去年出版了《北洋海軍艦船志》,現在,他又開始把自己結合這些老照片的研究成果結集成《碧血千秋——北洋海軍甲午戰史》。「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照片,才能體現出它們的價值。」陳悅說。RJ025本版圖片由陳悅提供



觀點



北洋水師並非不堪一擊



北洋水師網站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甲午戰爭百科全書式的專業網站,其創辦者陳悅,雖非專業歷史學者,但憑著一腔熱情和潛心鑽研,現在也是甲午戰爭史專家,對甲午戰爭史特別是北洋水師有著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成果。



陳悅認為,北洋水師實際上是一支悲劇性的精銳部隊。裝備,買的軍艦都是當時世界的著名型號,現在在艦船史上仍赫赫有名;軍官,全由近代化的學堂教育培訓出來,部分還有出國進修的經歷;水兵也和當時隨意招募的陸軍不同,要經過嚴格的教育培訓逐漸選汰。這是一支已經非常近代化的艦隊,船堅炮利,將英兵勇。但這支艦隊的背後,是一個不近代化的昏聵封建政權。二者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北洋水師的覆滅也就成為必然。



成軍之初的北洋水師稱雄亞洲,排名世界第四。但晚清政府卻沒有繼續投入軍備以提高、哪怕是維持北洋水師的戰力。再加上整個甲午戰爭期間,晚清政府懦弱無能的戰略,北洋水師終於被徹底斷送。即便如此,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仍打出了蕩氣迴腸的戰鬥氣勢和英雄氣概,也給日本艦隊造成重創,絕非一般人所認為的不堪一擊。甲午雖敗,但北洋水師絕大部分將士的英勇不能抹煞。



近幾年,陳悅結合自己的研究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糾正人們對北洋水師的偏頗認識。



「主炮晾衣」說法不實



在國內的甲午戰爭研究中,有一個例子被反覆引用,以證明北洋水師管理混亂、紀律鬆懈。1891年「北洋水師」訪日,日本軍官看到水兵在「定遠」艦主炮上晾衣,並摸到了一手灰,從而認為「北洋水師」不堪一擊。



而陳悅分析定遠主炮的架退式結構、甲板高度和有效利用長度後,認為「水兵不會因晾曬幾件衣服而費力冒險攀爬一個3米高、長不到2米、直徑半米的短粗鐵柱」。而水兵的衣服應該是晾在船舷欄杆、天棚支柱等處。此外,他還找到了同期美、日、俄、德等國的軍艦上「衣褲飄飄,蔚為壯觀」的大量照片。「『主炮晾衣』一說是不懂海軍常識者的誇張和編造。」中日彈藥存在「代差」



海戰戰力的主要載體是彈頭裝藥,陳悅通過分析來自日本的文字資料,發現中日艦隊的火藥性能存在「代差」。



日本海軍於1893年啟用裝填烈性「下瀨火藥」的炮彈,下瀨火藥靈敏度高,炸後能引發高溫大火,這與北洋舊部很多人後來不約而同地提到「敵人火藥甚異,中炮之處隨即燃燒,難於撲滅」相引證。



而北洋艦隊用的還是黑火藥,只能通過爆炸碎片和衝擊波殺傷敵人、敵艦,威力有限,這也是北洋艦隊的大口徑火炮多次擊中敵艦卻從未擊沉一艘的直接原因,像排水量不足千噸的「赤城」被定遠305毫米巨炮擊中居然能逃脫。



為鄧世昌愛犬正名



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在「致遠」艦上養了一條名叫「太陽」的愛犬。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致遠」艦撞擊「吉野」未果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愛犬「太陽」遊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壯烈殉國。



上世紀90年代,電視劇《北洋水師》再現了這一情節。但有人認為這是演繹,更有人認為艦上養狗不務正業,進而把軍艦上養狗的現象擴大為北洋海軍軍紀渙散的象徵。



陳悅經過多方查找歷史資料,確認「太陽」確有其事。雖然「太陽」的品種和名字的來歷已經不可考,但在紀念鄧世昌的輓聯中、當時的《點石齋畫報》都有「太陽」救主的記載,而且在北洋水師水兵的回憶中,直接說出了「太陽」的名字。



而對「艦上養狗不務正業」一說,陳悅表示,在軍艦上豢養寵物是19世紀各國海軍的傳統——風帆時代船上養貓防止老鼠咬壞船材,鐵甲時代艦上寵物更是五花八門,德國軍艦上養過狗熊和小豬,甲午黃海大戰中,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甲板上就養了一頭牛作為吉祥物。



「鄧世昌是悲壯英雄,『太陽』是忠誠義犬。」陳悅說。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