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 | 陽光歷史

 



甲午戰爭美國並非中立:屢次保護日本間諜

 甲午戰爭美國並非中立:屢次保護日本間諜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東亞國際關係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這場改變東亞局勢的戰爭中, 美國的表現似乎沒有英、俄、德、法等國家突出, 始終聲稱奉行「中立」政策, 實際上卻發揮了其他列強不曾起到的作用。美國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的外交斡旋活動,標榜自己將遵循「不偏不倚」的「中立」,贏得清政府信任的同時,卻犧牲中國的利益,滿足日本侵華的野心,這段時期美國的外交活動是其以後亞洲政策...



甲午戰爭兵敗竟然是因為中國士兵開槍瞄不準?

 甲午戰爭兵敗竟然是因為中國士兵開槍瞄不準?
  導讀:近代中國的士兵接受了洋槍隊的全部裝備,也接受了洋操的訓練,連英語的口令都聽得慣熟,唯獨對於瞄準射擊,不甚了了。1920年直皖大戰,動用20多萬兵力,打下來,也就傷亡200餘人,真正戰死的也就幾十人。  瞄準射擊是步兵進入火器時代的基本要領,可是這個要領,中國人掌握起來,很是費了些功夫。引進洋槍洋炮是中國現代化的起點,在這個問題上,國人一直都相當熱心而且積極,即使最保守的人士...



甲午戰爭後的清朝外交:交好沙皇俄國來制衡日本

 甲午戰爭後的清朝外交:交好沙皇俄國來制衡日本
《馬關條約》剛剛簽訂,李鴻章就開始向光緒呼籲變法:「敵焰方張,得我巨款及沿海富庶之區,如虎傅翼,後患將不可知。臣混耋,實無能力。深盼皇上振勵於上,內外臣工齊心協力,及早變法求才,自強克敵,天下幸甚。」 條約簽訂三個月後,李鴻章在給著名的儒家基督徒李提摩太口譯的名著《泰西新史攬要》作的序言中,再發驚人之語: 我邦自炎農唐虞以前,以天下為公;贏秦而降,以天下為私。以天下為公則民...



甲午戰爭之敗只因日本贏在軍官「懂政治」?

 甲午戰爭之敗只因日本贏在軍官「懂政治」?
  「前三十載,我日本之國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於垂危者,度閣下之所深悉也。當此之時,我國實以急去舊治,因時制宜,更張新政,以為國可存立之一大要圖。今貴國亦不可不以去舊謀新為當務之急,亟從更張,苟其遵之,則國可相安;不然,豈能免於敗亡之數乎?」這是一封聞名於史的勸降信,堪稱「史上最牛」。  1895年2月,中日海軍在劉公島決戰、北洋艦隊陷入絕境的最後時刻,日本海軍統帥伊東佑亨...



揭秘:甲午戰爭清朝的軍費不如日本娼妓捐款數目

 揭秘:甲午戰爭清朝的軍費不如日本娼妓捐款數目
  導讀:甲午戰爭前夕,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清廷感到情況緊急,遂命李鴻章迅速拿出辦法。1894年6月30日,李鴻章提出添募士兵、加強北洋艦隊等方案,並請求戶部撥款二、三百萬兩,以作軍費。應該說,李鴻章提出的款子數目並不算大。要知道,整個甲午戰爭清政府共耗費五、六千萬兩銀子,而日本在6月以後,就已經有條件地陸續支出了額度約為4千萬兩銀子的預算外開支。  荒唐透頂的是,清政府一開始竟...



為什麼甲午戰爭對日本來說根本不值得一提?

 為什麼甲午戰爭對日本來說根本不值得一提?
120年前的那場戰爭,日本叫日清戰爭,中國叫甲午戰爭。日本人以地緣命名,用地緣來承受歷史之重。中國人以年輪命名,用時間來承受歷史之重。看似無甚意味的命名,但還是顯露了一種心情一種姿態,一個強調永誌不忘性。60年一個輪迴,只要是甲午年,就必然會想起那場戰爭。甲午這個概念,在中國指向的是歷史記憶。一個是已經發生,不值再提。因為從地緣政治來看,「清朝」早已成了歷史名詞,「日清」這個概...



甲午戰爭日本擬定戰敗方案:軍民退守北海道

 甲午戰爭日本擬定戰敗方案:軍民退守北海道
  台灣和琉球事件後,李鴻章在1880年7月間的奏折中向清廷申述:「近來日本有鐵甲三艘,遽敢藐視中土,至有台灣之役,琉球之廢……今欲整備海防,力圖自強,非有鐵甲數只,認真練習,不足以控制重洋,建威銷蔭,斷無惜費中止之理。」由於有了明確的防範目標,中國的海防建設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但是中國準備了二十多年,李鴻章花了半輩子的心血卻飲恨在甲午,輸給了人口少我十倍、剛剛擺脫困頓愚...



戰場之外甲午戰爭:大清皇帝得到的軍情太虛假

 戰場之外甲午戰爭:大清皇帝得到的軍情太虛假
  導讀:甲午戰爭永遠是咱們這個民族內心的一種隱痛,如今的釣魚島問題就是當年戰爭失敗的後遺症之一。對清國戰敗的原因,知識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說是由於慈禧挪用海軍建設經費,導致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戰艦被日本人買走;有人說是清國海軍將領現場指揮失誤,本來應該極力攻擊對方的運兵船,清軍卻選擇了攻擊一般艦艇。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不完全。在我看來,甲午戰爭有兩種,一種在戰場內,一種在戰場外。...



甲午戰爭中的日軍:士官竟為臨時畢業的軍校生

 甲午戰爭中的日軍:士官竟為臨時畢業的軍校生
軍校,一個國家軍官的搖籃。在日本,也不例外。1945年8月日本戰敗以前,其軍官搖籃之一的名字叫「陸軍士官學校」。 人們通常知道的是,陸軍士官學校的前身,是創建於1868年的「京都兵學校」,1874年根據《陸軍士官學校條例》,這所學校改名為「陸軍士官學校」。人們不為熟悉的是,20年後的1894年,伴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陸軍士官學校的學生出現在戰鬥的第一線。 說起來,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那一年...



甲午戰爭的發生原因:日本蓄意挑起而非被迫應戰

 甲午戰爭的發生原因:日本蓄意挑起而非被迫應戰
  彈指十年間,這中間的諸多風波就略去不說了,到了不尋常的甲午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這年春天,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東學黨」屬秘密結社組織,又有「東學道」之稱,對腐敗的社會政治素懷不滿,對民不聊生的狀況激憤不平。這從他們中間傳誦的這樣一首歌謠即可見一斑:「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餚萬姓膏。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2 至於其起義的直接導火索,是全羅道古阜郡增加水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