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源之一:漢奸的誤導 | 陽光歷史

 

A-A+

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源之一:漢奸的誤導

2016年11月30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71 次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是中西兩種文明碰撞中,給中國人留下的最早也最深的一道傷疤。

  我們失敗的緣由,現在當然是弄清楚了?可局中人往往是糊塗的,何況,天朝上國的觀念那時還根深蒂固。天朝上國居然慘敗於「外夷」之手,這在當時的確是一個很不容易讓人想明白的問題。想來起去,清廷上下開始流傳一種說法:咱們為什麼失敗,原來是漢奸搗鬼。

  費正清等人主編的《劍橋晚清史》在鴉片戰爭一章中這樣寫道:

  「由於很多官員已上奏清帝,把許多失敗(象寧波的失陷)完全歸咎於『奸細』,因此滿洲的將軍們就傾向於相信英軍主要依靠的是第五縱隊。這種把外國人與漢奸聯繫起來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中西貿易的最初日子裡,而流傳下來的軍事傳說只是加強了這種信念?歐洲人有籠絡中國同夥的特殊有效辦法,其中包括使人吸食鴉片上癮。……這類消息被誇張成為不脛而走的謠言,在整個長江流域,各方面都有奸細,如船夫、私鹽販子、土匪、市場惡棍等三教九流中的人物。由於官兵們開始分了一半力量來清查潛在的背叛者,這就對清朝的防務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

  這是不是西方史學家的偏見呢?

  湖南湘潭有一個黎姓大族,語言學家黎錦熙、音樂家黎錦暉就是從這個家族中走出的著名人物。二人的伯祖黎吉雲,是道光咸豐年間的名御史,留下了手抄日記。道光二十三年,鴉片戰爭已經結束,按說真相隨著硝煙?散去將逐漸清晰,黎吉雲又是在京城做官,見過世面的讀書人,更容易改變觀念。但這一年正月二十九日,黎吉雲根據一個從鴉片戰爭前線的「浙江軍營回來者」的講述,在日記中飽含感喟地寫道:「收復寧波、鎮海,奈漢奸走漏消息,夷得準備,不能克。……英夷既往鎮江,前寧波省城所招集漢奸,未嘗帶之往,口糧亦自是不給,漢奸遂叛英夷。……漢奸中有素與之往來者,因往與勾結,許以官職重賞。……」日記的主人彷彿在向世人透露一個驚天的秘密:鴉片戰爭外夷的勝利,成也漢奸;中國的失敗,敗也漢奸。

  回頭看清廷官員在鴉片戰爭中的措置,?會發現,在抗夷的同時,又嚴防漢奸,始終是他們的「兩手抓」。因為,「漢奸搗鬼」,正是當日清廷上下一種彷彿合情又合理的想像。下面,我們不妨將鏡頭轉向鎮江,看看「漢奸」如何成為滿清官員揮之不去的魔魘。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