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魔術師都有哪些絕活?吐雲噴火 口中生人
這幾年,每屆春晚都會有魔術表演。魔術在古代叫「幻術」,民間則稱為「戲法」,它是中國最為傳統的「百戲」娛樂形式之一,早在西周時期,中國的魔術師們已經粉墨登場。
上古周代「扶婁之國」已出現魔術表演
《拾遺記》記載扶婁魔術師能「吐雲噴火」「口中生人」
中國是魔術發源地之一,魔術最早始於何時?據十六國時期前秦王嘉所撰《拾遺記》裡的說法,在上古周代已出現:「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其人善能機巧變化,易形改服,大則興雲起霧,小則入於纖毫之中,綴金玉毛羽為衣裳,吐雲噴火,鼓腹則如雷霆之聲。或化為犀、象、獅子、龍、蛇、犬、馬之狀,或變虎、兕,口中生人……」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扶婁這個地方的人擅長玩魔術,現代常見的「口噴煙火」(吐雲噴火)、「大變活人」(口中生人)等,都曾是扶婁國魔術師的絕活。
但《拾遺記》歷來被歸類為「筆記小說」,公元四世紀時的王嘉記錄公元前十世紀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是史實,因此周成王七年的「魔術記載」存疑。不過,從現代考古發現分析,王嘉所記並非無稽之談,至少在漢代,這樣的魔術表演已相當成熟。
在山東嘉祥劉村出土的一塊漢畫像石上,便發現了「吐火」魔術表演。無獨有偶,在河南登封啟母闕出土的畫像石上,也發現同一類型的魔術表演。所以說,《拾遺記》所記並非像現代魔幻小說作者那樣「胡編亂造」,是有根據的。
秦漢時期魔術被列為「百戲」之一
《西京雜記》記載黃公「畫地成江河,撮土為山巖」
依《拾遺記》所述來看,「扶婁之國」可以看成是中國古代的「魔術之鄉」。這樣的地方是否真的存在呢?據考證,扶婁之國就是早已消失的轄地相當於今天嶺南惠州、東莞、深圳一帶的「縛婁古國」。「縛婁」為春秋時期稱呼,漢代叫「傅羅」,魏晉稱「博羅」,博羅一名至今尚。有人說,中國傳統的「吐火」類魔術是從西域傳入的,這顯然不妥,因為扶婁人已有表演。
如果說《拾遺記》所記的魔術多少都有神話的色彩,那麼秦漢以後,有關魔術的文字記載就靠譜多了。如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所作的《西京賦》裡,便記述了漢安帝(公元94年-125年)時代的魔術表演節目。
當時,魔術表演已被列入「大型文藝演出」(百戲)的節目單。《西京賦》提到的「東海黃公」,便是一位技術高超的魔術大師,他能操作技巧要求極高的大型魔術,表演時施用「幻術」,「立興雲霧」;劃地成河,現場立馬「流渭通徑」。
黃公表演的魔術儘管複雜,但當時魔術師已多能表演。漢劉歆《西京雜記》中即提到這種魔術:「淮南王好方士。方士皆以術見。遂有畫地成江河,撮土為山巖,噓吸為寒暑,噴嗽為雨霧。」
考古中發現,漢代藝人還能表演恐怖的「穿心」魔術,山東孝堂山出土的一塊畫像石上便繪有「穿心人」。
唐代「元會」盛行大型魔術表演
《文獻通考》記載「魚龍曼延之戲連三日,抵暮方罷」
古代曾有一個最叫座的大型節目「魚龍曼延」,是皇家的保留節目,其中除有許多魔術表演情節外,還夾雜其他雜技表演。
魚龍曼延也寫作「魚龍漫衍」,本為「魚龍」和「曼延」兩個節目,常連在一起演,故名。演出時由人扮演大魚和巨獸,實為魔術化的動物表演:巨獸初變成一條巨大的比目魚,再後化身為一條大黃龍……
唐代,「百戲」這種流行的綜藝表演在宮廷中相當盛行。每年於正月初一舉行的「元會(類似現在的春晚)」上,常有「魚龍曼延」這種大型的魔術表演。《文獻通考·俗部樂》是這樣說的:「唐舊制,承平無事,三、二歲必於盛春殿內賜宴宰相及百辟,備韶濩九奏之樂,設魚龍曼延之戲,連三日,抵暮方罷。」
唐代除了「吐火」、「吞刀」這些老牌魔術外,「藏狹」等魔術開始流行。這種魔術的玩法在《文獻通考·散樂百戲》也有記載:「藏狹,蓋取物而懷之,使觀者不能見也。」好多魔術都是把東西「變出來」,而藏狹則是將東西「變沒了」。
由於魔術很神奇,有人遂將其視之為「怪術」。如段成式在《酉陽雜俎·怪術》中所記的「怪術」有不少都是魔術。唐憲宗元和年間,江淮術士王瓊「嘗在段君秀家,令坐客取一瓦子,畫作龜甲,懷之。一食頃取出,乃一龜。放於庭中,循垣而行,經宿卻成瓦子。」
「善隱」之「遁術」先秦時期已出現
《搜神記》記載左慈為避曹操暗殺「卻入壁中,霍然不見」
王瓊表演的「畫龜術」與現代魔術「大變活物」其實是一個原理,這種魔術在東漢末年一位叫左慈的人已經會玩了。左慈是中國古代一位超級魔術師,安徽廬江人,能做多種魔術表演。據晉干寶《搜神記》記載,有一次,左慈應邀參加曹操的宴會,曹操欲一試他的本事,笑著對賓客說,「今日高會,珍饈略備。所少者,吳松江鱸魚為膾。」
左慈知道曹操是考他,遂表示弄條魚很簡單。他讓人找來一個銅盤,注滿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盤」。曹操存疑,說「一魚不周坐客,得兩為佳。」於是左慈又在盤中垂釣,不一會,又釣得一尾鱸魚,「皆三尺餘」,「會者皆驚」。
左慈還能變出酒、肉來,還能讓酒杯變成飛鳥,這讓曹操覺得他法術太厲害,覺得是威脅,欲暗殺他。結果左慈「卻入壁中,霍然不見」。左慈的逃生之法,就是現代魔術師也喜歡表演的「遁術」。
「遁術」也是中國的本土魔術,早在先秦時期已出現。據劉向《列女傳·辯通傳》「齊鍾離春」條記載,古代著名醜女鍾離春擅長「遁術」,書稱「善隱」。有一次齊宣王對她說,他很喜歡隱身術,希望看看。話未說完,鍾離春就不見了。
騫霄國曾給秦始皇獻魔術畫師「裔」
《晉書》記載西域名僧「舉匕進針,與常食不別」
漢魏時期 ,除了左慈,吳國也有一個叫徐光的魔術師 「常行幻化之術」。
徐光擅長「種瓜植樹」,能夠邊下種子,邊長苗,邊結果。唐道世《法苑珠林》記載:徐光「於市廛內從人乞瓜,其主弗與。便從索子,掘地而種。顧眄之間菰生,俄而蔓延生華,俄而成實,百姓鹹矚目焉。子成,取而食之,因以賜觀者。」
公元前十世紀前後,不少西域魔術師也來到中原,時稱「化人」。據《列子·周穆王》記載:「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秦始皇元年,西域騫霄國曾給秦始皇獻了一位叫「裔」的畫工。據《太平廣記·幻術》引《王子年拾遺記》,裔其實就是位魔術大師,他口含裔丹青,噴到地上即成畫。
有的西域僧人則憑魔術令同道服從。據《晉書·藝術列傳》記載,當時西城名憎鳩摩羅什能「吞針」:他在一個缽裡放滿了針,當著全寺僧眾的面,「舉匕進針,與常食不別」。就憑這一招,「諸僧愧服乃止」。
古人也熱衷於魔術「揭秘」
《太平廣記》記載唐代侯元「術既不神,遂斬於陣」
魏晉時期,魔術中的「還原術」也已成熟,如「斷舌復聯」、「剪絹還原」、「焚紙復原」等。崔鴻《十六國春秋·北涼錄》記載,有一個西域人能「吞刀嚼火」。他表演「斷舌」時,當著觀眾面將舌頭用刀割斷,鮮血淋漓;然後將半截舌頭放在一個容器中,傳給觀眾驗看。但斷舌重新含到嘴後,很快接上了,「復吐舌遍示觀者」。
然而,再精彩的魔也是假的。與今人一樣,古人也熱衷破解魔術。比如西域魔術師最拿手的「吐火」便讓中原人給破了。《搜神記》揭秘:「其吐火,先有藥在器中,取火一片,與黍X(造字,」飯「右邊的」反「抱成」唐「)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張口,火滿口中,因就爇取以炊,則火也。」
古人還會用另類手段破解魔術。《太平廣記·幻術》記載,五代時期有一位青城道士「能幻術」,以此勾引姦淫貴婦和迷惑富家子弟,後蜀少主派人將其抓到後,用豬狗血潑在他身上,以破其術,顯然這樣的破解並不可信。
在古代,魔術表演一旦失手,不只是名聲掃地的問題,很可能丟掉性命。唐代有個叫侯元的便因為魔術(道術)不靈而被斬,此即《太平廣記》中所謂「術既不神,遂斬於陣」。而上文提到的漢代魔術大師「黃公」,《西京雜記》記載的是:「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唐宋以後魔術更是八花八門,現在讀者能看到的魔術當時均已出現。雖然道具現代化了,但魔術原理還是古人的一套。(倪方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