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科學家揭開恐怖鳥狩獵方式之謎:鳥喙使獵物喪命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科學家揭開恐怖鳥狩獵方式之謎:鳥喙使獵物喪命

2015年05月20日 科學探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77 次


 


在6200萬年~200萬年前的南美洲,頂級獵手恐怖鳥曾稱霸一時。



    生活在600萬年前南美洲的恐怖鳥是如何捕食的?最近一項新的研究將這種兇猛的食肉大鳥捕獵的原貌重現了出來,原來它們是用堅硬的頭骨和短斧般的鳥喙使獵物喪命的。

    這種恐怖鳥生活在今天阿根廷的西北部地區,樣子看上去和今天的鴯鹋有點相似。它們體重約41公斤,身高達1.5米。在捕獵時,恐怖鳥會向獵物發動全面的進攻,然後會後退幾步,稍作停頓,再發動新一輪的攻擊,如此反覆直到獵物斃命。然後恐怖鳥會將獵物整只吞下,或用尖利的喙從獵物身上撕下大塊大塊的肉吃掉。

    美國俄亥俄大學的骨科醫學專家Lawrence Witmer對英國《每日郵報》說,恐怖鳥的頭部構造決定了它們的進攻方式。它們的頭部長有十分堅硬的梁骨結構,而喙部卻是中空的。它們的喙部無比堅硬,像一隻斧頭一樣,可以砍碎獵物的骨頭。

    「因此這些傢伙其實並不是重型殺手,它們不能與獵物進行一對一的激烈格鬥。所以它們會選擇迂迴戰,在一次進攻後,總是會後退幾步,然後再次衝向獵物。」Witmer解釋稱。

    「通常,鳥類的頭骨之間會留有許多活動餘地,這使得它們的頭部既輕盈又堅固。」Witmer說,「但這種恐怖鳥卻把這些靈活的接縫和關節變成了堅硬的梁骨結構,就像給骨頭之間又打了固定封條。因此儘管它們的喙部是中空的,但整個頭骨卻是驚人地結實,尤其是在前後方向上。」

    工程力學分析結果顯示,這種恐怖鳥骨頭構造的發育情況決定了它們的狩獵方式。它們很適合用喙部猛地砍向獵物,然後再拉回來。但如果它們來回搖晃獵物,就會給自己的嘴巴帶來嚴重的拉傷。

    阿根廷拉布拉達博物館的Frederico J. Degrange稱,恐怖鳥的咬合力雖然無法與同樣大小的哺乳動物相提並論,但它們能用斧子般的喙部補償這種先天不足。

    恐怖鳥家族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其中最大的Kelenken guillermoi是2006年在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發現的,它的頭骨長度超過了0.7米。這些大鳥曾經在南美大陸稱霸一時,一些大型種類,比如泰坦鳥等,甚至擴張到了北美洲。這種鳥雖然沒有翅膀,但它們的奔跑速度非常快,可達13.4米/秒。

    一些科學家認為,恐怖鳥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恐龍的「接班人」,直到大約300萬年前,南北美大陸碰撞,北美洲一些大型食肉動物劍齒虎等入侵南美,恐怖鳥才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