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印戰爭:中國士兵打到印度大平原時驚呆了
中印戰爭期間,在中國領土內進行兵力調動的印軍部隊
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繳獲的印度武器登記造冊,準備交還戰敗國印度
向印度陣地發起進攻的中國軍隊
戰鬥中被我軍俘獲的印度士兵
在長達千年的中印關係史上,「99.99%都是友好交往的,只有0.01%是不愉快的…」(溫家寶語)。不過,外交部解密的第三批檔案中,恰好涵蓋了1962年中印邊界反擊戰——這次「邊界上的不愉快」。
「我們是不是打出印度了?」
中印邊界反擊戰,中國是勝利者。據說,因為反擊進展順利,奉命實施縱深處穿插、遠距離迂迴的一隊中國士兵打得興起,只管往前衝,收不住腳了。突然,衝在最前面的幾名士兵目瞪口呆地站住不動,不敢往前衝,後面的人上來一看,也大驚失色。「媽呀,前面怎麼就沒有山了呢?」原來,衝過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放眼望去,前面已經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了。一名士兵小心翼翼地問指導員:「我們是不是打出印度,打到美國去了?」指導員畢竟見多識廣:「你知道個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陸了,再往前衝,你就掉進印度洋了……」
這當然是個 「笑話」。不過,這則真實的笑話仍然深刻反映了1962年10月厚重的歷史背景:1962年的10月,中國國內三年困難時期剛剛結束;那時候,蔣介石不斷高喊要趁機反攻大陸;那時候,中蘇「友好」也早已轉為 「齟齬」;那時候,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在中印關係上,都站在印度一邊;那時候還有趾高氣昂的印度尼赫魯政府,尼赫魯對印度疆土的胃口之大,甚至超出了英國殖民者。
查閱檔案可知。1962年10月10日上午,印軍入侵中國扯冬地區,向中國邊防部隊發起進攻,打死打傷解放軍11人。20日凌晨7時,印軍的進攻規模更趨擴大。也就是在這一天(10月20日),中國邊防部隊從東西兩線進行猛烈還擊。
反擊戰出奇地順利
或許是此前中國軍隊受夠了「窩囊氣」,或許是印度軍隊沒有想到中國軍隊敢於突然發起反擊。總之,中國軍隊的反擊出奇順利。某部半個緊急湊起來的連隊,硬是在邦迪拉山口,阻擊了裝備齊全的3000多名印軍。還有一支中國軍隊一路向南穿插,打到德讓宗。其中一個連的先頭部隊比逃跑的印軍跑得還快。在印度人驚訝的注視下,他們一槍不發,穿小城而過,掉了個頭,把印軍堵在了德讓宗。
邊界上的反擊戰進行了一個月,印度政府已開始準備「全國總動員」,並求助美國出兵直接干預。可是,11月21日,中國軍隊突然停止前進……查閱檔案可知。中國外交部此時宣佈:自12月1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將從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注意,這裡說的是1959年的 「實際控制線」。因為邊境的短暫「不愉快」,中國軍隊俘虜了印軍准將以下7000多人,而中方「無一人被俘」。
外交部解密檔案顯示:1962年11月11日(反擊戰尚未宣告結束),一份報告說:一名被俘的印度軍官,對於「戰俘營」的稱謂表示不滿。他說,「中印之間未宣戰,我不是戰俘」。外交部等單位為此向高層提出,鑒於印度戰俘分別被我西藏和新疆邊防部隊關押,考慮到他們的「牢騷」有一定道理。因此建議我軍的印軍戰俘營——對外改稱為 「中國西藏(或新疆)邊防部隊印度軍人收容所」。
印度戰俘鬧事
外交部解密檔案中的一個真實故事,展示了中國軍隊是世界上真正做到優待俘虜的軍隊。4月21日晨,我西藏戰俘營六隊印俘卡耐爾·辛格越出了收容所規定的俘虜活動範圍。我警衛戰士上前勸阻,辛格不聽勸阻,與我衛兵發生爭執。爭執中,辛格抓住了中國衛兵的武器,守衛戰士情急之下,開槍把卡耐爾·辛格打傷了。
事發之後,俘虜中「反動分子趁機煽動鬧事」。印度軍官謝紹底亞和愛茵格等,暗中命令印軍俘虜把衣服脫下來,連同被褥,從窗戶扔出室外,並煽動四個隊開始絕食。
面對此種危機局面,中方的態度是:積極治療受傷者,並宣佈將認真調查此事。一份來自解放軍基層的報告說:「4月22日,除少數反動分子對我持有敵意,15%左右的俘虜,思想上想和我們靠近但又不敢公開表示外,70%的俘虜已經能夠主動向我方工作人員打招呼,表示友好。」「下午四時,六隊召集了俘虜區的隊長、班長開會……會後,在座的兩名印軍上尉表示『同意司令官的講話』。到晚上八時半,七、八、九各隊俘虜,也陸續取回了衣服、被褥,開始煮飯。至此,俘虜的生活秩序已經基本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