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美擬造訪2182年可能撞擊地球小行星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美擬造訪2182年可能撞擊地球小行星

2015年04月19日 宇宙奧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80 次

國家地理_美擬造訪2182年可能撞擊地球小行星(圖)
 
OSIRIS-Rex探測器造訪小行星的藝術想像圖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科學家今年7月底宣佈,一顆直徑達1900英尺(約合580米)的小行星將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在2182年撞上地球。鑒於此,美宇航局計畫在幾年後造訪這顆小行星取樣分析,以徹底消除其對地球構成的威脅。


  造訪RQ36小行星的兩個原因


  在科學家宣佈一顆編號為「1999 RQ36」的小行星可能於2182年撞上地球後,這一消息立刻引起全球媒體的普遍關注。實際上,許多科學家從2007年開始便一直在關注RQ36小行星的動向,他們計畫實施取樣返回任務,幫助我們更好預測並避免相撞危險。


  此次任務名為「OSIRIS-Rex」,是目前爭奪美宇航局「新邊疆」(New Frontiers)探索計畫經費的兩個最終入圍任務之一,另一個任務則是登陸金星計畫。究竟哪項任務會獲得美宇航局的經費,謎底將在2011年夏天揭曉。如果OSIRIS-Rex幸運勝出,它將於2016年發射,目標是繪製RQ36小行星表面圖,並返回樣本。


  OSIRIS-Rex任務團隊之所以希望造訪RQ36小行星,是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們認為這顆小行星上面富含太陽系誕生初期以來特性就未改變過的物質,二是它的運行軌道令人類探測器易於到達。


  OSIRIS-Rex任務團隊負責人、亞利桑那大學月球與行星實驗室主任邁克爾-德拉克(Michael Drake)說:「作為最易到達的目標之一,RQ36小行星也易於撞擊地球。但是,在我們制定這個任務提議時,確實沒有將這些點連起來。」


  相當於數百枚核彈同時爆炸


  RQ36小行星在距太陽8300萬至1.26億英里(約合1.33億公里至2.03億公里)的軌道上飛行,與地球軌道大約相距28萬英里(約合45萬公里)。於是,美宇航局官方將RQ36列為「潛在危險小行星」。科學家在7月底預測,這顆直徑達1900英尺(約合580米)的小行星在2182年撞上地球的幾率為千分之一。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西南研究所行星科學家克拉克-查普曼指出,雖然RQ36小行星不會帶來毀滅地球文明的撞擊,不過一旦相撞仍會造成極大的破壞。查普曼不是OSIRIS-Rex任務團隊一員,也沒有參與RQ36小行星威脅評估。他說:「這將是一次巨大的撞擊,就像數百枚有史以來製造的最大核彈同時爆炸,會形成一個直徑可能達6.2英里(約合10公里)的大坑。」


  德拉克指出,即便根據最新計算結果,RQ36小行星的軌道仍有許多不確定性。要想知道RQ36小行星或其他任何隕石是否撞擊地球,我們需要更深入瞭解所謂的「雅科夫斯基效應」(Yarkovsky effect)。當天體吸收陽光時,就會發生這種效應。天體表面釋放的熱量會令其運行軌道稍微變化。久而久之,這些微不足道的推力同樣能對小行星軌道產生巨大影響。


  德拉克說:「對於像地球一樣大的天體來說,如此小的力量對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而對於直徑不到12.4 英里(約合20公里)的天體來說,它會變成可以改變其運行軌道的足夠大的力量。」迄今為止,鑒於小行星表面及其旋轉和晃動的未知變化,從地面幾乎不能測量雅科夫斯基效應。結果,當前對小行星的許多預測在計算其軌道時並不包括這種效應。


  揭示表面特徵及化學構成


  德拉克說:「這意味著,現在看上去完全無害的天體,確實極有可能撞上地球。這無疑是一種影響力很大的效應,事實上可能還是阻礙各項研究工作的主導性效應。」按計畫,OSIRIS-Rex任務將在2019年到達RQ36小行星,然後利用遠紅外波長分析其基本化學和礦物構成,以可見波長繪製這顆小行星的表面圖。這項任務還將採集RQ36小行星表面樣本,在2023年以前返回地球。


  科學家還希望,OSIRIS-Rex任務可以首次精確測量雅科夫斯基效應,令我們更好理解小行星構造。德拉克說:「我們的任務將可以揭示RQ36小行星表面特徵及其化學構成。毋庸置疑,這種信息對保護我們免遭這顆小行星和其他小行星的撞擊至關重要。」西南研究所行星科學家查普曼指出,除了確定RQ36小行星是否構成威脅外,我們還需要搞清楚怎樣才能令小行星偏離可能與地球相撞的運行軌道。


  查普曼說:「科學家根據RQ36小行星的外形推測,其表面由鬆散物質構成。這對採集樣本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對登陸設備卻是個壞消息。」查普曼最後指出,總體而言,「對小行星的近距離研究,將增進我們對這些多變天體物理性質的瞭解,進而提高我們做決定時不會受到愚弄的可能性,比如何時去嘗試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偏離,以及是否有這種必要。」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