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開封市地下埋有6座古代城池 | 陽光歷史

 

A-A+

[多圖]開封市地下埋有6座古代城池

2015年11月18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584 次


開封城地下六座古城均已探明


宮殿摞宮殿模擬圖



開封城地下六座古城均已探明


在建潘楊二湖下就是宮殿摞宮殿



開封城地下六座古城均已探明


在明清原址上建起的大梁門


中原網訊:


核心提示



經過開封考古工作者20多年的考古發現,在今開封市地下3~12米深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3座國都,兩座省城,一座中原重鎮。這被一些學者稱為世界之謎,這些地下古城能不能開發出來,讓世人領略2000多年前中國的「華爾街」呢?



開封人祖祖輩輩流傳著這樣的話:「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和「開封城摞城,龍亭宮摞宮,潘楊湖底深藏幾座宮」。這些流傳在很多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可一直沒有發現什麼物證來證實。



1981年5月中旬,開封市園林部門在潘家湖清淤堆島施工中,發現推土機推出很多古建築用的方八磚和硃砂紅的簾子篾,聰明的人當即讓停工,並馬上將情況告知給市博物館負責人。經過開封考古人員20多年的發掘勘探,開封地下「城摞城」奇觀的神秘面紗被掀開:現在的開封城下面疊埋著6座古代城池。這6座城池自下而上分別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時期的東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開封城,清代開封城。



據開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開封市文物工作隊隊長劉春迎介紹,大梁城約距現在地表12~14米深,汴州城約距地表10~12米深,東京城約距地表8~10米深,金汴京城約距地表6米深,明開封城約距地表5~6米深,清開封城約距地表3米深。



考古人員在潘家湖下還發現了一些文物。劉春迎說:「這些古城都是被黃河水淹沒到下面了,而每次洪水過後,倖存下來和外地來的人,都知道下面有寶貝,他們紛紛挖寶,所以留存下來的文物不多,但他們不可能挖那麼乾淨。我們考古發現的只是一些牆體和根基,不像人們想像的、仍然屹立著的宮殿。」



在搞清楚地下情況後,開封市有關部門就著手選取具備條件的典型地點,想在進行科學保護的基礎上,揭開地下城市神秘的面紗,以使今人能一睹開封城下「城摞城、路摞路、馬道摞馬道」景觀的神奇,感受七朝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蘊。



  地下古城能不能開發

  
由於開封市地勢低於黃河河床,地下水位十分高。一位家住開封的朋友告訴記者,他家院子裡的壓井只打了3米就出水了。要開發地下城水位高成了「攔路虎」。



難道開封地下城就不能開發了,現在的人就不能領略到昔日開封的繁華、古人的生活場景和黃河給開封人曾經帶來的災難嗎?答案是否定的。



長期研究、關注開封地下城的河南大學宋代歷史研究所所長程民生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開封地下城豐富,層次多,年代久,保存完好,在全國少見。很多單位都曾經想開發,但沒法開發。因為現在的開封市的中軸線和地下城的中軸線一致,要開發,需要整個城市搬遷。但部分開發是完全可以的。戰國時的大梁城保存最完整,在地下20米左右,受水位限制,開發是不可能的。」據他講,曾經有一家房地產公司和國家人防部門都想大面積開發地下城,都因為需要資金量太大而望而卻步,不敢染指。



記者在開封市採訪時,問了一些市民,他們無不希望能將地下城進行開發,吸引眾多中外遊人,提高開封市的經濟收入。

城下城吸引眾多開發商



今年10月25日,一則《開封市城牆大梁門(城摞城)景區開發》招商項目出現在網上,其中說:「城摞城」開發建設項目佔地10.8畝,主要建設內容有:「城摞城」主展館、次展館、觀景亭、望景亭、遊廊、大門及配套設施、綠化道路等。項目建成後門票近期20元/人次,遠期30元/人次。預計每年接待量為60萬人次左右,綜合收入可達1200萬元左右,4年可收回全部投資。並享有文物景區減免稅政策。招商合作方式是各種合作方式均可,投資總額800萬美元。



由於其廣告的括號內是「城摞城」,不但記者十分感興趣,全國各地很多投資商對此項目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紛紛打電話詢問項目的具體情況。據開封市城牆管理所工作人員宋桂榮女士說,從廣告發佈後,她每天都接到投資者的咨詢電話,這些電話來自香港、深圳、北京、海南。多的時候,她一個星期會接到20多個電話。還有幾十個投資商委託在開封或者鄭州的親戚朋友上門瞭解情況。但瞭解情況後,都銷聲匿跡了。



投資者為何不願意投資



這麼多投資者打電話詢問,為何沒有一個投資者願意掏腰包付諸實施呢?



據記者瞭解,這個項目屬於地面項目,即他們計畫沿著歷史的遺跡,在地面上建設大南門敵樓、大南門城樓、大南門箭樓和大梁門景區等,實施這些項目涉及的拆遷資金就需要4000多萬元,真正建城門樓需要的資金只是2000多萬元。投資者們明白這些都是遊客不感興趣的項目,也就是沒有什麼收益的項目。



在日本有一位祖籍開封的女華僑資金雄厚,十分願意回來投資開封旅遊項目,而開封有關部門向人家推薦的也是一些地面項目,人家一看沒有收益,就不再說了。



就1996年建成的大梁門而言,當時花費了400多萬元,至今沒有一點收益,現在還欠著當時施工單位的錢,而這些欠款讓只有5個人的城牆管理所靠每年財政給的一點維修費來維持。



大梁門為什麼沒有收益?



一位喜歡旅遊、愛好歷史文化的朋友這樣說:「開封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城,他們在地面建十個城樓,不如開發地下一個地點。如果開封把地下一個古代建築開發出來,我肯定是第一批去的人。」



看來,人們到開封想看的是明代的「汴京八景」:「艮岳行雲,夷山夕照,金梁曉月,資聖熏風,百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開寶晨鐘。」更想看到《水滸傳》中楊志賣刀的州橋,想看到包公審理陳世美的大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菜地、林沖訓練士兵的校場、李師師與宋江和小李哥見面的地方及《清明上河圖》展現的地方。總之,眾人神往的是開封的地下古城。



缺資金城摞城展覽館擱淺



2000年5月,為了印證開封城摞城的傳說,開封市城牆文物保管所選擇了城牆西門城樓的一段城牆地下部分挖掘出一個考古探方,結果發掘出一段保存完好、清晰可見的清中期古馬道遺跡。更令人驚奇的是,在第二層古馬道下約50厘米深處,年代更為久遠的古馬道也驚現出來。三層古馬道真切展示了開封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為了讓城牆摞城牆、馬道摞馬道的千古奇觀展現在人們面前,同時又不破壞大梁門和古城牆的整體面貌,開封市2004年8月在大梁門北側150平方米的城摞城遺址上,用20毫米厚的防彈玻璃搭建一個透明的開封城摞城展覽館。



據瞭解,在透明展覽館內部,採用的是新型固化劑對各時期土層進行固化,以防潮濕和風化,並設置雙通風設備,保證內部空氣乾燥,不讓內部因濕度過大而霧化;展覽館底層地下水處理採用雙防潮材料,以起到長期防潮保護作用。



但這個展覽館太小了,看上去像菜農種蔬菜的一個小塑膠大篷,記者要求進去看看,城牆管理所的宋桂榮說:「裡面現在用塑膠蓋著,看不到啥東西。」這個開封市政府計畫投資38萬元建設的展覽館由於資金只到位28萬元,至今兩年多過去了,也沒有建好,所謂的防彈玻璃也被小孩子們砸爛。想把城牆摞城牆、馬道摞馬道的千古奇觀展現給遊人,增加一些門票收入的美好願望至今難以實現。



州橋開發招商至今無結果



有1200多年歷史的州橋是北宋時期東京城內橫跨汴河、貫通皇城的一座石橋,遺址在今開封市中山路中段,大紙坊街東口至小紙坊街東口之間,明朝末年因水患橋被淤埋在現地平面以下4米處。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於大內御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樑石榫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牙、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它是「汴京八景」之一。



就在這座橋上,楊志賣過刀,大宋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剿滅四夷、班師回朝時從上面走過,蘇軾也曾在橋邊的酒館裡把酒構思詞作。



1984年8月17日至9月13日,開封考古工作者在中山路地下4.5米處發現並挖掘出了州橋,根據對州橋橋面的清理和對橋孔內的實測,該橋南北長17米、東西寬30米、孔高6.58米、拱跨5.8米,據說橋券內跑公交車綽綽有餘。橋面用的是青石板,但石板已殘缺不全,裸露在外的大部分是青磚。橋洞內出土文物數件,有瓷碗、瓷爐、瓷盆、瓷罐等,分屬金、元、明等朝代。可惜因為橋的兩端上面都是大型建築物,無法進一步發掘。考古工作者只能回填,在淤埋於地下340多年之後,州橋只能和少數人短暫見面,就又帶著無奈和悲愴重回地下。



由於歷史文獻記載及文人渲染,州橋名揚天下,州橋一旦開發出來,將轟動全國甚至世界,它將成為開封市一台「印鈔機」,帶來巨大的旅遊收入,開封市為什麼不開發呢?



從1984年開始,開封市圍繞開發州橋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討論,要求開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早在1986年,開封市旅遊、城建等部門就提出過一個綜合性開發方案,但因缺乏資金未能實施。



去年開封市文化局發佈了「開封古州橋地下博物館」招商項目,項目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分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下部分對州橋進行全面發掘,並加以整修,顯現整個橋體的雄偉壯觀。地上部分包括:明月樓、天漢閣、得月樓、望月樓、照壁、牌坊等,項目投資1億元。由於投資太大,時至今日沒有人願意投資。



雖然開封地下6座城不能全部一次性開發,但無論是開封人,還是國人都希望州橋和其他目前容易開發的地方盡快發掘出來,讓兩千多年前的文明能早日露出崢嶸,這不僅對開封市甚至河南省旅遊經濟發展能發揮巨大作用,而且能讓國人看到我們先輩生活過的場景,領略昔日的文明。



( 記者 趙國鋒 文/圖 )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