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揭秘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計」 | 陽光歷史

 

A-A+

[多圖]揭秘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計」

2016年09月13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99 次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計」(組圖)

    翻開官方史冊《二十四史》,歷朝歷代,都特地留有「女性板塊」,堆列著皇后、貴妃、嬪娥、公主、命婦等與帝王將相有關的女性;而在稗官野史和民間文藝裡,留取艷名的又以妓女居多。而我們的美人故事,總是稀少些「浪漫」和「動人」的成分,多了幾許沉重的尷尬和變味的風流。


    《「脂」點江山》重新闡釋了千百年來江山和美人之間的恩怨傳奇。


    娥皇、女英:佳話背後的傳奇


    娥皇、女英是遠古時期帝堯的閨女。當初,帝堯為了選好接班人,便派了兩個寶貝女兒嫁給他,到他身邊做「臥底」,以期考驗備選國家領導人舜的德行品質。


    當時,舜的家庭背景比較複雜,他的老爹瞽叟是個瞎子,而且耳根子軟,很怕老婆。不幸的,他的親娘死得早,所以老爹又給他娶了一個後媽,生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妹。在這樣的家庭裡,做個好兒媳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但這兩位美人從來不以出身高貴而亂耍脾氣,對舜成分複雜、關係微妙的一家子老小,伺候得很周到。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計」(組圖)

    可舜的後媽是個小心眼,總想把舜害死,好把家產全奪過來,給她的兒子象。有一年,因為舜的政績突出,帝堯很高興,便賜給自己的女婿一些獎賞。這竟讓後母動了殺心,更要命的是,他昏聵的老爹竟然積極地參預了「家庭陰謀」活動。作為兒媳,娥皇、女英雖是心知肚明,可害怕把矛盾激化,所以只好暗地裡保護她們的丈夫。


    一次,瞽叟要舜上房頂用泥土修補穀倉,兩位說一定要帶上兩個斗笠。等舜剛爬上房頂,瞽叟和象就立馬抽走梯子,放火焚燒。這時,舜就用兩個斗笠保護自己,像長了翅膀一樣從房上跳下來,毫髮未損。又有一次,瞽叟又叫來舜挖井,可等舜挖到深處時,他的老爹和兄弟又立馬取土填井,要把他活埋了。幸運的是,這個陰謀早被兩位夫人探知,提前讓舜在水井的側壁鑿出一條暗道,才撿了一條性命。


    關於堯、舜之間的故事,古本《竹書紀年》裡這樣寫道:「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這句話就讓後世一直津津樂道的「禪讓」的神話一下子失去了光環。


    在堯和舜整個奪權的過程中,娥皇、女英所處的位置非常尷尬。一邊是自己的父親,一邊是自己的夫君,究竟該站在哪一方呢?她們最終站到舜的一邊。這也怨不得她們,因為堯獨愛王后女皇生的兒子丹朱,而其他九個兒子,包括娥皇、女英,則是庶出。再想想,當年他們的爹堯,也是用非常手段,從他大哥摯的手裡奪得首領地位,那麼,他們為什麼就不能呢?於是,舜在娥皇、女英的支持下,加上「九子」作內應,發動政變,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舜畢竟是仁厚的人,所以也就是把他的老丈人和大舅子囚禁起來。這樣,也方便做些政治宣傳,冠以「禪讓」的美名。


    權力與親情,陰謀與愛情,交織演繹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博弈。最終,堯賠了閨女又丟了王位,而舜則志得意滿,隱忍幾十年的辛苦,終換來大好江山。數十年後,與舜有殺父之仇的禹篡位成功,並將舜流放到極南的蒼梧之野(廣西),終是孤寂地死去,下葬在今湖南的九嶷山上。


    千古一歎:「堯禪舜繼」的遠古大同,可能只是儒家想像的產物。也許是對當時的現實太過絕望吧,他們才期望可以給後世一個美麗傳說,用善良喚回一些文化的良知吧。那麼,我們在盡可能尋找歷史本真的同時,不妨就相信一次他們的「選擇記憶」或者「假定美好」吧。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計」(組圖)

    西施:最出色的「國際」間諜


    西施本可以在她的小山村繼續浣她的紗,顰她的眉,過她自己快樂而樸素的生活。可歷史老人卻不同意,覺得這是暴殄天物,於是,先讓勾踐上演一出「臥薪嘗膽」的好戲,然而匆匆將西施扯上了歷史的舞台。


    當初,勾踐在越國境內徵求絕艷美人,尋得西施時,我並不以為西施是處於自願,真有「以身報國」的崇高境界。套用電影《無極》的一句話,那就是「跟著你,有肉吃」,當然也有好衣服穿。一個小姑娘,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這些吧。


    畢竟是大山裡的姑娘,縱是有驚艷的國色天香,可在禮儀、歌舞、談吐方面還有很大的偏差。於是,勾踐先近大道築美人宮,然後「飾以羅轂,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經過「三年學服」的精心包裝和「洗腦」,終於將一個率真樸實的鄉下姑娘打造成一件報仇復國的美麗武器。西施學會了像夜鶯一樣歌唱,如燕子一般飛舞,懂得了撒嬌、扮癡,還有察言觀色的本領和機敏巧辯的辦法,甚至,她可能還掌握了通風報信、下毒刺殺的功夫。做一個高級的「國際間諜」,這都是必備的功課。


    三年功成,越王勾踐將這樣完美的禮物送至吳王夫差。西施接受的訓練非常有效,加上她天下無雙的美麗和聰慧,果真是把夫差迷得神魂顛倒。西施用她高超的手腕和絕世的美色,糊弄夫差,離間吳王君臣關係,逼死伍子胥,把吳國搞得一團糟,到頭來,終於實現了復國的夢想。


    這位浣紗的美女,搞垮吳國,出色地替國家完成了「臥底」任務後,便不知所終了。有人說她投水自殺了,而另一種說法,是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裡記載:「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就是說這個沒心肝的越王恐怕西施知道的太多,便乾脆殺人滅口,把她裝進鴟夷(皮袋)裡,沉到江裡去了。這種可能不是沒有,因為「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的勾踐,做這種事是很拿手的。


    還有另一種說法,很浪漫,也很圓滿,那就是《越絕書》是所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後來範蠡棄政從商,資累巨萬,成了天下聞名的大富商賈,那麼,西施也應該成了大富婆,在她愛的男人背後,過幸福的生活。如果真是這樣的結局,那西施可就有福了。


    千古一歎:歷史上有沒有西施這個人,如今還是一個歷史懸案。持贊成意見的,列舉出《管子》、《墨子》、《孟子》、《莊子》、以及《戰國策》和《楚辭》等史籍裡都提到過她;持反對意見的,則嚴肅地指出在記載吳越興亡的《左傳》、《國語》、《史記》裡,卻都未見西施的名字。而為後世所樂道的《越絕書》、《吳越春秋》,又被正經的史家斥為雜史,並宣稱經不起推敲。可便是真有這樣的奇女子,正史除卻帝王將相,會給她們一席之地嗎?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計」(組圖)

    妲己:真是古今第一惡女?


    無論正史典籍,還是稗官野史,妲己都是一個蛇蠍美人,可謂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但歷史的真實情況真是這樣嗎?


    先說紂王,歷代已經把他符號化成一個暴君的形象了。可這個形象離他真實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春秋時期,子貢早就有點看不過去,他憤憤為紂王鳴不平,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而在春秋時期,關於紂王的罪狀還只限於「比干諫而死」,到了戰國,比干的死法就生動起來,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漢朝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有了更生動的演繹,說是紂王剖開他的心是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聖人」的心是不是七竅。而在晉朝,皇甫謐因為職業是醫生的緣故,寫些文史文章的時候,又演繹出紂王在妲己的慫恿下,還解剖了懷孕的婦女,要看看胎兒形狀。後世書生們根據個人好惡,紛紛加工演繹,以訛傳訛,其謬豈不大哉?


    同時,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級。從《尚書》裡討伐紂王的一句「聽信婦言」開始,到《國語?晉語》:「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再到《呂氏春秋?先識》:「商王大亂,沈於酒德,妲己為政,賞罰無方。」都還是不太離譜的合理推斷,再到後來,年代愈久,想像力就愈濃厚,寫出來的史料也就愈生動,直到後世的《封神演義》,因為沒有史家的顧慮,加上歷代文人提供的諸多素材,演繹起來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惡女的罪名,也終非她莫屬。


    那麼,不禁要捫心自問:那些關於妲己近乎變態的行為,雖是後世杜撰,可我們為什麼一直津津樂道,而且好像還很樂意把這些髒水潑在一個女人身上。


    這不得從紂王本人談起。《史記?殷本紀》說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自然是個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大丈夫了。只可惜,也正因為具備這些過人的才能,所以驕傲自大,聽不進別人意見,有著「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的壞毛病,「以為皆出己之下」。


    實事求是地講,紂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當時商朝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他的軍隊都裝備著先進的青銅兵器和盔甲。而且他的作戰部隊中甚至出現了「像隊」,古書上就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的記載。因此,他的部隊所向披靡,勢力也非常強大。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計」(組圖)

    紂王33年,周武王根據商奸,也就是紂王的親哥哥微子告密,得知紂王大軍盡出,都城內防禦力甚弱,遂發兵奇襲商紂,在牧野展開決戰。而當時商王的精銳之師遠征東南,不可能及時趕回,因此,只好將70萬東夷戰俘及奴隸臨時武裝起來應戰。《尚書》上的描述的那樣:「流血漂杵,赤地千里。」絕非後世史書上所說的什麼奴隸臨陣倒戈,周武王兵不血刃贏得勝利。


    紂王不肯投降,他選擇有尊嚴地死去,所以自殺了。對於紂王的死,孔子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評價:「不聞王死,只聞一莽夫死矣!」大概也是感歎他太過尚武,忽略以德服人的重要性了吧。


    千古一歎:給妲己翻案,也是給歷史上所有曾是男人附屬品的女人翻案。關於她的史料有限,年代又太過久遠,所以講她的歷史,也就只能講她如何被描黑的歷史。講她的失敗,也只能討論她依附的男人怎樣失敗。古代的女人,只是男人的陪襯罷了。成功了,享受榮華富貴,失敗了,不但要搭上性命,甚至還要背負許多歷史的罵名。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計」(組圖)


周後:悲情美人的愛與痛


    小周後愛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後主李煜。


    要談小周後,就必須提及她的親姐姐大周後。這位名憲,小字娥皇的大美人,雖比李煜大一歲,但貌美多才,通書史,善詩詞,據說後主「玉樓春」、「一斛珠」實際上是她的手筆。另外,大周後精通音律,尤工琵琶。除此之外,大周後對於時尚和流行文化也頗有研究,曾「創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之妝,當時「人皆效之」。由此可見,大周後端的是一位傑出的女「文藝青年」,佳人配才子,自然很投李煜的脾氣,因此自十九歲嫁給李煜後,兩人恩愛有加,夫妻關係一直非常融洽。


    大周後雖然漂亮聰明,有才氣,可時間長了,終會有「審美疲勞」。風流成性的李煜開始把多情的眼光瞄向他的小姨子———小周後。馬令《南唐書?昭惠後傳》形容小周後「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靜」,另外特別強調「貌尤綺麗」。這種氣質性的美女,正合文學青年李煜的胃口,自然喜歡得緊。


    可以想像,這種偷情事件對大周後打擊有多大,心神俱灰的大周後終是含恨離開人世,年方二十九歲。這時的李後主,愧疚不已,史書上說他「哀苦骨立,杖而後起」,我以為有「做秀」之嫌。


    身為女人的小周後,最初被李煜的才情所吸引,成就一段「不倫」之戀,雖有點難堪,可畢竟被立為後,享盡了榮華富貴。可一旦遇到人生大的變故,小周後便只能獨自面對男人性格釀就的苦痛和悲劇。


    宋太祖的大軍兵臨城下時,將南唐小朝廷徹底蕩平後,軟弱無能,沒有血性的李後主只好「肉袒以降」。關於小周後的最終結局,有種說法是被那個不懂憐香惜玉的宋太宗看上,並恣意蹂躪。


    宋人有好事者,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圖上太宗戴帕頭,面黔黑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後作蹙額不勝之狀。(見明人沈德符《野獲編》)。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的七夕,是李煜四十二歲的生日。經歷了大喜大悲的李煜,索性這一天把自己的情緒痛快地表達出來。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虞美人》,性格暴躁的趙光義勃然大怒,當晚便賜予毒藥,毒死了李煜。


    李煜死了,也徹底解脫了。小周後覺得繼續活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了。《十國春秋》裡說「小周後以後主暴殞,悲不自勝,亦薨」。看來,小周後應該是選擇了自殺,隨她的夫君而去。


    千古一歎:小周後是傳統女人中的女人,因為她最具古代女性悲劇的代表性。她的喜怒哀樂,都隨著她愛的男人起伏變化。她是男人追逐慾望的美味獵物,她是男人張揚自我的私有戰利品。她美的毫無個性,也愛的毫無原則。於是,她的悲劇,除卻悲情,還是悲情。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