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鎮發現5000平米清代建築群 | 陽光歷史

 

A-A+

上海浦江鎮發現5000平米清代建築群

2016年08月01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92 次

在閔行區浦江鎮陳行老街「沉睡」了百餘年,一處約5000平方米的清代建築群近日不經意間被發現。這是該區迄今為止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落。日前,記者來到陳行老街探訪這處古宅。

  陪記者一起前往的是浦江鎮文物普查員周曙明。61歲的周曙明興奮地講起那次「不經意」: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啟動後,去年5月底的一天下午,他和其他普查員實地考察完回到陳行老街。當時下著濛濛細雨,他走進老街一條小弄,忽然看到一處宅院院牆、儀門保存完好,大門外青磚門匾雕刻楷書「敦實說禮」。周曙明頓時眼前一亮:「這房子肯定有年月了」。周圍鄰居告訴他,這處宅院已有150多年歷史。周曙明如獲至寶,急忙拍照留下資料後匆匆趕回。隔了一天,他帶著另兩名普查員一起來到陳行老街再次考察,一下子又發現了秦家宅院、胡氏宅院、胡醉樓宅院等4處清代老宅。


  走進老街,秦家宅院68歲的主人秦小康已迎候在街邊。在他的指引下,記者穿過一處門面房、走過一段小弄,來到院外。只見灰褐色的木門兩側掛著「紅辣椒」、「紅鞭炮」等飾物。跨過高高的木門檻進入院內,小瓦硬山頂、觀音兜山牆躍入眼簾。主樓為一幢磚木結構的五開間二層樓房。秦小康拿出家譜告訴記者,這宅院是當時任朝廷文官的高祖父輩造的,「至今少說也有150多年歷史了」。


  沿著吱吱作響的木樓梯拾階而上,是秦小康和妻子的臥室,還是當年的木地板,母親陪嫁的木箱也保存完好。當然,老房內空調、液晶彩電等現代家居設備也一應俱全。秦小康笑著說:燒飯有液化氣,洗澡有淋浴器,老房子住得一點也不差,「女兒住在市區,也每週回來呢」。


  離開秦家宅院,記者和周曙明又來到一旁的胡醉樓宅院。「吱嘎」一聲,主人康永昌打開院門:五進式的院落層層遞進,一眼無法望穿,散養的母雞在院內懶散地「踱步」。首進房屋中廳名為「三壽堂」,輕輕推開木門,康永昌如數家珍般邊說邊指點,「這門可有看頭」。門裙上刻著「梅蘭竹菊」、「琴棋書畫」圖,門腰上刻著「八仙過海」圖,門格上還鑲嵌著彩色玻璃。「據說當時的彩色玻璃都是洋貨,買一塊3尺見方玻璃的錢,可以造5間平房呢!」


  往宅院深處走去,是二進庭院和三進庭院,均保存完整。「這宅院是外公和舅舅手裡傳下來的,有100多年了,是這裡保存最完好的古宅。」康永昌告訴記者,幾年前他拆了後面兩進庭院,新造了樓房。如今,祖孫五口住在這裡,其樂融融。他抱起8個月大的孫子,逗小傢伙開心:「他可是老宅最小的一代。」


  記者從浦江鎮瞭解到,陳行老街地塊已納入新浦江城規劃。根據原先設計,這裡將全部拆除,開挖人工湖、修建道路,建成一片義大利風貌的住宅群。清代建築群被發現後,浦江鎮立即會同區相關部門,與開發商一起現場勘查、召開協調會。經協商,各方取得一致:能原地保護的,盡量原地保護;不能原地保護的,予以遷建。


  「目前具體方案還在協商中,」浦江鎮黨委書記潘金平告訴記者,今年區鎮兩級財政將投入1億多元,用於全鎮老街古宅的修復和保護性開發,「老街古宅記載了這裡的文化歷史,不能割斷這些文脈」。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