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歷史上關羽到底配不配做「武聖」? | 陽光歷史

 

A-A+

揭秘:三國歷史上關羽到底配不配做「武聖」?

2016年07月12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789 次

  導讀:自古以來,「武聖」關羽被歷代人們看作是「忠義的化身」和「勇將的楷模」,甚至與「文聖孔丘、史聖司馬遷、草聖張旭、醫聖張仲景、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茶聖陸羽、詩聖杜甫」等並稱為「中國十大聖人」。而《孫子兵法》的編著者,能夠領兵打仗戰無不勝的將領,中國春秋未期的著名軍事家,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的孫武,卻沒有那麼幸運的名列「十聖」之一。此外,清朝初期,康熙本來想用岳飛當「武聖」的,但由於考慮到岳飛當年抗的是「金」,是他的老祖宗,所以乾脆給岳飛來了個「一票否決」,「一棍子打死」。所以,群眾基礎不錯的關羽便被「矮子裡面選將軍」,幸運的當選新任「武聖」,可見人們對關羽的喜愛和讚美。

  既然是「武聖」,必然是能打仗、會打仗、善打仗,不但應該是一個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頂尖武功高手,而且還要是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傑出指揮人才,二者缺一不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關羽之所以能夠「威震天下」三十年,是與他的「輝煌戰績」分不開的。關羽有代表性、可圈可點的「輝煌戰績」可以歸納為:「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義釋黃漢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但是,這些所謂的「輝煌戰績」,當我們仔細品味時,就會發現其中多是「貓膩」。

  關羽「溫酒斬華雄」時,華雄在已經與孫堅激戰了一晝夜,沒有休息就又來軍前挑戰,並且力斬了俞涉、潘鳳二將,體力明顯匱乏的情況下,關羽毛遂自薦與華雄過招,隨後外面「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憾山崩」,場面非常激烈。可見,關羽對付一個身倦力乏的華雄都是很巴結的。再者,當時正是春天時節,一杯「熱酒」變成一杯「溫酒」,至少也得需要二十分鐘,從交戰時間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關羽的武功並不是很高。


  「三英戰呂布」時,張飛和呂布酣戰了五十餘回合後,不分勝負。關羽舞刀上前夾攻呂布,形成「二打一」的局面,三十回合後,仍然戰不倒呂布。可見關羽的武功不算太高,最起碼不如張飛高,否則也不至於兩人聯手還打不過呂布。

  在「斬顏良」時,關羽騎馬提刀「跑下山來」,藉著下坡時的慣性「直衝彼陣」,「徑奔顏良」。顏良看到關羽後,剛要和他打個招呼,不想關羽的「赤兔馬」跑的太快了,一下子就來到了跟前,顏良「措手不及」,還沒有做好準備就被關羽一刀砍下馬來。關羽能殺了顏良,一靠馬快,二靠偷襲。

  在「誅文丑」時,文丑正在全力追趕戰敗了的徐晃,關羽「提刀飛馬而來」,並且衝著文丑一聲「大喝」,文丑嚇了一跳,隨即與關羽打了三個回合後,因為剛才力戰徐晃損耗體力,又被「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關羽唬了一下,所以有些心神不定,於是「撥馬繞河而走」。但是關羽的赤兔馬跑的快,文丑被關羽追上,衝著腦後就是一刀,把文丑斬下馬來。關羽能誅文丑,一靠嚇唬,二靠馬快。

  「千里走單騎」時,那五關六將都是一些武功太差的「小混混」,與關羽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值得一提。但就是這些小人物,竟然讓關羽挨了一箭,受了傷,有一次還甚至差點被燒死。

  「義釋黃漢升」時,第一戰,四十七歲的關羽和六十一歲的黃忠,打鬥了一百個回合,還不分勝負;第二戰又拚殺了五六十個回合,仍不分勝負;第三戰,在雙方對決了三十多個回合後,黃忠詐敗,想用箭射關羽。黃忠的箭法「百發百中」,射殺關羽是小菜一碟,但考慮到關羽還是條漢子時,就連放兩次空箭警告關羽,第三次才一箭射在了關羽的「盔纓根」上,算是報了關羽對他的「不殺之恩」。要不是黃忠弓下留人,關羽早就命歸黃泉了。


  「單刀赴會」時,關羽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和各項安排,而且關羽並不是只身前往東吳的,同時去的還有義子關平,替他拿刀的、有千斤之力的周倉,和八九個身體彪悍、各跨腰刀的關西大漢。當魯肅提起「歸還荊州」之事的時侯,周倉和關平按照事先預定的方案迅速採取行動,一個準備刀,一個預備船,關羽則順勢控制住魯肅,用魯肅當「人質」,往江邊撤退。呂蒙和甘寧想武力幹掉關羽,又擔心「投鼠忌器」,害怕傷了魯肅,所以沒敢動手。要不然,關羽早就成為「肉泥」了。

  「水淹七軍」,是因為關羽佔據著有利地形,同時於禁指揮軍事失誤,把軍隊轉移到了地勢比較低的「樊城之北」,又加上「連日大雨不止」,才被關羽得逞。不過,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得出關羽是懂些兵法的,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但在這之前,關羽與龐德的交手中,兩人大戰了五十餘合,關羽沒有佔到半點便宜,相反還被龐德用箭射中左臂,險些丟了命,而龐德不過是馬超的一個副將。

  同時,相比其他武將,關羽還是一個比較「容易受傷的男人」。「過關斬將」時,關羽被洛陽太守韓福「閃在門首,盡力放了一箭,正中關公左臂。」「水淹七軍」前,關羽與龐德交戰中,龐德用箭射他,「關公卻抬頭看時,弓弦響處,箭早到來。「攻打樊城」時,曹軍將領曹仁在城樓上,「見關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著綠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齊放箭。公急勒馬回時,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馬。」作為一員高素質的武將,如果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甚至躲不開一兩支弓箭的偷襲,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

  提起關羽,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字眼就是「大意失荊州」了。作為一個鎮守一方的將士統領,尤其是在「兵家必爭」的荊州問題上,剛愎自用的關羽犯下了一個低級而又愚蠢的錯誤,天真的相信了陸遜那封言辭「極其卑謹」的書信,和陸遜所表現出來的「謙遜示下」,而且不聽別人勸告,把鎮守荊州的一大半士兵「借調」到樊城戰區,給了東吳以可乘之機,從而成就了呂蒙「白衣渡江」的豐功偉績,斷送了諸葛亮「隆中對策」的宏偉藍圖,自己也被迫「敗走麥城」,最後被「生擒活捉」,落的個「身首異處」。

  由此看來,關羽在歷史上不過是一個武功稍強、略懂兵法、目中無人、剛愎自用的武將,這樣的人物在三國時期多如牛毛,難怪關羽處於顛峰時期時,許褚、蔡陽、楊齡等人都揚言要「生擒關羽」,夏侯惇、蔡陽、龐德等人乾脆當面敢說要「生擒關羽」,可見當時別人都很清楚關羽那兩下子,根本不把關羽放在眼裡。關羽之所以能夠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主要還在於他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的兄弟情節。因為關羽是劉備集團的「元老級」人物,年齡比張飛大,又有多次「保護嫂嫂」之功,而且從曹操那裡「掛印封金」跟定了劉備,忠心耿耿,令人敬佩。劉備與諸葛亮反覆協商、通盤考慮以後,才把關羽封為蜀漢「首席」虎將。

  貫中站在劉備的立場上,對蜀漢政權的文臣武將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大肆渲染和誇張,把關羽塑造成了一個正面人物的典型代表,甚至把他「神化」。歷朝歷代也對關羽非常尊崇和敬佩,不斷為他加封,從隋文帝時的「忠惠公」,到唐高宗時的「伽藍之神」,從宋徽宗時的「武安王崇寧真君」,到明神宗時的「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從順治皇帝時的「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到末代皇帝溥儀時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關羽終於成了人與神的極致。人們喜歡關羽,主要是喜歡他的為人,更多的喜歡他的「赤面赤膽」,喜歡他對君主的「忠」和對兄弟的「義」,而不是單方面的喜歡他的「武」才。照這樣的話,關羽如果做一個「忠聖」或者「義聖」的話,豈不要比做個「武聖」稱職的多,心安的多。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