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主角
袁崇煥(1584~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廣東東莞人,明末著名軍事家、抗清(後金)名將。他曾多次以少敵多擊敗強敵,被皇太極稱為15年來從未有過的勁敵。崇禎三年(1630年),崇禎帝被後金的反間計迷惑,以通敵謀叛罪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冤案特點
袁崇煥一生在保衛明朝、抗擊後金的戰場上無一敗績,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等勝利,卻因後金忌憚被施...
戰史奇跡:袁崇煥九千兵馬擊潰後金十三萬大軍?
核心提示:兩次寧遠大戰後,袁崇煥已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幹將。有他守住錦州、寧遠一線,清軍就無法打過山海關。非常可惜,後來明朝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竟然逮捕袁崇煥,將其冤殺,自毀長城。袁崇煥死後14年,清軍入關奪取了大明天下。袁崇煥的一番心血雖盡付塵土,然而他的愛國豪情則萬古長存。 中國戰史奇跡:袁崇煥九千兵馬擊潰後金十三萬大軍 後金的創始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他出身於...
崇禎為何要將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被冤殺的袁崇煥
崇禎三年,鎮守邊關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被以「謀叛」大罪論死。「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明史 列傳147》)這是繼南宋趙構冤殺岳飛之後歷史上最令人扼腕歎息的一起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自毀長城冤獄,其迴響會伴隨中華歷史,即使千年也依舊餘音裊裊,讓人悲憤痛惜。 袁崇煥坐的是叛逆罪,所謂「磔」即是分屍,比之岳飛遭遇更慘。趙構殺岳飛...
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明朝最後一支抵禦外敵的精銳
明朝末年,有一支曾讓滿清八旗勁旅聞風喪膽的特種部隊,這就是明朝重臣袁崇煥精心訓練出來的關寧鐵騎。寧遠大戰期間,1萬明朝殘兵打敗了13萬八旗勁旅,只因為那是攻防戰,許多人並不以為然。但是寧錦會戰,關寧鐵騎卻實實在在的在野戰中打敗了滿清八旗勁旅。當時,遼東軍隊不過7萬人,卻鑄就了一條讓滿清八旗不可逾越而一籌莫展的寧錦防線。後來滿清八旗勁旅經蒙古入寇北京...
中國歷史上岳飛和袁崇煥還有于謙到底誰死的最冤
導讀:三人中應當屬袁崇煥最冤。岳飛是死於佞臣之口,死於皇帝的膽小懦弱;于謙是死於帝皇間的政治鬥爭 ,應該說,于謙是一個忠貞有才之士,但是遺憾的是不懂帝王政治,成為了兩個皇帝權利鬥爭的犧牲品;而袁崇煥是死於敵人的反間計。袁崇煥本受崇禎皇帝重用,崇禎皇帝吧袁崇煥當做是拯救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遺憾的是 ,明朝中了後金的反間計,一時上至皇帝,下至全國百姓,文官大臣,皆認為袁...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之謎:袁崇煥為何殺掉毛文龍?
歷史上對毛文龍之死向來有兩種聲音:第一種是毛文龍通敵,被袁崇煥誅殺罪有應得;第二種是毛文龍是國之棟樑,袁崇煥殺之如秦檜殺岳飛。在朝廷對袁崇煥的指控裡,「以謀款則斬帥」是同時被指控的兩項罪狀,所謂「謀款」就是私下密謀與後金議和,所謂「斬帥」就是誅殺了毛文龍。加到一起就是指控他為了私下與後金議和而謀殺了毛文龍。可以說誅殺毛文龍直接為袁崇煥埋下了殺身之禍。 袁崇煥誅殺毛文龍的...
皇太極成功的輿論策劃:造假證據除掉勁敵袁崇煥
皇太極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廣告策劃人,而且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廣告策劃人。
廣告者,吆喝也;策劃者,琢磨也。所以廣告策劃人,就是琢磨如何吆喝的人。
吆喝什麼呢?將自己的觀念出售給大眾,就是忽悠大眾都來買你的東西,如果你吆喝的成功,那麼你的人生自然也就會成功;如果你吆喝不明白,無法把你自己的人生理念推銷出去,那你這輩子鐵定沒咒念。
說到賣吆喝,皇太極堪稱人類廣告史上...
從《滿文老檔》看毛文龍與袁崇煥的爭議
毛文龍與袁崇煥一直是史學界焦點,二人誰忠誰奸一直沒有定論,下面就摘抄《滿文老檔》中努爾哈赤時代關於毛文龍的部分,事實勝於雄辯。 當天,新城城主趙遊擊得到準確信息,派人報告給努爾哈赤:「鎮守山海關的袁軍門讓遊擊毛文龍領兵二百去朝鮮送信。毛文龍在海上和從朝鮮返回的使臣相遇,他們一起向朝鮮去。消息傳到鎮...
論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
這是袁崇煥列傳,袁崇煥給毛文龍列的罪狀,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幾個最有問題最有疑問的!! 崇煥曰:「爾有十二斬罪,知之乎?祖制,大將在外,必命文臣監。 爾***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人臣之罪莫大欺君,爾奏報盡欺罔,殺降人難民冒功,二當斬。人臣無將,將則必誅。爾奏有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語,大逆不道,三當斬。每歲餉銀數十萬,不以給兵,月止散米三斗有半,侵盜軍糧,四當斬。擅開...
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大夢被皇太極戳破:己巳之變
崇禎二年己巳之變發生的背景:
歷史學家通常把皇太極於崇禎二年(1629)的第一次入口征掠稱為「己巳之變」。這次戰役在明清易代史上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從宏觀上來說,它標誌著雙方戰略形勢的又一次重大轉變。明朝的堡壘推進、經濟封鎖和外交聯盟政策都在此役後逐漸瓦解,永久性地失去了戰略主動。從微觀上來說,此役又帶出了好幾個關鍵的話題:如督師袁崇煥之因反間而被逮殺;如山、陝、甘等地勤王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