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山的悲劇:第五軍軍部及新22師的犧牲近八成
由於指揮上的失誤,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失敗告終。4月30日,遠征軍長官部從瑞保撤至甘勃盧,集結於曼德勒地區的遠征軍各部均於當夜前轉移至伊洛瓦底江西岸。5月1日,曼德勒為日軍佔領。
從東線包抄的日軍第56師團先頭部隊5月5日到達怒江西岸惠通橋附近。日軍第56師團搜尋聯隊4月30日從臘戍出發,沿途擊退新29師在新維、貴街的堅強抵抗,5月3日攻佔畹町,是夜復佔八莫,8日再佔密支那。中國遠征軍撤回國境的另一條主要通道被完全切斷。
由於形勢急轉直下,東路日軍已突進至遠征軍主力左側後。5月6日,長官部得知畹町、龍陵等地已經失守(當時因部隊尚在移動之中,通信不暢,尚不知八莫失守及日軍已抵怒江),認為再按原定計畫撤退,將極為困難,因而史迪威和羅卓英決定將沿鐵路兩側向密支那撤退的第5軍等部隊改為向印度撤退,因此連續兩次電令第5軍。
據估計,這時在緬甸的遠征軍主力尚有第5軍軍直15000人、下屬新編第22師6000餘人、第200師7000人、第96師5000餘人,以及第66軍的新編第38師7000餘人(杜聿明回憶錄數據有所不同)。但杜聿明出於對史迪威的惡感,不願退入印度,仍希望率部返回國內。經向蔣介石請示,蔣同意仍由密支那方向撤至騰沖。第5軍遂按原計畫向密支那方向轉移。遠征軍司令部於7日開始從曼西撤退。史迪威帶中、美少數人徒步西行,於24日抵達印度丁蘇基,改乘飛機去新德里;羅卓英率長官部人員一面收容一面前進,於23日抵達印度英帕爾。
5月12日,第5軍各部抵達曼西,13日破壞了重型裝備,開始進入山區徒步轉進。此後,各師即失去掌握,各自行動。第五軍的部隊則不得不徒步在原始森林的「野人山」山區向胡康河谷的太洛等地前進。
按照杜聿明回憶錄的記載,進入野人山包括了第五軍部分軍直部隊、新22師、第96師部隊約2萬人,其中第96師(5000-6000人)作為後衛,進入野人山後獨立行進,並成功翻越高黎貢山返回國內。第200師與部分軍直部隊包括補訓處的補充1、2團等部則沿滇緬公路方向,從日軍封鎖線中間奪路回國。
緬甸北部,至今仍然是一個外人難以涉足的神秘世界。孟拱以北,山嶺縱橫,河流密佈,幾乎所有溪流都匯入的一條長達400公里的河谷。這河谷從南向北幾乎延伸到喜馬拉雅山下,其中部有一個陡峭的峽口,將河谷分成兩段,南邊一段叫做孟拱河谷,雖環境艱苦,尚有人跡;北邊的一段,則完全沒有人煙,緬甸人把它叫做胡康河谷,也被稱為「野人山」。
由於杜聿明的猶豫不決,第五軍軍部和新22師「棄車上山」的時機也已經太遲,大約一萬餘人的部隊在環境惡劣的野人山又碰上最糟糕的雨季。
當時,退入緬北森林的中國軍隊把旱季乾涸的溪谷河道當做交通要道,但在雨季乾涸的河流會由於上遊降雨而猝發山洪,洪水來勢兇猛,蕩滌一切,轉瞬之間,人馬即無影無蹤。不僅如此,冰冷的雨還帶走了熱量,帶走了體溫,螞蝗成群結隊,循著人的氣息隨時襲來,無孔不入。
杜聿明部官兵在飢餓中以樹皮野草裹腹,並完全迷失方向,絕糧8日,賴空投地圖方於5月31日到達清加林長姆特,得到美軍空投的支援。此時,杜聿明不得不奉命改道進入印度,在空投糧藥的支援下,經新平洋於八月初撤到印度列多。此時,杜聿明率領的軍部和新22師僅生還官兵三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