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男人們女人們的戲,你更喜歡哪種?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男人們女人們的戲,你更喜歡哪種?

2016年04月29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250 次

---------
投稿網友:cola奶茶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甄嬛傳》是女人後宮爭鬥、智謀的戲,《琅琊榜》是男人前朝權謀、奪權的戲。

華美vs疏淡
《甄嬛傳》的服飾華美典雅,雍容高貴。色彩絢麗多姿,肯在細節下功夫。女人的妝容、首飾、頭飾、護甲等,都隨著情節推進而有相應變化、呼應劇情需要。人物群像如工筆水彩畫。
《琅琊榜》服飾色調多暗沉,皇宗貴族有紅黃紫,也入深色系,布料厚重有質感,人物造型復古清貴,氣質疏朗俊雅。以場合、人物身份來定位服飾穿著,同樣注重細節。美工效果如黑白潑墨畫。

詩詞vs文論
《甄嬛傳》所處的清朝不似唐代,在精氣神上要求女子進退有節,守持有禮,言談舉止內斂含蓄。語言清麗幽婉,有唐詩的工整押韻,也偶見詞藻的婉約飄逸。
《琅琊榜》的對白則精簡凝練,行文台詞有散文的疏淡從容,也有政論的精闢和思辯。人物行事、言談有「風骨」,硬朗、內持、隱 忍、克制。雖不及魏晉的豪放不羈、醉生夢死,但也自有一番滋味。

悲哀vs悲壯
《甄嬛傳》的情節之所以扣人心弦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善良聰慧、謹慎隱忍的女主人公終於意識到,忍讓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必須要自己強大起來,不僅要防人,而且要適當地害人。壞人做了壞事如果不復仇,只會縱容出更多的壞人,所以適當地做點壞事,不僅能自保,而且能把舊日的恩怨好好算一算。白蓮花復仇記讓觀眾擊掌稱快的同時,也讓大家領略了一把「高處不勝寒」的淒涼和哀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只剩一堆算計,毫無真情,連一句話一個舉動甚至一個眼神,都能觸發一場危機,那麼這種人人自危人人為求自保的格局,其間滲出的悲涼足以生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之意。
男權社會下女子的生存本就艱難,更何況還是封建帝制最集大成的大清皇朝的宮牆之內,女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一個男人的手中,稍有不慎便禍及自身或株連家族。這裡的每一樁惡毒事件,每一次事實的歪曲,每一件陰詭計謀的誕生和揭露,都是由這個男人說了算。在這裡的,美的東西漸漸被磨滅、銷毀,最後甄嬛雖然走上了至高位,但也是她人生中至為荒涼破敗之境。
這種復仇,是不斷剝落和失去的過程,是漸漸走入黑暗的過程。慘痛且讓人生厭,只有悲哀。

《琅琊榜》同樣是一個復仇的故事,但裡面有個很重要的內核,便是最終的仇人,並未血刃,而是求還給天下凡有忠貞之心的熱血人士一個公道。梅長蘇善於借力打力,緊抓人性弱點,制定出精密而準確的復仇計劃,但他身上肩負著的不僅是血海深仇,還有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去本心,雖然同樣是走向成熟,甄嬛是越走心越冷,蘇哲是從未迷失過。雖然梅長蘇擅長陰詭手段,但大仇一旦得報,一旦見得陽光,他便要回去北境的戰場,他要用林殊的方式,完滿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梅長蘇從頭到尾,心都是熱的。縱使他已不再是金陵城裡那個明亮的少年,但匡扶正義,追尋理想,捍衛內心的信仰,這些,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如果甄嬛是小兒女情懷,那麼《琅琊榜》就是大家國情懷。
復仇謀劃的過程,同時也是自我救贖和自我重塑的過程,傑克蘇最終賺得所有人的熱淚,是因為此劇天真的可以——那些關於父子之情、夫妻之情、摯友之情、青梅竹馬之情、戰友之情、君臣之情的忠君愛國愛天下的思想,竟然借由一個如此虐心的故事,得到了全面的闡釋。
這種復仇,是時時沸騰著「情」、「義」、「誠」、「忠」、「正」的因子,是艱難地九死一生地慢慢地痛苦地從黑暗地獄中爬出來,重見光明的過程。雖然結局是肉身的隕落,但基調卻是悲壯。

這種都是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偽歷史劇」、「偽正劇」,肯定是比不過當年的《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的了,但如果將某一個年代的歷史、文化上的某個點精細化,無論在服飾、佈景、台詞和禮儀上都進行高度的模仿,這樣的戲能吸引20-35歲的觀劇人群。
中國的歷史劇要能走出自己的風格,就要有「儀式感」。無論是否符合史實,首先導演和製作人要對戲有清晰的認知和定位,賦予其某種莊重的「儀式」,無論哪一個朝代,都應該事先好好地鑽研一番它的風土人情文化禮儀,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中國的古代文化確實有動人心魄偉大璀璨的地方。只有這樣,向外輸出和向內熏陶才有可能。
(不得不嘮叨一下日本的影視,每次看到那些精美的畫面都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民族就像是曾經寄生在我們民族身上的毒瘤,某天它自己脫落了,竟然將我們民族某些精華也一併吸走了,而且還總是心心念著要當我們的寄主,想想人家現在的建築、文化甚至語言中的好多典故,那還不是我們大唐時期的,唉~~~~)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