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最牛「自媒體」:曹操袁紹爭相「求關注」
進一家公司工作,首先要得到人事部門的肯定,其評價、評分對於謀職的人而言,是極其關鍵的。
有沒有這樣一種機構,類似於自媒體,它不隸屬於任何一家公司,和任何一家單位沒有利益瓜葛,但它對於人才的評價,各大公司都競相引以為標準和最權威的參考,甚至以此為唯一標準的呢?
在東漢末年,某些每個月定期更新的私人評論,往往是社會任用人才的風向標,連曹操、袁紹都要看他們的臉色,我們姑且稱之為東漢人事選拔方面的「自媒體」。
靠人品積攢出來的「自媒體」
每月定期更新 袁紹很在乎它
稍微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 這是對曹操最恰當的一句評價,儘管史學界對此有爭議,但在老百姓心中,老曹一生的事業和人品,都被這個給籠罩了。
說這句話的人是名士許卲,但很多人對許卲到底有多牛,曹操撈到這句評語有多麼不容易,不太瞭解,且聽我慢慢說來。
許卲是汝南平輿人,字子將。許老師的「自媒體」可不是靠炒作經營起來的,而是靠人品積攢出來的。許老師自小就積累人品,年少時便講究名節,重視人際關係建設,「峻名節,好人倫」,自己也身體力行,漸漸地人品上去了,公號粉也上去了,影響力越來越大。
許老師起初在地方當功曹,從事人事工作。那時候的許老師就人品好到爆棚,當地方的大小官吏聽說許老師就要任職人事廳長的時候,一個個都不敢怠慢,把平時吊兒郎當的行為都收起來了,工作不積極的變積極,工作積極的變得更積極,「莫不改操飾行」,反正就是千萬不能讓許老師在他的公號上給差評,如果能爭取一個好評,那是求之不得。
不僅一般官吏重視,連門庭顯赫、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也不敢疏忽。當時的袁紹已經是地方大員,有一回暫時離職回家度假,一路上好威風,「車徒甚盛」。
袁大哥一路得意,但在經過許卲的地界時,卻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他說,現在到了許老師的家鄉,要低調點,這個排場可別讓他給看到了,免得招他老人家批評,要是被他留個不好的評價,那可沒臉見人了。
袁紹於是撤了自己的大型車隊,解散了很多隨從,只留一輛馬車,悄悄地從許老師家鄉經過。
袁紹害怕的這個評論,就是許卲的評論。許卲的評論不具有東漢朝廷色彩,都是私人所發,每個月定期更新,稱為「月旦評」,其內容主要品評當時的人物,但天下名士都關注,每隔一段時間,大伙就會聚在一塊,刷許老師的「自媒體」,看看他又說些啥。
許老師的這個公號,主要靠他和堂兄弟許靖來操作和維護,粉絲超多。
信譽度高
曹操費盡心思才得到推薦
如果在許卲老師「自媒體」上得個好評價,找工作或者創業自然就容易,因為能拉高人氣和信譽度。許老師推薦人,不是看你投多少廣告,也不看你能拉多少粉,而是視個人人品和才能而定。
當時有個賣帽子的小商販,名叫樊子昭,都六十歲的人了,讓許卲給推了一下,得到重用。還有一個叫虞永賢的,是個放牛放羊的人,被許老師一推,也成了人物。諸如此類處於平凡地位,而經許老師推薦成為社會公認優秀人士的,有六位,其他中等層次的就不好計數了。
這裡說說曹操。曹操當時還是個不怎麼出名的小子,大伙對他的評價都不太高。東漢末年,有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傑出人才,甚至可以說是天才級的英雄,起初是沒有得到大眾認同的,曹操和諸葛亮就是這類人。想當年,小曹天天遊樂,「不治行業」,人們不覺得他能出息到哪裡去;諸葛亮呢,自比管仲和樂毅,周圍人都說這小伙子吹牛。
曹操的就業路並非一帆風順,還是有些波折的。他第一次就業的時候,就因為表妹夫宋奇犯法受牽連被免職,後來在各個崗位上跳來跳去,人品和才能都不被承認。小曹苦惱得很,想賺點贊,於是找到當時的權威人士橋玄,要求給個好的人事評價。
老橋對小曹的評價很高,他說:小曹,我這麼大把年紀了,見過不少人物,沒見過像你這麼優秀的,你好好幹,老朽的家屬以後就拜託你照顧了。
這評價夠高了吧,但橋玄覺得自己的公號還不夠權威,所以又對曹操說,小曹,你再去找下許卲老師,他說的才是王道。
小曹屁顛屁顛地去找許卲。誰知道許老師不太喜歡小曹的為人,不肯推他。曹操死磨硬纏:許老師,看在橋老師的分上,給個評價吧。許卲最終推卻不過,只得在「自媒體」上專門為小曹更新了一條評語:「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許卲不是個願意將就的人物,給小曹過高評價,非他所願;不給吧,老橋那邊又不好交代,於是給了這麼個一正一反的評價。雖然不是太正面,但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還肯定小曹是個很牛的人物。曹操對此很知足,帶著這個評語去社會上混,效果當然大不相同。曹操後來能幹一番大事業,讓天下才俊進他曹氏公司,和這句評語也有很大關係。
許卲可能也沒想到,他所有的點評和點贊,只有這一條歷經1800多年還在古代人事評論的專欄上始終保持頭條的地位。
曹操對那些肯定過自己的老師長輩,還是很感恩的,有一回經過橋玄的墳墓,哭得淚人兒似的,說沒有這些長輩的點贊就沒有他老曹的今天。
劉備為得一句好評
冒著生命危險出兵救孔融
劉備的情況跟曹操不同,玄德同學是個小手工業者,手頭沒什麼資源,要跟大公號們拉上關係,比孟德同學的難度大多了,沒有一定的職位,沒有一定的平台,是很難跟大號們套近乎的。
劉備同學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了一個平原縣令,這在天下才俊當中,根本算不上什麼響亮的名頭,怎麼跟大號們拉關係呢?得抓機會。
孔融老師絕對是當時天下的大號,粉絲無數,影響力不在許卲老師之下。這一年,黃巾軍包圍了北海郡,要借糧,北海郡的太守就是孔融。孔融不給,想搬救兵,這時正好來了猛將太史慈,可以負責聯繫救兵。
找誰來救呢?孔融是動了心思的,他想到了劉備同學,一則劉備仁義,二則當時劉備是個小號,急需有名流推他,憑著孔融的影響力,給他劉備增粉是絕對沒問題的。想來劉備也不會放過增強影響力的機會。
果然,太史慈將孔融的信給了劉備之後,玄德同學如同撿了寶一般,難以掩飾激動的心情,當著太史慈的面,幸福得淚流滿面:「孔融老師居然也知道我劉備啊。」估計,劉備當時也拿著求救信跟關、張二位說:「二弟、三弟,孔融關注我們啦。」
孔融的影響力,讓劉備義無反顧地接下了這筆有較大風險的業務,出兵北海郡,給孔融解了圍。玄德同學也借此大漲粉絲,擴大影響力。
這是一起成功的互推模式,孔融知道自身的資源優勢,知道劉備需要什麼,而劉備善於抓住機會,將自己往大號的道路上推進了好幾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