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稱中國火箭失敗率是俄2倍 探索太空為榮耀財富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11月25日報道,原題:《中國做這些全是為了榮耀和財富》。文章稱,10月31日,中國一艘太空梭在環繞月球飛行並拍照後返回地球。這是中國太空梭首次在地球和月球之間進行往返旅行,但不是中國首次訪問月球。2013年末,中國一艘太空梭安全登陸月球,一輛月球車離開登陸車開始探月行。這種活動對中國來說尚屬首次,並且是民眾自豪感的來源。
文章認為,獲得自豪感也是中國進行載人太空項目的主要原因。迄今,已經有10位中國公民前往太空,其中一名是女性。中國首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神舟」號太空梭。按美國標準看,它比較簡陋,其性能和設計更像較新版本的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或美國的「雙子座」飛船。這些都是上世紀60年代的設計。中國人希望在載人太空行動方面同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站在同一水平上。它正在向其中投入大量人力和金錢。
但中國真正的太空業務、也是中國人投入努力最多的領域是衛星。中國人已經注意到,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太空衛星已經成為大生意。到2012年,軌道上運行著大約1000顆現役衛星,其中將近一半是美國衛星。
探月三期再入返回器運抵北京
報道稱,所有衛星中有大約75%不是軍用衛星。自2001年以來,衛星工業的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從每年860億美元增加到如今的2000多億美元。衛星的成本不足每年衛星收入的10%。大約4%的成本在於發射衛星,而所有衛星發射中有36%是軍事部門進行的。美國在發射業務中佔據了大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在於這一要求:所有美國機密衛星都必須由美國火箭發射。大約一半的衛星發射(和三分之二的衛星)都用於通信,通信製造了大部分收入。美國依然是商用衛星的主要製造國,它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中國在所有這些情況中看到了機遇。
1957年,蘇聯「伴侶」號成為第一顆人類發射的衛星。美國於1958年首次發射衛星。從那以後,另外10個國家發射了衛星。法國於1965年發射首顆衛星,日本和中國於1970年發射它們的衛星,英國是1971年,印度是1980年。以色列1988年發射首顆衛星。烏克蘭1995年發射第一顆衛星。伊朗宣稱,它已經於近期發射了一顆衛星,但這方面尚沒有切實的證據。2012年12月,朝鮮升空了一顆沒有反應的衛星。一個月後,韓國成功發射了一顆非常活躍的衛星。
2013年,中國發射了20顆衛星。到2020年前,中國預計會有200顆衛星運行於軌道。到那時,中國預計每年會發射30顆衛星,占世界發射能力的四分之一。所有這些勢頭都是30年努力和2010年以來活躍表現的結果。1990年後的20年間,中國進行了30次商用衛星發射,將36顆衛星送入軌道。現在,中國在18個月中就將這麼多衛星送上天。
報道稱,中國主要的衛星運載火箭「長征」號火箭是根據俄羅斯火箭設計的。這意味著它簡單、廉價和可靠。這讓中國在衛星發射業務中變成了一個主要角色。中國在價格上開展競爭。美國的航天飛機退役了,因為使用航天飛機的成本太高。通過航天飛機將衛星送入軌道的成本是每噸2500萬美元。俄羅斯和中國的價碼為每噸300萬至600萬美元。但是如果俄羅斯和中國的運載火箭近期遭遇許多發射失敗,保險費可能會達到其成本的兩倍多。「長征」號的失敗率大約為6%,這是大部分使用過的俄羅斯運載火箭失敗率的兩倍多。航天飛機的失敗率是2%,西方大部分衛星運載火箭的失敗率都是這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