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在英法聯軍的武力逼迫下,奕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沙俄並沒有參加1858—1860年的對華戰爭,為什麼能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呢? 一、沙俄的侵略利益沒有完全得到滿足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沙俄還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還相對比較低,對外的市場和原料產地的需求還不是很強。沙俄對外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擴張領土。1858年5月28日俄國乘英法聯軍進...
中英第二次鴉片戰爭始末 第二次鴉片戰爭過程
第二次鴉片戰爭經過簡介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延續四年,經歷了三個階段。 廣東作戰 1856年10月23日,英國以清軍到持有過期港英執照的中國船"亞羅"號上搜捕海盜為借口,命軍艦3艘、划艇十餘隻、陸戰隊2000人向虎門開進,以挑起戰端。清軍事先既疏於防範,臨時又下令對敵船"不可放炮還擊",致使英艦順利闖過虎門,攻佔珠江沿岸炮台,集中炮火轟擊廣州城,擊毀督署,其陸戰隊一度攻入外城,並燒燬靖海門...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連燒3天3夜
火劫:「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如何火燒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860年10月18...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什麼條約 戰爭結果如何?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果 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訢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開天津為商埠;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資產。法方還擅自在中文約本上增加:「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八百萬...
第二次鴉片戰爭簡介 第二次鴉片戰爭具體時間是
第二次鴉片戰爭簡介 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1856年,英國借口廣東水師在廣州黃埔捕捉中國船「亞羅」號上的海盜,派兵進攻廣州。法國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被殺,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組成聯軍,攻陷廣州。 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佳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
[多圖]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殘酷場景
費利斯·比托(FeliceBeato),19世紀20年代出生於義大利,後加入英國國籍。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作為戰地攝影記者隨英、法聯軍來到中國,在中國拍攝了大量的、殘酷的戰爭場景,記錄了北京皇家園林的破壞和對天津的佔領。
天津大沽炮台
大沽炮台內側
大沽炮台內側
大沽口北側炮台,英軍突入處
北京城牆上的清軍火炮
北京,從安定門看到的城牆
內城店舖
村莊廢...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天朝上國」何日能清醒
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 清朝 1、政治上,它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中國喪失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條約還為沙皇俄羅斯更多地割占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件。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清朝統治者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他們的附庸與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2、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
戰爭參戰方: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國家是?
第二次鴉片戰爭參戰方及傷亡人數:英國,法國,沙俄(以調停名義),美國(以調停名義),清朝 主要指揮官:邁克爾·西摩,葛羅,額爾金伯爵 主要指揮官:咸豐皇帝,葉名琛,僧格林沁 參戰方兵力:17700人,173艘軍艦(聯軍) 參戰方兵力:約200000人(清軍) 傷亡情況:405人傷亡(聯軍) 21500人傷亡(清軍) 英法入侵: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列強最強烈的願望,仍是擴...
清朝大敗後仍自居天朝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原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清軍在歷時4年的抗擊英法聯軍的戰爭中最終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治腐敗、反動,實行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其次是清軍武器裝備落後、作戰方法笨拙也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侵略軍已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如發射圓錐形彈丸的線膛後裝步槍、線膛後裝火炮以及便於淺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軍的裝備卻仍...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第二次鴉片戰爭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歷史背景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列強最強烈的願望,仍是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權益。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清政府忙於在長江中下遊與太平軍作戰,對外國侵略實行消極避戰、以和為主的方針。列強各國認為這是加緊侵略中國的極好時機,英、法、美三國在1854年和1856年兩次提出修約(《南京條約》)要求,俄國也會同響應。四國的修約要求,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許。1856年,《望廈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