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曹雪芹並不存在 實為「抄寫勤」諧音?
[導讀]台灣索隱派紅學家杜世傑,甚至認為曹雪芹並不存在,這個名字不過是「抄寫勤」的諧音。語出驚人,可惜少有認同。
因《紅樓夢》一書而形成一門學問———紅學,世界上只有莎學能與之媲美。紅樓夢學會不獨北京有,一些地方也有,並有中國曹雪芹學會。紅學研究者遍及海內外,薪火相傳,代不乏人;專題論著,車載斗量;研究方法,與時俱進,電腦紅學,別具一格。紅學與莎學一樣,都是國際顯學。
曹雪芹與莎士比亞一樣,同樣生平不詳,著作權被長期懷疑,肖像莫衷一是。關於《紅樓夢》,人們已經評說得太多太多;而關於曹雪芹本人,人們卻知道得很少很少。
許多紅學家花大力氣研究曹雪芹及其家世,甚至遠遠超過研究作品本身,因而形成了紅學的分支——曹學。
紅學百年一瞥
自從胡適1921年將《紅樓夢》著作權判給曹雪芹,人們知道這部奇書的作者迄今不到百年。儘管有關曹雪芹生世材料已被挖掘殆盡,人們對曹雪芹生平所知還是不甚了了。毛澤東曾說:「《紅樓夢》寫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紅學」的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可見問題之難。」孟子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人們既讀《紅樓夢》,就應該瞭解曹雪芹,可惜曹雪芹並不是想瞭解就能瞭解得了的。許多紅學家花大力氣研究曹雪芹及其家世,甚至遠遠超過研究作品本身,因而形成了紅學的分支———曹學。
《紅樓夢》開篇即有「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記載,表明曹雪芹只是「披閱」和「增刪」者,並未說曹雪芹就是作者。程偉元在「程甲本」卷首寫道:「《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先生刪改數過。」亦未說曹是作者。嘉慶刊本《綺樓重夢》作者蘭皋居士則說:「《紅樓夢》一書,不知誰氏所作。」持此觀點者,並非蘭皋居士一人,所以如此,要麼出於謹慎,要麼不知詳情,二者必居其一。台灣索隱派紅學家杜世傑,甚至認為曹雪芹並不存在,這個名字不過是「抄寫勤」的諧音。語出驚人,可惜少有認同。
對一般讀者而言,知道曹雪芹生於南京,祖輩、父輩三代四人連任「肥差」江寧織造長達60年,雍正五年(1727年)遭抄家,「飫甘饜肥」,往事隨風。隨家人回到北京後,才華出眾,仕途無為,三餐難求,寄食賒酒,賣畫還債,風流依舊,生年不足半百,除夕之夜與世長辭,也就夠了。因為一旦細究下去,則會發覺圍繞著曹雪芹生平,簡直是疑雲重重,謎團處處。
曹雪芹生卒之謎
1962年,文化部決定舉辦紀念曹雪芹逝世200週年活動,既然要紀念逝世200週年,首先得確定曹雪芹究竟卒於哪一年,而曹雪芹到底卒於何年,迄今仍屬公案。在遇事愛搞「人民戰爭」的年代,「北京動員了幾千人,兵分兩路,全面展開了曹公身世的調查與發掘工作。一路人馬挨家挨戶遍訪京西一帶的滿族八旗居住地,力求找到一點線索;一路人馬有目的地挖掘一批京郊的古墓(墳),力求找到一點真憑實據。」結果有力證據,始終不見蹤跡。「壬午說與癸未說兩派勢均力敵;結果只好折中兩派的主張(取其中間時間),把紀念曹雪芹逝世200週年的活動,暫定在1963年10月」(蔡義江《西山文字在,焉得葬通州》)。
關於曹雪芹卒於何年,紅學家一向看法不一,有壬午、癸未、甲申三種說法。胡適據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一條評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斷定曹雪芹卒於壬午(乾隆二十七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周汝昌據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詩和敦敏之兄敦誠的《挽曹雪芹》一詩,認為曹雪芹應卒於乾隆二十八(1764年)癸未除夕。《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亦將兩個年份並列。梅廷秀、徐恭時認為胡適讀脂硯齋評語斷句有誤,曹雪芹實卒於甲申。亦有紅學家對此三說持全否態度。
《紅樓夢》開篇即有「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記載,表明曹雪芹只是「披閱」和「增刪」者,並未說曹雪芹就是作者。程偉元在「程甲本」卷首寫道:「《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先生刪改數過。」亦未說曹是作者。嘉慶刊本《綺樓重夢》作者蘭皋居士則說:「《紅樓夢》一書,不知誰氏所作。」持此觀點者,並非蘭皋居士一人,所以如此,要麼出於謹慎,要麼不知詳情,二者必居其一。台灣索隱派紅學家杜世傑,甚至認為曹雪芹並不存在,這個名字不過是「抄寫勤」的諧音。語出驚人,可惜少有認同。
對一般讀者而言,知道曹雪芹生於南京,祖輩、父輩三代四人連任「肥差」江寧織造長達60年,雍正五年(1727年)遭抄家,「飫甘饜肥」,往事隨風。隨家人回到北京後,才華出眾,仕途無為,三餐難求,寄食賒酒,賣畫還債,風流依舊,生年不足半百,除夕之夜與世長辭,也就夠了。因為一旦細究下去,則會發覺圍繞著曹雪芹生平,簡直是疑雲重重,謎團處處。
曹雪芹生卒之謎
1962年,文化部決定舉辦紀念曹雪芹逝世200週年活動,既然要紀念逝世200週年,首先得確定曹雪芹究竟卒於哪一年,而曹雪芹到底卒於何年,迄今仍屬公案。在遇事愛搞「人民戰爭」的年代,「北京動員了幾千人,兵分兩路,全面展開了曹公身世的調查與發掘工作。一路人馬挨家挨戶遍訪京西一帶的滿族八旗居住地,力求找到一點線索;一路人馬有目的地挖掘一批京郊的古墓(墳),力求找到一點真憑實據。」結果有力證據,始終不見蹤跡。「壬午說與癸未說兩派勢均力敵;結果只好折中兩派的主張(取其中間時間),把紀念曹雪芹逝世200週年的活動,暫定在1963年10月」(蔡義江《西山文字在,焉得葬通州》)。
關於曹雪芹卒於何年,紅學家一向看法不一,有壬午、癸未、甲申三種說法。胡適據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一條評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斷定曹雪芹卒於壬午(乾隆二十七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周汝昌據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詩和敦敏之兄敦誠的《挽曹雪芹》一詩,認為曹雪芹應卒於乾隆二十八(1764年)癸未除夕。《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亦將兩個年份並列。梅廷秀、徐恭時認為胡適讀脂硯齋評語斷句有誤,曹雪芹實卒於甲申。亦有紅學家對此三說持全否態度。
曹雪芹不光卒年難定,生於何年也不好確認。《辭海》曹雪芹詞條,其生年就是一個「?」。生年所以難定,是因為誰也說不准曹雪芹到底活了多大歲數。敦誠《挽曹雪芹》詩首句是「四十年華付杳冥」,由此可推定曹雪芹活了40歲左右。胡適主張45歲,因為太晚了趕不上曹家的繁華生活,按卒年「壬午」算,應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周汝昌認為「四十年華」就是40歲,按卒年「癸未」計,曹雪芹生於雍正二年(1724)。王利器據張宜泉《傷芹溪居士》詩題自注說曹「年未五旬而卒,」假定曹雪芹死時48歲,這就有了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於乾隆二十七年(1763)之說。
曹雪芹葬地之謎
如果不是友人感歎曹雪芹晚景淒涼,
有詩為證,讀者就無從得知曹雪芹過的是怎樣一種日子。敦誠《贈曹芹圃(雪芹)》詩雲———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
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誰買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曹雪芹晚年一直生活在北京西郊,約有十年之久。同樣「有詩為證」:「廬結西郊別樣幽」、「門外山川供繪畫」(張宜泉《題芹溪居士》)。「於今環堵蓬蒿屯」(敦誠《寄懷曹雪芹》),生活困窘,環境不錯,有山有水有村落。關於曹雪芹之死,沒有留下任何可靠的文字記載,後人所能瞭解到的一點情況,僅僅來源於他生前好友的幾首詩作。按理說,曹雪芹老於斯死於斯自然當葬於斯,不料一方「曹雪芹墓碑」的發現,又讓曹雪芹葬地成為懸案。
1968年冬,北京市通縣張家灣平整土地時,社員李景柱於地下一米處發現一塊青色墓石,石下有白骨一具,石上隱現「曹公諱霑墓———壬午」字樣,後運至家中使用。墓石曾遭三次人為破壞,先是撬壞左下角、殘石丟失,李用利器重刻石上文字,後又用洗衣粉清洗。出土38年之後,該墓石於2006年1月26日在通州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紅學家馮其庸、王利器、陳毓羆,金石鐫刻專家付大卣、文物鑒定家史樹青鑒定為真品,曹雪芹葬於通縣已無可疑。周汝昌則力辯其偽:石質不合,石料粗劣;碑字胡亂剜鑿,非鐫刻而成;工序不合,行款格式也不對;若結合敦誠、敦敏在曹雪芹死後所寫的三首與葬地有關的詩來考察,很容易發現張家灣一帶地理環境與詩中描繪根本對不上號。蔡義江也認為墓石不是真的。墓石真偽,至今莫辨。
曹雪芹晚年一直生活在北京西郊,約有十年之久。同樣「有詩為證」:「廬結西郊別樣幽」、「門外山川供繪畫」(張宜泉《題芹溪居士》)。「於今環堵蓬蒿屯」(敦誠《寄懷曹雪芹》),生活困窘,環境不錯,有山有水有村落。關於曹雪芹之死,沒有留下任何可靠的文字記載,後人所能瞭解到的一點情況,僅僅來源於他生前好友的幾首詩作。按理說,曹雪芹老於斯死於斯自然當葬於斯,不料一方「曹雪芹墓碑」的發現,又讓曹雪芹葬地成為懸案。
1968年冬,北京市通縣張家灣平整土地時,社員李景柱於地下一米處發現一塊青色墓石,石下有白骨一具,石上隱現「曹公諱霑墓———壬午」字樣,後運至家中使用。墓石曾遭三次人為破壞,先是撬壞左下角、殘石丟失,李用利器重刻石上文字,後又用洗衣粉清洗。出土38年之後,該墓石於2006年1月26日在通州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紅學家馮其庸、王利器、陳毓羆,金石鐫刻專家付大卣、文物鑒定家史樹青鑒定為真品,曹雪芹葬於通縣已無可疑。周汝昌則力辯其偽:石質不合,石料粗劣;碑字胡亂剜鑿,非鐫刻而成;工序不合,行款格式也不對;若結合敦誠、敦敏在曹雪芹死後所寫的三首與葬地有關的詩來考察,很容易發現張家灣一帶地理環境與詩中描繪根本對不上號。蔡義江也認為墓石不是真的。墓石真偽,至今莫辨。
在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西門慶「故里」都有人爭搶的年代,視曹雪芹故里為「唐僧肉」者大有人在,你爭我奪,硝煙四起。「所謂曹雪芹故里之戰,爭奪的並非曹雪芹本人的祖籍地,而是曹公五輩先祖曹世遠的祖籍地。限於資料匱乏,更無考古實證,曹公故里的確切地點,目前尚無國家級的學術定論」(裴鈺《曹雪芹故里之爭》)。明知故里爭不到,爭個「五輩祖宗」所在地,也能促進旅遊,勾人眼球。於是就有了河北、遼寧、江西三省,唐山豐潤、遼陽、鐵嶺、南昌武陽四地,齊爭曹雪芹故里,各地資源投入和聲勢堪稱浩大。
1931年,李玄伯首先提出曹雪芹祖籍「豐潤說」,上世紀50年代,周汝昌確立了「豐潤說」,《辭源》《辭海》等工具書均取此說。同時,賈宜之首倡「遼陽說」,經馮其庸考證得以確立。1997年,李奉佐出版了《曹雪芹祖籍鐵嶺考》一書,稱曹雪芹祖籍在鐵嶺。此說亦得到周汝昌等專家贊同。「南宋祖籍地」的確認依據是一部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江西南昌武陽《曹氏宗譜》手抄本,該譜清楚記載了「蓋自明永樂年間,始祖伯亮公從豫章武陽渡協弟溯江而北,一卜居於豐潤,一卜居於遼東之鐵嶺衛,則武陽者居吾祖所發祥地也。」
物換星移,風水流轉,百年紅學,前景如何?劉夢溪似乎不大樂觀:「如果要我來展望世紀轉換後的紅學,那末我可以作一個比喻:以往的百年紅學,相當於《紅樓夢》前八十回,從今而後的紅學,最多是後四十回續書而已。也許我的看法過於悲觀。不過沒關係,樂觀的朋友絲毫不必緊張,因為前面說了———現在不是正有人力圖證明《紅樓夢》後四十回比前八十回寫得更好嗎?」(《〈紅樓夢〉與百年中國·引子》)。
即使紅學處於「後四十回」,《紅樓夢》出版依舊處在「前八十回」。僅人民文學出版社一家,自1953年出版《紅樓夢》至今,已印刷680萬套,再版了122次。電視劇也一樣,李少紅版剛開播,1987年版《紅樓夢》編劇周雷,已計畫與36位精英女性合作,呈現給觀眾111集的《紅樓夢》,最快年底就可以重拍了。不管紅學能不能迎來「新世紀」,《紅樓夢》流傳都會「跨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