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似乎也總有人問疑:這場革命爆發時,怎麼不見他的身影?是的,他的身影不可能出現在國內,因為當時孫中山遠在美國,而且他事先對發生於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毫無估計。
顛沛海外籌備革命
耐人尋味的是,當這場影響並改變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的革命,需要一位最高主政者出場時,起事者們多將目標鎖定在了此時此刻遠在大洋彼岸的孫中山。
...
揭秘:武昌起義為什麼被認為是「辛亥首義「?
辛亥秋季的武昌新軍起事,史稱「辛亥首義」。「首義」一詞由東漢哲人王充(27—97)創用,其意為首先揭示宗旨。以後,「首義」引申為首舉義幟、率先發難,唐人杜甫、韓愈有此用例。武漢首義一說,則見於孫中山1912年1月1日發佈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書云:武漢首義,十數行省先後獨立。所謂獨立,對於清廷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本來,武昌新軍起義並非清末首次發生的反清武裝暴動,稱其「首...
揭秘:袁世凱遲遲不肯鎮壓武昌起義的歷史真相
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便以「首義」的資格向其它各獨立省份發出籌建全國臨時政府的通電,而上海、江浙都督在兩天後也提出了類似的提議,並電邀各省代表來滬商談。由於革命陣營一下子出現了兩個聲音,上海方面為尊重武昌首功,隨後同意了在武昌會議的通電。 不料各省代表陸續抵達武昌後,袁世凱指揮的北洋軍也已經大兵壓境。10月27日,清廷將督師無功的陸軍大臣蔭昌召回後,袁世凱被任命為欽差大臣...
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向清廷提出了哪6個出山條件?
武昌起義的革命烈火已經已經燒到了各地,很多地方紛紛獨立。對於清王朝而言,要整建制地把自己的行政區劃丟掉,除了和外國列強打的幾仗之外,還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政府迫切需要挽回局面。 1911年10月14日,清廷起用已罷黜兩年有餘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袁世凱的再起是內閣總理大臣奕劻保薦的,攝政王載灃雖然不喜歡老袁,可是打仗必須要依靠北洋軍,北洋軍則是袁一手訓練的,所以不得不用袁,袁...
武昌起義:究竟是誰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誰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武昌起義革命黨三位起義骨幹人物被梟首示眾,武昌起義頓時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然而清朝總督瑞澂正醞釀著一場大清洗,恐怖氣氛在新軍中傳散開來,人人自危,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彷徨歧路,不約而同地想到,與其坐下等死,不如奮起發難,當時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行聯絡,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10月10日後來成為武昌起義的紀念日,並被定位中華民國的國慶日,不...
武昌起義中黎元洪為何會被推為湖北軍政府都督?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黃陂人。早年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後升任湖北新軍二十一混成協統領。他一貫仇視革命,在新軍中多次破壞革命黨人的活動,武昌起義的當晚,還親手殺害兩個革命士兵。當推舉他任都督時,他竟喊道:「莫害我!」起義士兵舉槍逼他上任,黎元洪無奈,被迫就職,當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讀來這段歷史,學生很是不解。那麼是什麼原因呢?近來查了一些資料,黎元洪之所以被推為湖北...
武昌起義的意義影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
武昌起義的意義影響:武昌起義的歷史功績,首先是敲響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喪鐘。革命軍攻克總督府,佔領武昌,消滅清軍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國腹心地區打開一個缺口,成為對清王朝發動總攻擊的突破口,並在全國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擊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結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統治和二千多年君主專制統治。其次是吹響了共和國誕生的號角。武昌起義創建了湖北軍政府,成為共和政權的...
武昌起義簡介:建立起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武昌起義簡介: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拋出...
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各地革命黨紛紛響應起義
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武昌起義有其客觀條件,甚至對武昌起義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地革命黨人在極短時間內紛 紛舉行起義響應武漢光復是主導原因,但立憲黨人與帝國主義對清政府的拋棄及尋找新代理人也是十分重要因素,袁世凱伺機奪權,未對武漢三鎮真正進攻是起義成功的不可忽視因素。 新版中學歷史《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中,對武昌起義敘述得較為簡練,特別是在較深層次分析中只涉及了其...
武昌起義爆發的經過:星夜起義光復武漢成立政府
武昌起義經過:清朝廷為撲滅四川的人民起義,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致使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 1911年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聯合反清。並決定請黃興、宋教仁或譚人鳳來鄂作起義指揮,主持大計。 1911年9月24日,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發動起義。各標營黨人代表均參加,通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