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師 | 陽光歷史

 



水師提督丁汝昌:從太平天國成長起來的虎將

 水師提督丁汝昌:從太平天國成長起來的虎將
寄托大清王朝復興希望的北洋水師,自1874年開始籌建,歷時15年耗資白銀一億兩,擁有軍艦25艘,官兵四千餘人,在當時堪稱亞洲第一全球第八。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現代化水師的提督不是皇親國戚,不是留洋精英,而是出身草莽來自天平天國的將領丁汝昌。究竟是何種機緣,使年輕草根丁汝昌能夠一舉成為大清軍事領袖? 丁汝昌,安徽廬江縣人。少年時父母雙亡,1854年無依無靠的他參加了程學啟的太平軍。1861年隨...



揭秘李舜臣鳴梁大捷:實際是日本打敗朝鮮水師!

 揭秘李舜臣鳴梁大捷:實際是日本打敗朝鮮水師!
  韓國舉行慶典宣傳著名「鳴梁大捷」  據韓國「國際新聞」網站10月12日報道,韓國2014年「鳴梁大捷」慶典於10月9日至12日在全羅南道海南郡舉行,慶典再現了世界海戰史上以少 勝多的著名戰役「鳴梁大捷」,共有44萬人次的遊客前往海南郡觀看了這次慶典。按照一般的宣傳,「鳴梁大捷」是明朝神宗萬曆年間朝鮮王朝抗倭名將李舜臣在 朝鮮半島鳴梁海峽重創日本豐臣政權的一場海戰。公元1597年10月26日,李舜...



困擾北洋水師的致命問題:西洋的裝備陳舊的內涵

 困擾北洋水師的致命問題:西洋的裝備陳舊的內涵
影響軍隊作戰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教育訓練作為將作戰思想和武器裝備等戰鬥力要素轉化為實際作戰能力的催化因子,顯得尤為關鍵。晚清北洋海軍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從軍事教育訓練的角度深入考察和客觀評析歷史得失,汲取其經驗教訓,具有重要意義。 開創近代海軍教育新路 晚清海軍在其籌建與成軍過程中,逐步構建起近代海軍軍事教育體系,探索軍事人才培養新模式,不僅培養了籌建海軍急需的專業人才,...



北洋水師降服始末:提督丁汝昌為何最終選擇了死

 北洋水師降服始末:提督丁汝昌為何最終選擇了死
  北洋水師降服始末  勸降信《致大清國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信函原文用英文書寫,後譯成日文上報大本營備案,現館藏國立公文書館,全文如下:  僅呈一書致丁汝昌提督閣下。  時局變遷,吾等不幸成為敵國,然今日之戰乃國與國之戰,非吾等個人間之反目,吾與閣下之情誼依然如昔日之良友。今此一書非催促閣下歸降,吾深知閣下之苦衷及敗局之深刻。從國家與個人利益衡量,取中庸之道從長計議乃為上...



日本海軍的迅速建設:被北洋水師刺激了

 日本海軍的迅速建設:被北洋水師刺激了
  19世紀80年代,朝鮮半島出現了非常複雜的國際糾紛,日本、英國、俄國都有佔領或控制朝鮮的企圖。1884年12月,日本策動「甲申事變」,試圖推翻當時親清廷的朝鮮政府,而成為朝鮮的保護國。1885年4月,英國為了防止俄國南下威脅其在華利益,企圖佔領朝鮮南端的巨文島, 結果遭到俄國和日本的反對而作罷。   面對如此複雜的國際形勢,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鮮落入它國必將危及自身安全,於是命令丁汝昌和...



甲午遺恨:北洋水師差一點就能輕鬆殲滅日本海軍

 甲午遺恨:北洋水師差一點就能輕鬆殲滅日本海軍
  人們常常因為甲午戰爭中的失利而用黯淡的目光去審視北洋水師。然而,到歷史的長河中尋覓,會發現這支艦隊曾經充分地發揮過自己的作用。發生在1882年的壬午兵變和隨後中國陸海軍在朝鮮的行動,在近代史上常被人忽略。然而,這卻是一起對中國海軍而言不應該忘記的事件。北洋水師在這次行動中的表現,證明了中國進行海軍建設的價值。  實際上,從1882年開始,中國和日本圍繞朝鮮半島先後展開了三次交鋒...



北洋水師軼事:李鴻章為討好慈禧曾在頤和園演練

 北洋水師軼事:李鴻章為討好慈禧曾在頤和園演練
1889年,朝廷命令李鴻章將部分北洋水師官兵和水師學堂新畢業的學員共計三千多人調來昆明湖,將「湖水淺」的昆明湖當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輪作「戰艦」在湖面駛來駛去 莫道昆明池水淺,原來是為練海軍 慈禧挪用巨額海軍軍費為自己修建頤和園並興建「三海工程」(北海、中海、南海),是晚清政局腐朽透頂的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在內憂外患不斷、財政幾瀕破產、統治岌岌可危可說已到朝不保夕的險境之中,她竟...



北洋水師的成立過程:清末洋務運動所應運而生

 北洋水師的成立過程:清末洋務運動所應運而生
  1875年(光緒元年),朝儀海防大討論,依洋務派《籌議海防折》,光緒特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通過總稅務司R.赫德在英國訂造4艦炮船(即倫道爾炮艇),此為清朝海軍向國外購軍艦之始。1879年,向英國訂造了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  1880年,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1881年,先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兩地修建海軍基地。1880年在天津設立負責海軍事務的機構——海軍營務處。1881年...



北洋水師的失敗早已注定:琅威理與「撤旗事件」

 北洋水師的失敗早已注定:琅威理與「撤旗事件」
  1890年3月6日清晨,香港維多利亞灣發生了一起北洋海軍右翼總兵劉步蟾與洋員琅威理的爭執,史稱「撤旗事件」。   當日,援例赴南洋過冬的北洋海軍在香港避凍檢修。提督丁汝昌率「鎮遠」等4艘兵艦離開香港,前往海南島巡邏。旗艦「定遠」忽然降下五色提督旗,升起三色總兵旗。按《北洋海軍章程》規定,艦隊只設提督一名、總兵兩名。提督之下,總兵官銜最高。因此,右翼總兵、「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以...



黃海大戰之謎:日將寫給水師提督丁汝昌的勸降書

 黃海大戰之謎:日將寫給水師提督丁汝昌的勸降書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伯爵大山巖  頓首  伊東佑亨   頓首  大日本帝國海軍總司令官中將伊東佑亨致書與大清國北洋水師提督丁軍門汝昌麾下:  時局之變,僕與閣下從事於疆場,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國事也,非私仇也,則僕與閣下友誼之溫,今猶如昨。僕之此書,豈徒為勸降清國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當局者迷,旁觀者審。今有人焉,於其進退之間,雖有國計身家兩全之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