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 | 陽光歷史

 



幕僚時期的李鴻章 為安徽人形象打架

 幕僚時期的李鴻章 為安徽人形象打架
  咸豐八年(1858)秋,李鴻章在曾國藩幕府,同時,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也常來會商,一時間,大佬雲集,蔚為盛況。大佬們經常就各種問題交換意見,一旦形不成共識,則常能擦出文鬥的火花,甚至還演出武鬥的鬧劇。 左宗棠在營,稱呼他人從來都直呼其名,惟對曾國藩客氣一點,叫他「滌生」(國藩字)。有一次,兩人辯論,互不相下,曾國藩為緩和氣氛,乃改換話題,說咱們對對子吧,並出了上聯:「季子...



歷史解密:李鴻章為保政治地位甘做「兩面派」

 歷史解密:李鴻章為保政治地位甘做「兩面派」
  清末的官場形式十分複雜,各種力量之間的鬥爭互相交織在一起。怎樣在政治激流中立於不敗之地,對於李鴻章來說,是成敗存亡的關鍵。   甲午戰爭失敗,李鴻章因為喪權誤國,遭到滿朝文武和全國百姓的唾棄,威望一落千丈。就連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對其疏遠。為了起死回生,李鴻章以自己豐富的官場政治經驗,採取了「韜晦」策略。李鴻章的「韜晦」之計的更深一層含義是,在各種政治勢力中,四處逢迎,八方...



晚清軼事:李鴻章的哥哥擺架子被下級官員痛罵

 晚清軼事:李鴻章的哥哥擺架子被下級官員痛罵
        晚清人物   譚文卿以御史授浙江遺缺知府,赴轅謁李,譚跪拜而李不答禮,譚怒,起曰:「大人有足疾乎?」李曰無,又曰:「大人目盲乎?」李仍曰無,譚曰:「若然,卑府拜大人,大人胡不拜耶?卑府今日官可不做,大人禮則不能不答。」言已,拂衣而出。   清 李伯元《南亭筆記》卷十   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愛擺架子,人稱「李大架子」。例如在清朝的官場...



胡雪巖發跡依靠左宗棠 胡雪巖敗亡皆因得罪李鴻章

 胡雪巖發跡依靠左宗棠 胡雪巖敗亡皆因得罪李鴻章
  導讀:"紅頂商人"胡雪巖,這晚清昏暗的天際劃過的一顆耀眼流星,他獨特的經商才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經過著名小說家和文史學者的演繹和渲染,在推波助瀾之下終於演化成一個傳奇。但在傳奇耀眼的光環之下,胡雪巖的神奇發跡究竟依靠什麼?而他那撲朔迷離的迅速破敗又因何導致?  胡雪巖在50多歲時,走到了他人生最輝煌的頂峰,成為一名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然而,當時清朝的兩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鴻章的...



李鴻章曾暗助革命黨3萬光洋 為自己留後路

 李鴻章曾暗助革命黨3萬光洋 為自己留後路
  光緒二十二年(1896)初夏,李鴻章出任專使,赴俄國慶賀沙皇加冕禮是虛,簽署《中俄密約》是實。此後的行程便是遊歷和考察歐美多國。他訪問法蘭西期間,恰逢萬國運動會(奧運會前身)在巴黎開幕。升旗儀式上,各國皆有國歌奏響,唯獨大清帝國極不靠譜,竟然連一支國歌都沒有,當場惹得洋毛子放肆嘲笑。李鴻章年逾古稀,白髮蕭疏,原本是應邀觀禮的嘉賓,見此窘狀,他健步離席,走到黃龍旗下,傲然挺立,大...



李鴻章的強軍夢:臨終告誡警惕東鄰小國狼子野心

 李鴻章的強軍夢:臨終告誡警惕東鄰小國狼子野心
  凡是知道中國近代史的,都熟悉晚清重臣李鴻章(1823至1901)。也許大家不一定清楚的是:上世紀末的著名外交家、曾任中國駐美大使的李道豫,正是李鴻章的後代;而1940年代著名作家張愛玲,是李鴻章女兒的孫女兒。  對李鴻章,以前極左時代的教科書及史籍,都稱他是「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理由是清王朝因甲午戰爭敗於日本,他受朝廷指派奉命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等等。...



1871年李鴻章與日本使團的激烈「交鋒」始末

 1871年李鴻章與日本使團的激烈「交鋒」始末
  年(同治十年)7月,正當赤日炎炎似火燒的時節,日本重派的來使到達天津,他們與中國修約的焦急心情,恐怕一點不亞於天氣的酷熱。這次是以大藏卿伊達宗城為正使,柳原前光和同為外務權大臣的津田真道為副使,另有隨員多人。清朝方面以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就是乘雙方進行禮節性互訪尚未正式開議的短暫間隙,李鴻章和應寶時、陳欽等人抓緊時間暗中進行議前的緊急磋商,並最後完成上面提到的中方約稿「定本」...



李鴻章家族後人現有3位億萬富翁 子孫遍及海內外!

 李鴻章家族後人現有3位億萬富翁 子孫遍及海內外!
  前輩權傾朝野 後人闖蕩世界  李鴻章家族,一代有一代的活法  李鴻章的一生,伴隨著清王朝走過風風雨雨四十載,從鼎盛走向衰落,直至滅亡。無論生前還是死後,他都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康有為稱李鴻章是「維新之同志」;梁啟超評價他:「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毛澤東在《講堂集》說「水淺而舟大也」,歎息李鴻章這隻大船在晚清的淺水中無法行駛,進退維谷……李鴻章從權...



[圖文]甲午戰爭前李鴻章為何避戰求和?

 [圖文]甲午戰爭前李鴻章為何避戰求和?
臨戰之際和戰爭之中,李鴻章和光緒皇帝是兩個關聯密切並可資比較的重要人物。李鴻章是清方參與決策並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軍隊的實力派要員;而光緒皇帝,正在「親政」期間,是有一定「實權」的時候,在指揮戰爭、掌控全局方面也試圖有所作為。   戰爭正式打響的前夕,面對日方咄咄逼人、戰事似已不可避免的形勢,光緒皇帝的主戰態度是比較堅決的,屢催身膺重寄、統帥淮軍和北洋軍隊的李鴻章積極籌劃,應對戰...



揭秘:晚清李鴻章為何被稱為東方「俾斯麥」?

 揭秘:晚清李鴻章為何被稱為東方「俾斯麥」?
  東方的「俾斯麥」李鴻章:1896年6月11日,李鴻章離俄赴德。於13日乘火車抵達德國柏林,住在愷撒大廈。在德國,迎接李鴻章的是空前盛大的歡迎儀式。德皇派御車來接李鴻章。  6月14日下午,李鴻章拜見德皇威廉二世,代表中國皇帝向德皇酬謝其干涉還遼之事。德皇表示,希望兩國友誼長存,希望大清江山永固。15日,李鴻章拜訪了德國外長馬歇爾,談及英國放棄中國,短見自私,中國不能不與俄國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