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始終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賢才,廣施仁政,尤為著名的是善於納諫--這種「從諫如流」的品質,現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備,何況「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已成為千秋功業的代名詞。李世民,在史冊裡就是光輝燦爛的「正面形象」。「貞觀之治」的強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軀,都有難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點一點「變壞」了,肉眼凡胎的生...
李世民蒙騙了國人千年的真相 手段竟如此毒辣
一直以來唐太宗李世民已經成為明君的代名詞,他任人唯賢,虛懷納諫,開創「貞觀之治」,從而贏得了後人的讚譽。宋朝文學家蘇轍曾評價道:「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但好的君王未必就是一位仁人君子,他也存在著許多人生污點。
這個一代明君,有過屠城的記錄,也有過殺害兄弟,劫持父親,篡奪皇位的歷史...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何要發動玄武門之變?
太宗文皇帝,是李淵於竇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因濟世安民之意而取,出生與隋文帝開皇十八年,生於武功。於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於玄武門弒兄殺弟,最後登上大寶。他在位二十三年,對少數民族全其部落順其土俗,攻打突厥,高麗等,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大唐成為中國歷史上繼漢朝之後的又一個鼎盛王朝,而這一切的開始則都要本文主題玄武門之變談起。
這時還是唐公的李淵,隋朝的官制是,官員外任不得帶家屬,所以帶領家屬的的重任...
歷史解密:到底是李淵還是李世民策劃了晉陽起義?
晉陽起兵,是李淵集團開始脫離隋朝奪取最高權力的歷史亮相。從此以後,李淵集團開始了平定天下、建立李唐政權的過程。晉陽起兵,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一個漂亮而成功的陰謀,從時機的選擇,到起兵方式,到旗幟口號,到內外聯繫,凡是重大問題都沒有任何漏洞。
唐朝建立第一件事就是晉陽起兵。晉陽起兵誰是首功,歷史上有兩個答案,或者是李世民,或者是李淵。在建立唐朝這個問題上李淵和李世...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雄變中國蓋因他是鮮卑人?
李世民是鮮卑人?
兩千年的封建中國,大小皇帝不計其數,但真正配得上「千古一帝」稱號的,爭議最小的就屬他了。
提到李世民,我總是不禁想到先秦的一位英主,他就是「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李世民和他有相近的精神品質。可以說,李世民是升級版的趙武靈王。無論文韜還是武略,抑或馬上騎射功夫,李世民應該都不落趙武靈王下風。而李世民的功績,是包括趙武靈王在內的所有華夏君主望塵莫及的。...
摧鋒陷陣三救秦王 李世民最大的功臣是尉遲恭
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被迫晉封李世民為太子。8月李淵禪位,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643年2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下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圖像,供奉於臨煙閣之中,以示尊崇。
按功勞大小,二十四人的排序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
揭秘:李世民玄武門兵變會單單少了秦瓊
作為功績足以與秦始皇趙匡胤齊名的君主,李世民這一輩子唯一的遺憾估計就是發動了那場玄武門兵變。從哪個角度看,這場起事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對李世民來講。自己當皇帝總比當個閒散王爺天天冒著被哥哥殺掉的危險提心吊膽的好。
對後世來講,一個開明的君主勢必比即將即位的廢柴好得多,至少保證了之後貞觀之治的盛世。但這件事的確是有污點的。因為這個廢柴不僅是個廢柴,他還是那個開明君主的...
李淵起兵時李世民多大 李世民為何勸李淵起兵
李淵起兵時李世民多大
翻閱歷史記錄,赫然發現在晉陽起兵的過程中,李世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李淵起兵時李世民多大,他究竟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弄清李淵起兵時李世民多大,是否可以從李世民所作出的貢獻去評價他具備哪些過人的素質?弄清李淵起兵時李世民多大,是否可以找尋出貞觀之治之所以開創的內在原因呢?
李淵起兵
想要弄清李淵起兵時李世民多大,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被稱為是最能打仗的帝王?
李世民為什麼被稱為是最能打仗的帝王?以功業比較,唐太宗李世民在歷代君王中能獨領風騷,不僅因為他卓越的文治才能,造就了歷史上繁榮的「貞觀之治」,更因其有遠擊漠北的進取精神,而此種精神,華夏古代君王中確實無出其右者。
唐朝開國君主是高祖李淵,不過打天下的頭號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毛澤東點評歷代兵家時,曾對他盛讚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
千里追敵收復河東失地 唐太宗李世民第二次出征
平定薛舉後,李唐的第二個對手是劉武周。
與薛舉相比,劉武周的實力還算弱的,劉背後的主子——突厥人,卻是李唐的心腹大患。
619年,李淵再次讓李世民率關中主力征伐劉武周。李世民率軍自龍門關東渡,駐軍柏壁。絳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柏壁南依峨嵋,北控汾河,溝壑縱橫。李世民駐軍的「秦王堡」,更是形同鐵壁,易守難攻。這時的河東,由於連年戰亂,官庫已被掠空,軍糧是個問題。於是,李世民發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