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變法的意義:公元前401年,楚聲王子類立,是為楚悼王(前401-?81年)。其時,由於各國競相改革成功,重又開始激烈的爭奪。這時的爭奪與春秋時期的爭奪已明顯不同,過去是爭奪與國,旨在立威定霸;現在則是爭城略地,吞併他國,具有新的封建兼併戰爭性質。入戰國後,魏國崛起,與秦爭戰不止。公元前408年,魏盡佔秦河西地,秦退守洛水。魏敗秦後,三晉解除了後顧之憂,即轉向中原,首先集中力量打擊齊...
名將吳起引發千年爭議 吳起為爭功名不擇手段?
吳起殺妻。中國古代談起「不義之人」, 往往要列舉以下壞典型──易牙蒸子媚君、吳起殺妻求將、楊廣弒父篡位。不過史家論及春秋戰國時的兵家,又通常將孫武、吳起並列。吳起出仕魯、魏、楚三國均建奇功,且留下用兵治國的《吳子》啟迪歷代兵家。軍事才幹如此受推崇的吳起,道德上卻備受質疑,在今天,他的經歷同樣能引發人們去思考如何處理功利追求與道德底線的關係。 輝煌與陰影,都集中到這個引發千...
戰功顯赫的吳起為什麼沒有能在魏國當上丞相?
吳起是戰國初期的著名軍事家。在講吳起沒有當上丞相之前需要說明一下,他最後到了楚國當上了丞相,本文所講的是在魏國效力時的事情。 吳起是衛國人,因為喜歡兵法,有曾經跟著曾子上過學,後來在魯國做事。他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由於齊國來犯,自己的妻子是齊國人,因此得不到魯君的信任,為了這次出人頭地的好時機,吳起殺掉自己「愛」妻。最後獲得領兵作戰的機會,一舉打敗齊國,一戰成...
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悲劇:吳起變法失敗被射死
這是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悲劇之一。吳起死在了楚悼王熊疑的遺體上。吳起當時正在參加熊疑的遺體告別儀式,那些在改革中喪失了榮華富貴的人趁機手持弓箭想射殺他,吳起見勢不妙,便急中生智衝向熊疑的遺體,趴在他身上尋求保護。但是,箭還是射過來了,有幾支箭甚至射到了熊疑的遺體上。 春秋末年,經過長時間的混戰和兼併,諸侯列國中只剩下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以及南方的楚等。其...
吳起應該稱為政治家嗎?
後人把吳起稱為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我不敢苟同。綜合《戰國策》《史記》等各種史料,我認為,吳起是個擁有奇才卻無德才的軍事家,其言行和思想都揭露出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歷史上對吳起的評價褒貶不一,或者貶多褒少。我們先看看司馬遷是怎樣評價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司馬遷說他「刻暴少恩」,我們再看看他是怎...
吳起為什麼當不上丞相,看他是怎樣敗下陣來的?
吳起是戰國初期的著名軍事家。在講吳起沒有當上丞相之前需要說明一下,他最後到了楚國當上了丞相,本文所講的是在魏國效力時的事情。 吳起是衛國人,因為喜歡兵法,有曾經跟著曾子上過學,後來在魯國做事。他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由於齊國來犯,自己的妻子是齊國人,因此得不到魯君的信任,為了這次出人頭地的好時機,吳起殺掉自己「愛」妻。最後獲得領兵作戰的機會,一舉打敗齊國,一戰成...
如何評價吳起: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國的戰國英才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一個風雲人物,每到一處,都能起到強國安邦的作用。他在魯國為將,擊敗強敵齊國,大獲全勝;他到魏國統兵,使魏國迅速強大起來;輾轉楚國為相,開疆拓土,鄰國畏懼。
一、強國安邦的軍政才能
吳起從小就喜歡排兵佈陣,玩戰爭遊戲,長大一點後,一心想著如何成就自身的功名。後來,他來到了每國,在孔子的得意高徒曾參門下學習,並在魯國朝中做了個中層官員。公元前412年,齊國發兵...
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殺妻求將的主人公是誰?
殺妻求將典故,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吳起為了取得魯國信任,不惜殺死來自敵國(齊國)的妻子以獲得將軍位。後比喻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出處 據漢代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五》記載,戰國時代,魏國人吳起(約前440-約前381年)曾先後在魯、魏、楚三國做官。他在魯國時,齊國人來攻打魯國。魯國因為吳起有一定的將才想要任命他做將軍,率兵與齊軍作戰。但由於吳起娶了齊國女子為妻,魯國懷疑...
吳起變法的背景:楚國當朝大臣位高權重功高震主
吳起變法的背景:在春秋後期地主階級取得奪權鬥爭勝利的基礎上進行的。到了戰國時期,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已經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興地主階級在政治和經濟勢力更加壯大,與原來奴隸主貴族頑固勢力的矛盾越來越深。 楚國地廣人眾,能夠調集百萬大軍,在戰國七雄中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由於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國力一直萎靡不振。楚悼王繼位後,連年遭到魏、趙、韓等國的進攻,...
吳起變法的影響:變法前後楚國封君領地構成的變化
吳起變法的影響:春秋戰國之際,楚國開始出現封君,戰國時期封君人數不斷增加,封君制的興起逐漸成為楚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楚國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傳統觀點多認為,封君制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隨著郡縣制在各國漸次施行,逐漸代替原有的卿大夫采邑制,在這一歷史條件下,各國為對少數功臣、貴戚或寵臣進行封賞,紛紛實行封君制,其最明顯的特徵是授予受封的卿大夫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