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優秀的長篇歷史演義,也是我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它在我國早已家喻戶曉,凡識幾個字的人沒有不瞭解這本書的,就連不識字的老大爺、老太太也沒人不曉得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的名字。一個遙遠的歷史題材小說,為什麼一直牽動著千百萬中國人的心?一部以描寫軍閥混戰為內容的小說,為什麼會令那麼多的人為之傾倒?或者說,《三國演義》幾百年來長盛不...
三國誌裡被忽視的八卦:董卓的嫡系是怎麼來的
東漢桓帝末年,朝廷從西北地區的隴西、安定等六個郡中,招募根紅苗正身體壯的好青年,選拔優秀者任羽林郎,就是皇家禁衛軍軍官。董卓因為武藝高強,被朝廷選中。繼而代理軍司馬,不久在討伐匈奴的并州戰役中立了戰功,被朝廷正式授予郎中(類似營級幹部), 並被賞賜細絹九千匹,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賞賜哈,董卓接受了官職,卻把所得的九千匹細絹全部分給他手下的官兵。 中平二年(185年),韓遂在涼州隴...
裴松之簡介 南北朝史學家裴松之與《三國誌注》
裴松之簡介:聞喜裴氏是中國古代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這個家族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業績。自漢、魏、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兩千多年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人才輩出。 在各個學術領域卓有成就者更是指不勝屈。其中裴松之聲名尤著。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他出身於士族官僚家庭,祖父裴昧官居光祿大夫,父裴珪曾任正員外郎。裴松之從小喜...
《三國誌》的內容介紹 前四史中三國誌的地位
《三國誌》的內容:《三國誌》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後人推崇。 《三國誌》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誌》尊魏為正統。《三國誌》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
揭秘:北宋時《三國誌》為何險被禁?
小引 話題從一塊舊碑開始,舊題「沁縣城關關廟碑」(額題「威勝軍新建蜀蕩寇將[軍漢壽亭]關侯廟記」),立於北宋元豐三年(1080),為現存最早的關廟碑記實物。碑陽部分二千餘字,碑陰部分三千五百餘字,限於篇幅不迻錄。雍正十三年纂輯之《山西通志》已有介紹: 沁州漢壽亭侯廟:宋仁宗時儂智高陷邕州,銅川神虎第七軍以矯捷應募。行次荔浦,禱於祠下。廣源以南地,多深林,蠻伐木塞路。忽大風捲臥...
《三國誌》簡介 陳壽的三國誌是怎樣的一部書
《三國誌》簡介:《三國誌》記述魏蜀吳三國歷史、基本屬於紀傳體的史書。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含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古代紀傳體正史中,與《史記》、《漢書》和《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 陳壽(亦作長壽,233—297),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仕蜀時為散騎黃門侍郎,入晉後曾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晉滅吳後,陳壽著《三國誌》,受到大臣張華的稱...
[多圖]印支三國誌:越南擴張越來越南
發源於雲南在越南北部入海的紅河。法國19世紀想把它開拓為通往中國的新商路,從而紛爭不斷。
歷史與現實的雙軌運動
1975年,美國結束了越南戰爭,共產主義在越南取得了勝利,但此後幾年,對印支三國( 越南、寮國、高棉)來說,戰爭的威脅依舊是這些國家揮之不去的陰影。瞭解印支近代200多年發展史的人,也許會有一種隱隱的直覺——歷史在不斷地重複。這種直覺的論斷或許有些膚淺,但絕非毫無道...
[圖文]日本人的三國文化:吉川英治與《三國誌》
《三國誌通俗演義》在日本翻譯出版已三百餘年了。
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京都天龍寺僧人義轍、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筆名用文言體日文譯成《通俗三國誌》,刊行於世,先是在上層社會,隨後在民眾間也流傳開來。從此,無論兩國文化交流是好是壞,日本一直與中國共有這部古典文學作品。對於中國歷史,大概日本人最熟知的就是三國時代吧。法國文學研究家、評論家桑原武夫(一九○四~一九八八年)說他反覆...
《三國誌》與《三國演義》的區別 兩書有關係嗎
《三國誌》與《三國演義》:熟知三國歷史的人必然會讀過這兩本書,前者是正史,後者是小說,這是兩書最大的區別。 《三國誌》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陳壽所著的《三國誌》,與前三史一樣,也是私人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