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皇帝為何被稱「陛下」?避諱直接稱呼 | 陽光歷史

 

A-A+

揭秘:古代皇帝為何被稱「陛下」?避諱直接稱呼

2016年11月15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227 次

  導讀:古代臣子用「陛下」來稱呼君主,這「陛下」的本意是什麼呢?中國古人講話很客氣,對於國君或皇帝不好意思直接稱呼,那就找個替代品吧。這個替代品就是宮殿內由台榭下段通向台頂的台階,名稱為「陛」。這個台階一般是木質結構的,或者是土造的,有衛士把守。臣子要上台階,要經過陛下的衛士允許;要跟台上的皇帝說句話,也要經過陛下的衛士捎話,通過卑者向尊者傳遞。久而久之,就通過這個建築物來稱呼君主和皇帝。

  守衛陛的衛士們其實也不輕鬆。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秦朝時,有個名叫優旃的滑稽演員,是個侏儒,很善於脫口秀。某天秦始皇在宮中舉行宴會,當時下大雨,君臣們喝酒吃肉,其樂融融,台階上的衛士們——「陛楯」,卻凍得瑟瑟發抖。優旃很同情他們,對他們說:「弟兄們,想不想歇會兒?」這個建議當然得到衛士們的積極響應。優旃叮囑說:「待會我叫你們的時候,你們就要大聲應答。」

  沒多久,宮殿裡山呼萬歲,優旃就趴在欄杆上向衛士們大喊:「陛楯郎。」衛士們大聲回答:「在。」優旃說:「別看你們長得高高大大,卻在雨中立著,還不如我這個矬子,在這裡飲酒作樂。」秦始皇一聽,大發慈悲,於是讓「陛楯」們輪流站崗休息。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