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早死心 早解脫——從《琅琊榜》說開去 |曉雅
---------
投稿網友:曉雅心靈工作坊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早死心 早解脫——從《琅琊榜》說開去 | 曉雅
(曉雅老師:澳大利亞首席華語心靈導師)
這次回國,很多朋友都在討論《琅琊榜》,說這是一部難得的好劇,從導演到演員到道具,都是用心至極。偶爾在家裡跟著家裡人看了幾集,記得有一個片段是譽王謀逆被捕之後與皇上的對話。譽王質問皇上,自己的親媽到底是誰?皇上到底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母親和自己這個兒子的?當譽王得知「皇上當年為了皇位不惜殺掉自己的母親,並沒有太多愧疚」之時,他癲狂地顫抖、仰天哀嚎。
對於一個幾乎擁有全天下的皇子來說,生命臨終之時,最難過的關也還是父母關係。其實皇上又何嘗不愧疚呢?不過是愧疚不敵過野心罷了。
這次中國巡講,在不同的地方見到很多不同的人。每一個人講述的煩惱背後,都有一層沒有整理清晰的父母關係。在所有的親密關係中,父母關係是最後一道功課,也是最難的一道功課。
很多我們可以輕易和朋友或者伴侶講的話,偏偏就在父母面前難以開口。我們內心對父母的各種愛與擔憂,也總是難以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明明想溫暖地說「媽你辛苦了」,偏偏就說成了責備的語氣「怎麼就不知道休息呢?」;明明想囑咐爸媽吃點好的,偏偏就變成了「別那麼小氣,人比錢重要」... ...
看起來是一樣的意思,可其實聽起來的差別卻是很大的。愛之深所以責之切,由於我們和父母太親密了,親密到已經忘記了「我們和父母都長大了,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理應得到彼此的尊重和祝福。」
我們習慣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和判斷別人的生活,說這樣的生活好、那樣的生活不好,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想法。對方過得好不好,只能由對方自己來評判,也應該是由對方說了算。
作為孩子,如果能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接受他們那些無法改變的觀念,對於雙方都是極大的解脫。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其實我們對對方的期許和要求,都是關於我們自己的,與對方無關。
北京有個很好的朋友,使勁渾身解數孝敬父母,也很難讓父母成為自己心中的樣子。他的父 母都是樸實而老實的農村人,過去的苦日子讓兩位老人節省慣了,見不得任何東西被浪費。他花了上百萬給老人在北京買了房子,吃穿住用什麼都是最好的,可是老人還是要每天出去撿塑料瓶子拿去賣個一塊兩塊的。
作為兒子的他,每次看到媽媽出去撿瓶子,心裡就心酸難過,無奈父母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生活,享享清福?無數次的溝通勸說都沒有用,媽媽還是背著兒子出去撿瓶子,兒子也還是會垂頭歎氣心疼媽媽。
我和朋友說,其實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解脫。你只需接受真實的媽媽,她也許永遠都不會改變,就是堅守著她固執的觀念,無論你給媽媽多少財富,媽媽還是無法成為你眼中「享清福」的媽媽。如果你能對「改變媽媽」這件事死心,你就能解脫。
早死心,早解脫。
其實朋友難過悲傷的,是自己的無能,自己無論多麼努力,也沒辦法讓母親停下操勞、享受生活。我和朋友說,其實媽媽撿瓶子在我們眼中是受苦,在媽媽的世界裡,真真是她愛幹的事。
作為孩子,我們過不了的是自己內心深處給自己制定的「孝順標準」,那個標準往往是我們根據自己的想像制定的。在我們自己制定的這個「孝順標準」裡,我們幻想著父母變成我們想像中的模樣,他們就真的幸福了。我們忽略了父母是他們自己人生的主人,他們有權做任何事、過任何生活,只要他們願意。甚至他們也有權受苦、有權不愛惜自己、有權不保養身體。
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嗎?
我們囑咐爸媽一定要好好吃飯,自己還不是有一頓沒一頓?我們強調爸媽要按時作息,自己還不是經常熬夜晚睡?我們要求爸媽別心疼錢,想吃啥吃啥、想買啥買啥,其實自己也經常由於匱乏捨不得買心愛之物,不是嗎?
我的那個北京朋友,和他的母親何嘗不是一樣的呢?在外人看來,他擁有自己的企業,住著幾百萬的房子,老婆孩子都健康平安,幸福的條件似乎都齊了,可他就是不肯讓自己開心起來,就是無法好好享受生活,整日憂愁。
他和他的母親,「自找苦吃」的程度半斤八兩,沒什麼差別。
任何一方的覺悟,都將讓雙方解脫。這世上,最艱難的任務就是改變別人,而這之中最最艱難的任務,就是改變自己的父母。早一天死心,早一天解脫。死心不代表不管不顧,而是放棄控制。
解脫之後,是自然的放下。對父母的生活模式,少了批判、少了責備,多了接受、多了尊重,自然話也會說得好聽點,臉色也會更柔和點,彼此之間的距離反而更近了。
如果我的那個朋友可以接受母親的狀態,在母親撿完瓶子回到家之後,柔和地道一聲「媽媽辛苦了」,然後用笑臉給媽媽倒杯上好的茶,替媽媽揉揉肩膀。然後兒子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小家庭,該健身健身、該泡澡泡澡,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彼此各在其道,各自心安。
這樣的狀態下,媽媽撿不撿瓶子已經不重要了。就像我們在親人面前不論抬頭、不看財富一樣,感情才最重要。「上好的茶」和「給媽媽按摩」都是兒子在滿自己的願,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至於媽媽是出去撿瓶子還是跳廣場舞,是媽媽自己的選擇,我們只能選擇尊重。
我們最好選擇尊重。
曉雅老師:澳大利亞首席華語心靈導師 微信公眾平台:xiaoyaxin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