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是《水滸傳》中的一個重要人物。雖然在最早版本的《水滸傳》中並不出眾,但是到了明朝的時候,因為統治者崇尚道家的風氣,公孫勝在《水滸傳》中的出現得到了許多的拔高。到了最後公孫勝成為了一個能夠呼風喚雨,騰雲駕霧,日行千里的世外高人。
公孫勝是一個道士,道號一清先生,綽號入雲龍,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跟隨二仙山紫虛觀的羅真人修習道術。要知道公孫勝到底為什麼會選擇離開梁山,首...
武松有師傅嗎 梁山好漢武松的師傅是誰
梁山好漢武松的師傅是誰
武松是一位大英雄,擁有一身相當厲害的武功,正是因為其武功超群所以才使得武松每戰必勝,得以打死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全身而退,但是對於武松的師父是誰《水滸傳》中並沒有提及,只是說武松曾經在少林寺學習。但是在揚州評話《武十回》中說武松的師父是周侗。
武松師父周侗畫像
周侗生於1040,卒於1119,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武學大師,人...
關勝是關羽的後人嗎?關羽全家不是都被殺了嗎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有五虎將,五虎將中排第一的是大刀關勝。但是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排名有失公正,因為排第二的是豹子頭林沖。林沖是梁山的元老級人物,而且武藝高強,素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之說。梁山的每場大戰,幾乎都能看到林沖,遇到厲害的高手,必須有林教頭上場。但是關勝才上梁山幾天啊,憑什麼位列林沖之前。很多人說是因為宋江為了日後的招安才將關勝列在第五位的。但是,這僅僅是一方...
《水滸傳》懸疑:潘金蓮挑逗武松為什麼沒有成功?
金蓮把酒抿了一口,看他沒有動,把杯子朝下一放,把他望望:有趣!這個人真老實得好玩呢!你不開口就讓你不開口了嗎?我非要來同你談談,挑逗挑逗你。
武二爺才坐下來,金蓮也進來了。金蓮就朝對過靠房門口這張椅子上一坐。武二爺見嫂子坐下來,心裡不安。為什麼呢?你叫我到房裡來,這是我的房間,你就應該上樓到你房間裡去,要各避嫌疑,這怎麼講啊?照這一說,就應叫嫂子出去。想想,也不能。在我認為,年...
解密:宋江為什麼寧可去坐牢也不願上水泊梁山?
梁山是個好地方,有很多好漢曾經嚮往著能夠到那兒去,就像阮氏兄弟說的那樣,哪怕是快活一日也好。更有的人想去,只是擔心人家不容納,這就是王倫當政時期。還有的人是早想上山,只是苦於沒有人引薦。但是,事物的多樣性給了人們認識上的複雜,也給這個世界以多彩,好漢們有些也曾經不願意上梁山,儘管他們上山後立刻就會有一個很好的位置,也就是山寨中所說的交椅。比如說宋江,他知道晁蓋已經在山上...
林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林沖所寫《英雄本色》
林沖是《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凡是看了這本小說的人,對於林沖應該都算是印象深刻。林沖這個人身上有許多的特點,但是在諸多特點中,最具特色或者說最容易給人留下印象的,便是他懦弱避讓,逆來順受。
林沖是個逆來順受的人,他懦弱的性格特點,來源於他的社會背景,源於他安於平樂的生活心態。
林衝出生於槍棒教師家庭,而他自己則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他娶的妻子也和自己門當戶對,岳父也是...
為什麼宋江一上梁山公孫勝就急著要隱退?
公孫勝是梁山好漢裡最有仙風道骨的人物。與智多星吳用皆是梁山的高級謀士,但吳用沒有他那麼神秘。吳用是個讀書人,與公孫勝的出神入道不同,他有傳統士大夫建功立業的夢想。這就決定了,他們在宋江上山後的不同反應。梁山泊最聰明的兩個人在宋江上山後,就看出「一山不容二虎」的態勢,而他們也選了不同的路。
在《水滸傳》第四十二回,宋公明被晁蓋等眾位好漢營救上了梁山,當日便殺牛宰馬,盡醉...
撲天雕李應的武器是什麼?撲天雕李應厲害嗎
撲天雕李應在梁山諸將中排名第十一。李應是山莊莊主,他的武器是槍,又在背後藏了五把飛刀,在五十米內都能準確無誤地射中目標。李家莊與旁邊的另兩個莊是同盟,互相支援。楊雄和拚命三郎打算投奔梁山,路上遇見了鼓上蚤。三人路經祝家莊酒店,時遷偷吃了人家報曉的公雞,在古代沒有鐘錶,公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酒店為了討個說法就把時遷押到莊主那,祝家莊扣押了時遷。
第二天,楊雄見到了在李家莊當...
武松最早是幹什麼的?武松的師傅是誰?武松怎麼上的梁山?
我們都知道武松之所以會上了梁山,是因為血濺鴛鴦樓,犯下了大事兒,無處可去,最後只得上了梁山落草為寇。而為什麼會幹下血濺鴛鴦樓之事呢?那是因為被刺配孟州後受到施恩的照顧,為了報恩,武松才犯下了錯。而為什麼會被刺配孟州呢?那是因為武松在當陽谷縣令都頭的時候,犯下了錯,被縣令發配孟州。而武松之所以會成為都頭,就是因為他是打虎英雄。
人們認識到武松,或者說武松能在後世留下赫赫...
解密:花和尚魯智深的輩分為何能與他師父相同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深受讀者喜愛的一個人物,在說到他出家為僧的那一段的時候,有細心的讀者發現,魯智深的師父稱作「智真長老」,智真長老的師弟稱為「智清長老」,難道魯智深和他的師父、師叔平輩?
對於這個問題,有人是這樣解釋的:
魯智深是在趙員外的建議下出家的,出家前,趙員外對魯智深說:「離此間三十餘里有座山,喚作五台山,山上有一個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薩道場。寺裡有五七百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