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日研究人員確定產生嫉妒等情緒的大腦區域
日本研究人員在最新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確定了人類大腦中產生嫉妒和幸災樂禍情緒的區域,並發現這兩種情緒密切相關。
日本放射醫學綜合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讓接受測試的19名大學生閱讀能激發他們上述兩種情緒的故事,並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儀測定他們腦部血流的變化。在讀故事時,接受測試的人設定自己為故事中成績平平的主人公,故事中另外還有ABC三個人物。A與主人公同性別,人生道路和目標也幾乎相同,但是成績優秀,家境富裕,很受異性歡迎;B與主人公性別不同,雖然更加優秀,但是人生道路和目標沒有重疊;C也與主人公性別不同,成績普通,人生道路和主人公也不同。
接受測試的大學生讀完故事後,研究人員讓他們回答對出場人物ABC的嫉妒程度,並將嫉妒的程度分為6個級別。答案顯示,這些人對ABC的嫉妒程度依次遞減。功能磁共振成像儀對腦部血流變化的測定結果顯示,對出場人物A,接受測試者大腦前扣帶回皮層最為活躍,而對B和C,這一大腦區域活躍程度依次遞減。前扣帶回皮層被認為是大腦處理身體疼痛的區域。
接著,研究人員讓這些大學生閱讀故事的續集。在續集中,出場人物ABC遇到了各種不幸事件。實驗結果表明,在學生們對ABC不幸遭遇產生的幸災樂禍情緒程度依次遞減的同時,其大腦紋狀體的活躍程度也在遞減。紋狀體通常被認為在獲得金錢回報或者社會認可時活躍。
此外研究還證實,19名接受測試者中,在產生嫉妒情緒時前扣帶回皮層的活動越活躍的人,其產生幸災樂禍情緒時紋狀體的活躍程度就越高。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表明嫉妒與看到他人不幸後的自我滿足密切相關,該成果可應用於心理咨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