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瀾:國共兩黨領袖同時為他寫悼詞的抗日名將
與資格老到的第一期、群星薈萃的第四期相比,黃埔軍校第三期顯得多少有些寂寥。不過,依然走出了不少震動一時的著名將領。比如戴安瀾將軍。
戴安瀾是安徽無為縣風和村人。曾經就讀南京安徽公學,在這裡,深受陶行知先生的影響。1924年初,戴安瀾響應時任廣東粵軍第四師團長的遠方叔祖父戴端甫的號召,報考黃埔軍校一期,卻因身材瘦弱,被無情淘汰。戴安瀾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參加國民革命軍,當了二等兵。在部隊裡,戴安瀾勤奮鍛煉,身體情況很快好轉。
1925年,戴安瀾再次報考,終於考進黃埔軍校第三期,被編在步兵隊學習。
真正讓戴安瀾「揚名立萬」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率領中國遠征軍南征緬甸。
1942年,抗日進入了最艱難的持久戰階段,中國廣大軍民正在為抗日付出最慘重的犧牲。當年2月,日軍為了切斷援華抗戰物資的重要運輸線——滇緬公路,向緬大舉進攻。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國民黨政府派遣遠征軍3個軍約10萬人赴緬參戰。其中,第五軍戴安瀾所率的200師表現最為突出。
1942年3月,戴安瀾率200師參加東瓜保衛戰,與日軍第55師團正面交火。在敵眾我寡,又失去空軍支援的惡劣環境中,與日軍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的安全撤退。4月24日,率部克復棠吉,使東線戰局的轉危為安有了希望。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部茅邦村殉國。
戴安瀾殉國後,國共兩黨領袖均親撰輓詞。蔣介石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毛澤東的輓詩是《海鷗將軍千古》:「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殉命,壯志也無違。」
1956年,戴安瀾被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2009年,戴安瀾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這可能是其中唯一一位國民黨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