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個情景:在一個偶然的瞬間,你步入了時間隧道,走到盡頭處,發現有一個精美禮盒,從盒子上的文字獲知,裡面裝著一張特殊的紙條,記錄著你可以活多少歲,事業成功與否等未來的信息,而且告訴你這些信息都是準確無誤、確認無疑的。那麼你願意打開它一覽天機嘛?是不是既感到好奇又擔心最終的結局?如果結局是好的,那還好說,若是不好的結局,會不會因此消沉,直接就墮落了?
《三國演義》第六...
三國最好色的男人是誰:文豪鍾繇竟然遠勝曹操
基因是會遺傳的,這在曹操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曹操好色(詳見本人文章《曹操的艷照門事件》),沒想到他的兒子曹丕還要更勝一籌。長江後浪推前浪,親生兒子和老爹搶女人,也許,這是曹操自己始料未及的。也許,我們只能尋這樣一個托辭:曹操兩父子的骨子裡有著文人的一面,文人嘛,風流倜儻癡傻癲狂是難免的。
曹丕的第一任妻子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她的名字叫甄宓。不過,曹丕不是甄宓的初婚,...
西周軼事:周公旦是如何貶底別人抬高自己的?
周公是周朝的忠臣良相,又是儒家推崇的聖人。他忠誠能幹,處事穩健,有著安邦定國的大智慧。東征勝利後,他對叛逆者並未趕盡殺絕,僅僅處死了首惡武庚和管叔;對參與者蔡叔、霍叔等只作流放、廢黜等處罰;同時又錄用蔡叔的兒子,封在新蔡。
對於降而復叛的殷人,周公也並未斷絕其香火。他把微子封在商丘,以承商祀,是為宋國。這個咱們前面已經提過。
周公還在東方營建起一座大城——洛邑,又叫成周...
包青天包庇通姦犯內幕:包青天為何包庇章惇通姦
在安徽天長干了三年縣長,任期已滿,包公升了官,被派到廣東肇慶做市長(知端州)。肇慶出產硯台,所產端硯馳名天下,以往到這兒做官的人,臨走都整車整車地裝硯台,回去好給親戚朋友以及朝廷要員送禮。包公不這麼幹,他在肇慶三年任滿,一方硯台也不要,正應了徐志摩的那句詩: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從廣東回到京城,包公一路高昇。首先,朝廷派他做「權三司度支判官」,這個官職,相當於...
王國維曾拒蔡元培邀請 不願前往北大任教
在日本生活的4年多時間,母親的工作亦不輕鬆。除了照顧父親,她還要照顧4個男孩的起居(包括前房母親——我們稱為莫氏母親所生的3個哥哥,加上母親潘氏自己所生的四哥),別的不說,光是做衣服、鞋襪,就有忙不完的工作。當時雖有一男僕、一女僕幫忙,仍然要在洋油燈下做到晚上十二時。 1913年冬,母親生下我,來年冬天她又懷孕在身。1915年3月,父親攜帶全家由日本返回老家掃墓,安排好母親待產...
假傳聖旨沒有那麼容易!清朝聖旨就有防偽標誌
每當看到清宮劇裡皇宮太監展開一卷黃綾,朗聲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起句來宣讀聖旨的時候,總是看到一塊長方形黃顏色的布,上面寫著一些黑字。其實,真正的聖旨不是淡黃色的,而是五顏六色的,顏色越多,級別越高,最高的有黃、紅、藍等五六個顏色,是一截一截的絲綢縫起來的。 清制規定,頒給親王、世子、親王福晉、公主的為金冊,頒給郡王、郡王福晉的為鍍金銀冊,貝子及貝勒、貝子夫人、外藩...
揭秘:五代十國錢幣制度混亂 甚至出現「泥錢」
五代十國是介於唐宋之間的一個混亂時期,也是中國帝王時代錢幣制度最亂的時代之一。 為什麼說「最亂」?因為那個時代流行的錢幣,既有唐代鑄造的「開元通寶」和各色年號錢,也有唐朝滅亡後各獨立王國繼續鑄造的唐式錢幣,還有大大小小各王國以自己名義鑄造的錢幣,既有銅錢,也有鐵錢、鉛錢,甚至泥錢。 五代的五個王國都至少鑄造過一種錢幣,而十國中倒有近1/3的國家,從誕生到滅亡,連一種錢幣...
溥儀退位後仍年年發放年終獎 王國維入宮謝恩
雖然此時溥儀已經退位13年了,但按照《清室優待條例》,還仍舊住在紫禁城裡,依舊保持著晚清舊制,還是可以給予其任命的一些官吏或差役,發一點「年終獎」的。王國維於1923年4月經溥儀聘任為「南書房行走」,自然也領到了這份獎金。 1924年2月5日,是舊歷新年。這一天,王國維在寫給羅振玉的信中提到,「節賞已下,明晨須入內謝恩」——這裡的「節賞」,是指遜帝溥儀在過年時照例發給的賞金。雖然此時...
揭秘:買一個秦始皇時期的村官當當要花多少錢?
對於好多家長來說,最大心願是望子成龍。在古代,皇帝才是龍,想讓兒子當皇帝?這可是要命的想法。實際上,家長是希望子女成才,做個有頭有臉的人。什麼樣才算有頭有臉?在古人看來,就是當官,最好是當大官。於是,在當官並非全憑能力的時候,買官賣官便成了一景。這裡,便來說說秦代買官賣官情況。 能買到官,是因為有人賣官。誰賣的?古代是「家天下」,連天下都是皇帝家的,自然官是皇帝給的,這賣...
唐朝奢華升學宴「燒尾宴」:僅有名字的菜就達58道
說起古代的「升學宴」,不能不說到唐代的「燒尾宴」。也許是它太奢侈了,這個始於唐中宗時期的「燒尾宴」,僅在中國的歷史上生存了20多年,到了唐玄宗開元時期,就銷聲匿跡了。
高考揭榜之後,錄取工作開始,莘莘學子們少不得開始謝師恩。在實行科舉取士的時代,中了進士的讀書人,當然也要開宴感謝老師教育栽培之恩。
說起古代的「升學宴」,不能不說到唐代的「燒尾宴」。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