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是唐代著名的女官,武則天身邊的紅人,她於景龍四年(711年)被發動政變的李隆基所殺。
女官又稱內官、宮官,俗稱女太監,是指替帝王家打理後宮事務、又沒有妃嬪名分的高級宮女。作為帝王后妃體制的伴生之物,女官制度存續於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對古代宮廷乃至皇權產生著重要影響。
唐代一到三品官的墳墓全長40~80米,天井數量在4到12個之間,上官婉兒墓全長36.5米,共有5個天井,形...
宋金紹興合議:宋朝再次用和平的手段熬死了強敵
宋金雙方在宋朝處理了主戰派,殺死了岳飛,罷黜了韓世忠等後就開始和議。 1141年,南宋與金和議,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以北的土地歸金統治。陸遊的《書憤》一詩:「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瓜州渡、大散關,為什麼是這兩個地方,因為該處已經是兩國的邊界了,正好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秦嶺淮河,所以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第二次南北朝。 可笑...
張學良如何排除日本粗暴干涉實行東北易幟的?
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這在張學良的政治生涯中,是僅次於西安事變的重大歷史事件。所謂易幟,就是廢除北洋政府的紅黃藍白黑的五色國旗,改掛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國旗。張學良毅然易幟,標誌著舊軍閥割據時代的結束,同時也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分裂中國的陰謀,捍衛了中國領土的完整。但是,關於這次易幟的很多細節歷來說法不一,筆者根據多年研究始成此文。 緣起:為了國家的統一 1928年4月,...
真正影響三國的十位英雄排名:三國10大戰神級人物
NO1、三國第一名將趙雲 常山趙子龍可以說是最受三國迷歡迎的人氣角色,文韜武略,機謀膽色,趙將軍無不是上上之選。作為一員虎將,他實在完美。長阪坡一戰,趙子龍縱橫曹營幾萬大軍之中,出入自如,斬殺曹軍50多員將領,竟然全身而退,沒有受傷,雖然曹操在戰鬥中期曾經下令不許射箭,但畢竟以一敵萬!一人一騎在千軍萬馬中往來奔突,如入無人之境,通篇三國之中,除子龍之外又有誰能夠?論衝鋒陷陣能...
如何看待漢武帝殺鉤弋夫人?鉤弋夫人被處死真相
漢武帝在殺掉鉤弋夫人之後曾經有這樣一句解讀:「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這句話的涵義是非常深遠的。這不是出自一個普通的歷史愛好者之口,而是出自一個執政長達半個世紀的老練成熟的政治家之口,而且,這也不是托詞,而是一定意義上的政治格言。 我們看待歷史人物的行為和思想不能脫離他們當時所處的背景,也不能簡...
乾隆一生最大的過錯是什麼?文化高壓大興文字獄
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一生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縱橫捭闔,叱吒風雲,的確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過巨大貢獻;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他也有很多錯誤與罪過。那麼,乾隆一生最大的過錯是什麼?那就是在意識形態上大肆毀滅篡改漢人古籍、對天下士子興「文字獄」瘋狂殺戮禁錮。有人認為,他的罪行還要超過焚書坑儒的大「暴君」秦始皇呢!甚至還有人說他是「千古第一罪人」,這可能有些誇張。為什麼呢...
秦始皇的地下軍團:秦始皇兵馬俑統帥究竟是誰?
關於秦軍的內部編製,秦始皇兵馬俑揭開的謎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細節至今仍然無從知曉。在世界軍事史上,秦軍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較完備的軍銜體系。它的組織和管理已經很接近今天的軍隊了。這種等級森嚴、井然有序的體制使秦軍的作戰效率要遠高於其它諸侯國的軍隊。 這是一個完整的地下軍團,士兵和軍官各就各位、整裝待發。按照道理,這兒應該有一個最高指揮官,可考古人員發現:俑坑中級別最高...
北平無戰事背後真歷史:孔令侃囤積居奇危害民生?
引言:在時下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北平無戰事》中,出現了這樣的情節。孔祥熙的仗著家中權勢在上海灘成立了揚子公司,勾結官員偷運民生物資然後高價倒賣,囤積居奇,危害了廣大北平市民的生活,是激起學生遊行抗議的重要責任人。 而在以往的記敘中,孔令侃和她的揚子公司更是成為了蔣經國1948年在上海灘「打老虎」平抑金融危機失敗的主要根源,從而成為國民黨政權在大陸金融崩潰丟失政權的一大罪魁。...
台灣曾想武力收復釣魚島 因李登輝制止功敗垂成
導讀:釣魚島爭端愈演愈烈,台當局的保釣決心近來也成為島內輿論關注的焦點。鮮有人知的是,1990年,台當局曾秘密制定了一次武力收復釣魚島計畫———「漢疆計畫」。據島內媒體披露,為了釣魚島主權,台日之間當時幾乎就要兵戎相見,但因為李登輝的制止,使得整個計畫功敗垂成,讓很多中國人至今扼腕不已。 郝柏村主導逆襲計畫 1990年,保釣運動的高潮期。那年日本在釣魚島上建立燈塔,兩岸三地的保...
張自忠女兒:父親殉國時我17歲 未見到最後一面
父親殉國時她17歲
實質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有人連線在北京的張自忠將軍女兒張廉雲。她第一句話就說,十里長山紀念園怎麼樣了?
當她得知紀念園已經竣工時,連聲說,好、好、好,感謝湖北宜城的人民。
張廉雲說:「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5月16日是父親張自忠殉國75週年的日子,我應該再去宜城十里長山祭奠父親和同難的官兵,可是,我今年92歲了,出門不方便了。」
張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