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良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華陽。孫元良的家庭背景很不錯,父親孫廷榮,曾任清廷知縣。叔父孫震,曾任第二十二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五綏靖區司令官等職。孫元良的兒子孫仲祥,又名秦漢,台灣電影明星,其知名度遠在父親之上。孫元良出身黃埔,系「天子門生」,有「飛將軍」之稱。這個雅號可不是褒義的,又名「長腿將軍」、「逃跑將軍」。 早在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孫元良就曾是...
蔣介石為何二拒收琉球群島?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開始進入反攻階段。隨著義大利的無條件投降,納粹德國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對日作戰開始成為同盟國的作戰重心。為此,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召開由美、英、中、蘇四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以加強反法西斯聯盟,協同對日作戰。 1943年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時,提出了日本攫取中國之土地,應歸還中國等4項要求。 對蔣介石提出的上述幾點...
[圖文]蔣介石用人看重第一印象 徐向前被稱「不可用」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日前表示,為迎接大陸觀光客,國民黨黨史館與廠商製作一系列歷史人物公仔,除孫中山、宋慶齡戀人版公仔,還有蔣介石與毛澤東「歡笑言和」版公仔。 中新社發 曾嘉 攝
4月5日,馬英九、蕭萬長到蔣介石陵寢謁陵。4月5日是蔣介石逝世紀念日,台軍方開放「慈湖」及「大溪」營區一日,供民眾謁陵。 中新社發 杜洋 攝
他(蔣介石)用這種識人術識別、選用人才,有成功之處,選...
[圖文]英雄落寞: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真相
1928年,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三巨頭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並排坐在一起,留下了現代史上一張重要的合影。
三人均正襟危坐,蔣居中,馮在左,閻在右。蔣一身戎裝,筆鋌而講究,人比馮、閻瘦弱,坐在兩人之間顯得略帶拘謹;馮身軀魁梧,但衣著隨意,粗布簡裝襯出滿臉的憨厚與樸實;閻與蔣一樣,也是一身戎裝,但看上去持重而老到。
頗具代表性的一幕場景。三副形態,三種風格,在北洋軍閥時代與國民黨時代...
揭秘蔣介石與蔣經國的關係之謎:並非蔣介石所生
1997年9月23日,蔣緯國在台灣剛剛逝世不久,一家名叫《商業週刊》的雜誌,便最先刊發了一條有關蔣緯國生前的秘密,其中最讓世人震驚的是:蔣經國並非蔣介石所生! 原來,台灣中興大學教授范光陵,在蔣緯國臨死之前,曾有幸攜帶一架小型錄音機,數次來到「榮民總醫院」蔣緯國的單人病室裡,面對面與蔣家第二代惟一健在的傳奇人物交談,並留下了八盤錄音帶。 《商業週刊》在引述范光陵教授所提供的錄...
是誰讓蔣介石減命20年:揭秘蔣介石驚人死亡之謎
蔣介石1975年4月5日在台灣去世,因其赫赫權勢,他的生前死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蔣氏的真正死因是什麼?而又是誰讓他減命了20年?為什麼當局的「治療和死亡報告」大相逕庭?蔣氏生前最鍾情的行館就建在慈湖,董在國共對峙的年代,那裡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神秘故事? 發生於1969年9月16日下午的一場蔣介石座車車禍事件,無疑是國民黨政權播遷台灣以來,蔣介石安全警衛工作最荒唐的一次失誤。這次車...
[圖文]蔣介石到台灣後如何重整旗鼓、改黨整軍?
改組黨政
1950 年8月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正式成立。上午10時,在台北中央黨部舉行就職宣誓典禮。參加典禮除了16名十央改造委員之外,還有中央評議委員、中央常務委員、政治委員及各部「部長」等百餘人。其中,大陸時期的顯赫人物居正、於右任、鄒魯、閻錫山、張群、何應欽、王寵惠等也到場監誓。宣誓典禮由蔣介石主持,16名中央改造委員神情莊重,面對蔣介石,高舉右手宣誓:「遵從總裁領導」...
揭秘:蔣介石與大舅子宋子文的20年恩怨
在蔣介石統治中國20多年中,宋子文是蔣家重臣。然而,由於蔣宋兩人出身、經歷和性格愛好上的差異,還有一些政治觀點的差異,以及經濟利益關係,兩人經常因意見相左而爭吵不斷,甚至施以拳腳。 當蔣介石大勢已去,將去台灣時,這對爭吵了20多年的親家與冤家,有一句非常精彩的對話:蔣說:「你為黨國做了許多事,我都記得。」宋則說:「你打了我幾次,我也記得。」 利益所趨蔣宋聯姻 1926年北...
揭秘:蔣介石如何成為朝鮮戰爭的最大贏家
1954年1月20日,早晨9點,前志願軍67軍200師600團戰俘冉宏圖,混雜在14220名揮舞著青天白日旗、高喊「回台灣」的戰俘中,離開了朝鮮板門店附近的聯合國軍戰俘營。 扛著孫中山、蔣介石巨幅照片的台灣代表團迎上來,向戰俘們表示熱烈歡迎。有資料說,戰俘們紛紛向孫和蔣的照片致敬。 在美軍陸軍第八軍的護送下,530輛卡車把戰俘送到仁川。在這裡,他們轉乘15艘美軍運輸船去台灣,美第七艦隊和美空...
九一八事變前,蔣介石張學良已達成共識不抵抗
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政策,已成為刻在歷史恥辱柱上不可磨滅的一筆了。但是,幾十年來,圍繞著「不抵抗」的由來、背景和具體責任,卻一直有頗多的爭議。 近年來,網路上關於「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責任的討論之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鼓噪: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不抵抗」完全是張學良下的令,而與身處長江中「永綏」軍艦上、不知道日軍已在瀋陽動手的蔣介石徹底無關。 實際上,學界早先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