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916年3月,宋慶齡和孫中山自日本返回上海。自此以後將近10年中,孫中山繼續領導革命,其間數度蟄居上海,著書立說,或開赴廣州,主持政務,夫婦常在一起。宋慶齡與孫中山在一起工作,她「輝煌的頭腦,充實了她丈夫的頭腦,完全了他更偉大的人格。」當他們回國後,孫中山南下廣州任大元帥,領導第一次護法運動。由於受到軍閥和政客的排擠,憤而辭去大元帥職務。這時孫中山困居上海,一籌莫展,極...
和珅到底有多少錢 和珅被查抄出來的家產表
眾所周知,清朝的官員和珅,是清朝最富的人。他的富裕,比當時清朝國庫裡的錢都多。那麼,和珅到底有多少錢呢?清朝嘉慶皇帝上台以後,就開始對和珅下手了,用二十大罪狀抓了和珅,查抄了和珅的家產。以下是和珅被查抄出來的家產: 和珅抄產清單(和珅抄沒清單數種之一): 1、房子:正房一所十三層共七十八間、東房一所七層共三十八間、西房一所七層共三十三間、東西側房共五十二間、徽式房一所共...
把吳鉤看了?吳鉤到底是什麼玩意?
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裡的典範,充滿傳奇色彩,後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在眾多文學作品中,吳國的利器已經超越刀劍本身,上升成為一種驍勇善戰、剛毅頑強的精神符號。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後也泛指利劍。 古代吳地(今蘇州一帶)所造的—種彎形的刀。《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即寶莫耶,覆命於國...
1971年日本聯合台灣阻撓中國重返聯合國內幕
導讀:最近,日本外務省解密了86冊外交文件,其中披露,1971年,在中國大陸和台灣誰應該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問題上,日本曾提出「模糊議案」,以為日後日本入常做鋪墊。1971年是中國外交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10月,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恢復新中國在聯大合法席位、驅逐台灣國民黨集團代表的提案,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承認。而作為台灣主要支持者的美國和日本,在此之前則進行...
大明朝亡於所謂正人君子之手:東林黨誤國
大明朝之亡,除了慣常說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原因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是亡於一個字,便是那個正人君子的「正」字。
自明成祖作序頒布理學之《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開始「家孔孟而戶程朱」,「八股行而古學棄,《大全》出而經學亡」。到明中葉和明季,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斷地推波助瀾,幾乎完全屏棄了中國自秦漢以來「內聖...
前秦的崛起前提:王猛改革讓苻堅的帝國無比強大
苻堅也是個想做大事的人,但得到王猛之前,做事總難以找到方向,得王猛之後,猶如黑暗中看見明燈,又如劉玄德遇孔明,信心十足,做事有了明顯的方向感。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苻堅讓王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行政挑起來,整肅內部,規範各種規章制度和典範,為此,苻堅罷掉了原辦公室主任程卓,換上王猛。
有苻堅的支持,王猛上任後,立刻著手改革,他的改革循序漸進,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分七個步驟:...
《紅樓夢》寫的什麼朝代?情節多符合清朝民俗
一部《紅樓夢》,洋洋灑灑數百萬字,書中開篇即借空空道人之口提出了一個鮮明的問題:「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有些趣味,故編寫在此,意欲問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石頭笑答道:「我師何太癡耶!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緻,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
中國越是有作為的皇帝為何越擔憂自己的「後事」
在皇權運作過程中,為了維護國家體統,同時也是為了保障皇權的順利運行,要求皇權須遵循國家現行體制的規範,維護現有的政治秩序。皇權之所以能夠受這種限制,正是自身的運行機制和保障皇權的目的所要求的。皇權在運作過程中,常用對「後事」的擔憂而能自覺地接受來自國家體制中的制約。我們所謂的「後事」有兩層意思。一是顧慮身後江山社稷的前途,再則是身後世人的評價,即青史之上的名聲。越是有作...
揭秘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為何國家反倒繁榮昌盛?
明代文人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道:「泰昌(1620年8月~9月,明光宗朱常洛年號。光宗系萬曆皇帝之子,繼位僅一個月即去世)初,發帑罷稅,何論邊徼關梁,抃舞謳誦,即窮巷婦女稚子,皆有生氣爾。時斗米伯三十錢,民間不見所苦。垂白之老,喜談朝政。大行詔下,莫不欷歔掩涕,如喪考妣,果有此事。」以此說法,可以反證前朝萬曆年間,中國人過著應該還算快活的日子。按照封建帝王的敗亡週期律,...
解密:為何陶淵明被譽為中國田園詩人的第一人?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這個成語出自《晉書·陶潛傳》:「潛歎曰:『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