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為何國家反倒繁榮昌盛? | 陽光歷史

 

A-A+

揭秘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為何國家反倒繁榮昌盛?

2017年06月03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201 次

  明代文人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道:「泰昌(1620年8月~9月,明光宗朱常洛年號。光宗系萬曆皇帝之子,繼位僅一個月即去世)初,發帑罷稅,何論邊徼關梁,抃舞謳誦,即窮巷婦女稚子,皆有生氣爾。時斗米伯三十錢,民間不見所苦。垂白之老,喜談朝政。大行詔下,莫不欷歔掩涕,如喪考妣,果有此事。」以此說法,可以反證前朝萬曆年間,中國人過著應該還算快活的日子。按照封建帝王的敗亡週期律,執政年頭愈久,國家敗壞愈烈,統治危機愈大,百姓受難愈深。萬曆朱翊鈞於公元1573年登基,公元1620年駕崩,在位48年,居然太平無事,接著又太平無事好幾年,令人不禁咄咄。正是如此,當他的兒子朱常洛繼位,便是張大覆文章中譽揚的那個「民間不見所苦」而且「皆有生氣」的社會。

  萬曆年間那富足,那充裕,當是歷史的蹊蹺了。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談到「自神宗以來,黷貨之風,日甚一日」時說:「萬曆以後士大夫交際,多用白金,乃猶封諸書冊之間,進自閽人之手。今則親呈坐上,逕出懷中。交收不假他人,茶話無非此物。」他所說的這些用來公然行賄的「白金」即白銀,使我們獲知了萬曆年所以「繁榮昌盛」的奧秘。

  以銀代幣,自明朝開國後直到中葉,是嚴令禁止的。為何到了萬曆年間有如此多的銀兩,流通於社會,出進於市廛,交換於貿易,乃至行賄於官場呢?據美國學者弗蘭克《白銀資本》的考證:「16世紀中期至17世紀中期,美洲生產的白銀30000噸,日本生產的白銀8000噸,兩者合計38000噸,最終流入中國的白銀,為7000噸或10000噸。因此,在那一百年間,中國通過『絲—銀』貿易,獲得了世界白銀產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這些真金白銀,表明萬曆年間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物質的豐裕。然而,明代的奢靡,在嘉萬之際已成風氣。萬曆一朝存活48年,歷史評價不高,卻是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多白銀儲存的王朝。如此海量的貲財,不花白不花,遂大肆揮霍,極盡奢侈腐敗墮落無恥之能事。滋長民風浮躁的同時,也帶來了整個社會的沉淪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