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封建統治者除了在天安門舉行「金鳳頒詔」「金殿傳臚」等政治活動外,這裡還是皇帝每年祭天祭地、御駕親征、大將出征等帝王活動的專用通道和重要禮儀之地。 一、皇帝郊祭興師動眾 在封建社會統治者對祭祀活動極為重視,特別是每年的夏至、冬至等節氣,都要舉行重大的祭祀典禮。皇帝出行非同小可,不僅要沿途戒嚴,百姓迴避,派重兵加強警衛,而且所經之處清水潑街,黃土鋪路。屆時,...
歷史上第一個自稱「萬歲」的皇帝:漢武帝劉徹
導讀:無論是讀古典小說,還是看歷史類電視劇,我們都能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臣工和百姓們總是把至高無上的皇帝稱作「萬歲」或者「萬歲爺」。這種近乎荒謬的稱謂,在清代顯得尤為突出。臣工們在向皇帝匯報工作的時候,首先要恭恭敬敬喊過「啟稟萬歲」或「啟奏萬歲」之後再說事兒,而且在每次朝會前,更要規規矩矩的齊唰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否則將視為「大不敬」,輕則流放,重則砍頭。 ...
解密:努爾哈赤破撫順城後俘獲漢人如何安置?
在滿洲社會,阿哈(奴僕)沒有披甲當兵的權利,他們只能跟隨主人出征,充當「庫圖勒」(kutule),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廝卒、跟役,在戰爭中或打草餵馬,采薪燒飯,或協助家主搶掠人畜財物。八旗兵沒有龐大的後勤系統,原因就是隨征的庫圖勒們分別承擔了這項工作。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漢兵的組建,也必須是從一部分歸降漢人被承認為「伊爾根」(irgen)即「民」開始的。
漢人不堪階級壓迫越過遼東邊牆逃...
揭秘蔣經國初戀:16歲時與馮玉祥女兒墜入情網
馮弗能是蔣經國在蘇聯中山大學的同學,是馮玉祥的女兒。1925年10月底,他們一同乘著登上泊碇在上海江灣的一艘貨輪駛向蘇聯。不久貨輪開動,沿著擁擠的黃浦江下行,經過西岸櫛次鱗比的歐式建築物,臭氣沖天的蘇州河,以及綿延數英里的骯髒工廠和船塢。 大約一九二六年底,處於早熟十六歲青春期的蔣經國,有了一段羅曼史。他和馮玉祥的十五歲女兒馮弗能墜入情網。 蔣經國身材並不高大,在同學裡也...
「以夷制夷」鬧笑話:兩宋均因此走上滅亡之路
「以夷制夷」這個詞,原本應該是中性的,就像「釜底抽薪」、「遠交近攻」,都屬於鬥爭策略。然而歷史上「以夷制夷」經常鬧出笑話、釀成悲劇,甚至導致亡國,於是這個詞負面色彩變得較濃。「以夷制夷」一詞的發明者為宋代王安石,另有一說是源自於范曄《後漢書·鄧訓傳》:「議者鹹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而將「以夷制夷」用於實戰,導致王朝覆滅的首個案例是由北宋創造的。 宣...
諸葛亮執法有失公平?為何斬馬謖卻放縱法正?
軍紀嚴明,的確是保持一支軍隊旺盛戰鬥力和優良作風的根本保障。但在亂世多戰的背景下,將帥頻征於沙場,孰能無過?謀士累算於陣前,豈能無遺?再加之人才競爭激烈,「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故而軍中極刑的實施並不能完全拘於俗理,束於常規,對於尊者、名將必須適度而刑。相比於曹操,諸葛亮則施刑太重,屢對手下重臣痛下殺手。馬謖丟失街亭,罪責不可謂不大,但馬謖主觀上並沒有像許褚那樣有玩忽職...
唐太宗李世民有幾個兒子?他們分別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共有14個兒子,他們分別是: 太子李承乾(619年——645年),唐太宗長子,母為長孫皇后。 楚王李寬(619年一?),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母后宮。 吳王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母為隋煬帝女楊妃。 魏王李泰(620年——652年),唐太宗第四子,母為長孫皇后。 齊王李佑(?-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陰嬪為嬪。 蜀王李愔(?—667年),唐太宗第六子,母隋煬帝...
中國周朝已經出現「房產稅」:直到清朝才廢止
在古代,中國早從周朝開始就已經徵收「房產稅」,古籍《禮記·王制》中就有:「廛(chan),市物邸捨,稅其捨而不稅物」的記載。西漢時期房產稅還沒有成為一個獨立的稅種,房屋與家庭其他財產一起合併作為計稅對象,稅率為6%。漢武帝為了鼓勵老百姓對偷逃稅者進行告發和舉報,規定查實後舉報者能獲取偷稅者二分之一財產。當時漢武帝開徵這一稅種的目的是解決國家戰時的財政困難和縮小貧富差距。 唐代德...
盧溝橋事變後中國究竟誰在避戰求和:並非蔣介石!
機會終於來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不抵抗將軍」張學良統率的東北軍未放一槍退守關內,東三省淪陷。整個西北、華北局勢立刻變得嚴峻起來。出於多方面考慮,1932年8月,國民黨中央行政院會議任命宋哲元為察哈爾省主席兼二十九軍軍長,所屬部隊隨之向西北一帶轉移。未久,其軍隊擴編為三個師轄八個旅。察哈爾雖僅轄16縣,地狹人稀,天荒地老,但畢竟是個落腳之地,也是命懸一線的二十九軍死...
林則徐虎門銷煙:道光帝為何任命林則徐銷煙?
十八世紀後期開始的英國對中國的鴉片貿易,就像貪婪的魔鬼,帶給中國人的是無窮的災難,帶走的卻是中國無盡的財富。 鴉片的毒煙在中國的大地上蔓延,讓無數的家庭家破人亡,讓無數士兵失去了揮動刀槍的力量,讓無數的官吏為籌煙款變本加厲地盤剝百姓,貪污受賄。白銀則像水一樣流到英國人的海船上。 朝廷的有識之士對煙害忍無可忍。湖廣總督林則徐力主禁煙,上書道光皇帝說:「不革除煙害,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