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實歷史上的陳真:不見陳真,不識男人。正因為陳真和霍元甲一樣,享有廣泛的聲譽,所以許多人都以為歷史上確有其人。事實上,陳真只是一個虛構出來的人物,在各類歷史檔案中均無關於他的記載。根據專家考證以及霍元甲後人提供的資料,也證實了陳真的確是一個子虛烏有的人物。所以嚴格地說,他只是一個傳說! 精武門,一個振聾發聵的名字! 陳真,一個同樣響徹雲霄的名字! 自武學大師霍元甲...
嫦娥奔月傳說真相:丈夫兒子被殺後投水自盡
關於嫦娥的這些美好傳說,流傳了數千年,然而,當今歷史學家卻將這個一直以來流傳為佳話的美好傳說打破,還原給世人一個真實的嫦娥與后羿的故事。據歷史學家們發現,在中國的歷史中,原本有兩個叫「羿」的人,一個是射日的后羿,一個是曾經奪取夏政權的夷羿,而後人所傳說的嫦娥與后羿的故事,正是根據這個名叫夷羿之人的原型而塑造出來的,他的妻子也叫嫦娥,也有著與嫦娥相似的經歷。 相傳嫦娥是...
後卿是什麼? 後卿因何成為了上古殭屍的始祖
後卿是詆的親弟弟,最初作為黃帝手下的一員大將幫助黃帝攻打蚩尤。後卿驍勇善戰,身強體壯,頗受黃帝重用。可惜的是,蚩尤有81個強悍的兄弟,個個強悍,再一次戰爭中,後卿不幸戰死。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後卿死後,曝屍荒野,他的魂魄更實在四周遊離。長期下去,後卿的怨念越來越重:後卿生前為黃帝拚死殺敵,死後,卻沒有人來給他收屍!後卿魂魄的心裡更為怨恨黃帝。 碰巧的是,犼的一份魂魄恰好漂...
陳世美的故事 陳世美人物原型是清代陳年谷嗎?
陳世美是誰?在中國戲劇舞台上經久不息的那一出《鍘美案》或曰《秦香蓮》,讓陳世美成為「見異思遷、忘恩負義」的代名詞。人們大凡一說到某男人如何拋棄髮妻,便會隨口吐出三個字:「陳世美」!那麼,歷史上是否確有陳世美其人?他果真為圖富貴拋棄過秦香蓮嗎? 陳世美與秦香蓮的故事 陳世美家境貧寒時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後來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
甲午海戰猜想:兩軍裝備互換誰會獲得戰爭勝利?
「如果將中日的海軍指揮官互換,北洋艦隊是否能取勝?」這是個很多人非常想知道的問題。
若是雙方易艦而戰,作為海戰這種極端依賴技術裝備的戰爭形式,清軍在佔據航速、速射炮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必然會採取易於發揮艦隊火力的縱隊戰法,而日軍在訓練水平遜色於清軍(黃海海戰中清軍炮擊命中率較日軍高出四分之一),採取橫隊作戰則戰鬥結果難以超越黃海海戰的日勝清負,採取縱隊戰術則更加不易發揚...
駙馬的由來 古代帝王的女婿為何叫「駙馬」?
駙馬的由來:「駙馬」是中國古代帝王女婿的稱謂,又稱帝婿、主婿、國婿等,那麼,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為什麼稱為「駙馬」呢? 其實,「駙馬」最初並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女婿,「駙馬」只是駙馬都尉的簡稱,是兩漢時期的官職名稱。「駙馬」一詞的原始義是:古代幾匹馬共同駕一輛車,轅馬之外的馬都稱之為「附」。 《說文·馬部》中有:「附,副馬也。」段玉裁註:「副者貳也……非正駕車...
震驚:華人在海外竟建有7個國家 國人毫不知情
中國人吃苦耐勞,勤勞節儉,意志堅韌的精神名揚海外。自古以來的農耕文明使得中國人不是一個尚武的民族,但是中國人的善於經營,對於如何治國治家方面更是有天然的優勢,對於這一點,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和中國比。 接下來看看有哪些國家是中國人建立的。 1、蘭芳共和國 從幫會到企業到國家 「蘭芳」,不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國人在數...
蘇軾三任妻子均姓王均死在他之前 蘇軾幾個妻子
大宋文豪蘇軾一生65歲,前後娶過3任妻子;巧合的是,3人都比他死在前面,且3人都姓王。不過,最後一位是跟著前兩位而姓的。難道他真的是命大,「克妻」嗎?但不管怎麼說,蘇軾還是很愛她們的,他的愛情與婚姻生活堪稱美滿,他與她們留下了許多故事和佳話,也為她們寫下了不少詩文。 1/早在公元1054年,18歲的蘇軾娶了比他小2歲的16歲的王弗(四川眉山家鄉人)。他們在一起生活了11年,王弗給他生了長子...
雷鋒是怎麼死的?揭秘雷鋒犧牲的前前後後
雷鋒是怎麼死的?雷鋒犧牲的前前後後,雷鋒是在1962年8月15日犧牲的。關於他的死因,全國各媒體有很長一段時間保持著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職」。一根細木方奪走一條寶貴生命 雷鋒是怎麼死的? 雷鋒是在1962年8月15日犧牲的。關於他的死因,全國各媒體有很長一段時間保持著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職」。直到近幾年來,才有一些影視片和新聞報道反映了當時的部分情景。本報編輯部近日接到...
解秘:曹操提倡薄葬背後有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公元220年3月15日),一代梟雄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66歲,隨後不久其世子曹丕代漢建魏,歷時400餘年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王朝滅亡,中國進入長達360年的魏晉南北朝紛亂時代。 《三國誌·武帝紀》中收錄曹操死前所作的《終令》,稱「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史料《元和郡縣志》卷20記載,根據曹操的遺囑,同年二月丁卯日(220年4月11日),曹操的靈柩運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