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絕境的蔣介石,並非真心死守國都南京 面對人民解放軍咄咄逼人的氣勢,雖然下野、但仍手握實權的蔣介石,幻想著憑借「不可逾越的天塹長江」,做起了南北分治的美夢。「夢想,總歸是夢想。」78歲的軍事科學院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長王輔一少將,當年是第三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唐亮的秘書。 這位長期從事戰史研究、著作等身的研究員說,蔣介石也意識到,兵力上的捉襟見肘,難以做到全線防守長江。 ...
備受爭議的唐繼堯:護國運動是唐繼堯發起的嗎?
有人認為護國運動是唐繼堯領導的,事實是這樣的嗎?
辛亥革命勝利不到四年,袁世凱背離共和,悍然稱帝。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全國各派政治勢力(包括袁世凱的北洋系內部),先後都有人在反對帝制。歷史事實證明,討袁首先是全國人民的意願,共和乃人心所向! 沒有這樣一個歷史大背景,任何個人的作用都是微小的。
就我們目前看到的史料,唐繼堯第一次公開反對帝制是在1915年12月23日,也就是護...
唐朝為何有三次政變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政變
唐朝為何有三次政變都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是唐代長安城的北大門,默默地守護著初唐時期中央政府太極宮。在無數後人看來,玄武門是個極不太平的「凶險之地」,這裡曾發生過三次驚心動魄、幾乎改寫唐代歷史的著名政變。如今,這座聞名天下的政變之門早已不復存在,我們只能憑借想像,去遐想當年玄武門的恢弘、厚重與威嚴。 一場手足相殘的慘劇登場 縱觀歷次玄武門政變,其中最著名、最驚險的,...
天命所歸?滅元軍最少的朱元璋為何能一統天下
元朝之後,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軍隊也主要是朱元璋滅掉的。然而,博主劉繼興在查閱史料時卻驚奇地發現,在元末的各路起義軍裡,朱元璋所部是消滅元朝軍隊最少的一支。那麼,滅元軍最少的朱元璋為何能最終一統天下?朱元璋是如何以較小的代價登上開國皇帝寶座的?且聽博主分解。 在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有槍便是草頭王。話說到了1356年,各路起義軍都搶到了一定的地...
歷史上東周是因何滅亡的?是誰把東周滅亡的
周朝最後一任君王姬延在位期間,周王室已經十分衰弱,他所統治的地盤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萬多人口。還分成「東周」和「西周』,兩部分由東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於「西周」(即王城)。時秦國已攻佔了韓、魏、趙三國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憂心忡忡中度日。這時,楚國想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展,派使者請姬延以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簽丁湊起了一支五六千...
神侯府在哪裡? 四大名捕中神侯府是什麼機構
導讀:神侯府是電影《四大名捕》裡面的一個機構,直接上級是皇帝,專門為皇帝提供案情和處理案件的組織。類似錦衣衛聽命於當朝皇帝。 簡介 相比六扇門,神侯府似乎是電影《四大名捕》故事中的專屬,此前極少能在別的武俠故事中見到。而《四大名捕》中由諸葛正我掌管的神侯府,雖是直接聽命皇帝,倒更像是民間辦案組織,常常「吃著火鍋唱著歌」,大Boss黃秋生表情淡定,眼神卻深不可測。 場景...
揭秘: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的後裔今何在?
蒙古涵化民族的地理分佈情況如下:俄羅斯聯邦境內有韃靼人、卡爾梅克人、阿爾泰人、圖瓦人、布裡亞特人;在西亞的阿富汗及印度次大陸,有哈扎拉人、莫臥兒人;在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有烏茲別克人和哈薩克人;蒙古國的喀爾喀蒙古人及蒙古族其他分支部落。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不同程度地散居著他們的移民。 由內蒙古師範大學蘇和先生和蘇日娜共同執筆完成的《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後人》一書...
諸葛亮北伐與街亭之戰 諸葛亮是怎麼北伐的?
蜀漢章武二年(魏黃初三年,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劉備死,諸葛亮以丞相秉政。為了完成興漢大業,諸葛亮六出祁山,致力北伐十數年。而街亭之戰是諸葛亮首出祁山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三國時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隴右、安危關中的戰略地位。街亭之戰的勝敗,直接關係著北伐的勝敗。 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上表北伐,將素有「秦巴糧倉」的漢中選為大本營,親率十萬大軍,北出劍門,走金牛...
解密盛世大唐:大唐憑什麼「置頂」華夏文明?
據《後漢書》記載,早在公元一世紀,日本島上就有不少小國與中國東漢王朝「建立了外交關係」,他們崇拜天朝,迷戀「漢文化」,但整個日本旗幟鮮明地提出學習「漢才」卻在七世紀。 從崇拜到學習,為什麼間隔了這麼長時間?除了日本逐漸形成統一國家原因外,還與「漢才」的成熟期及其顯現的最核心魅力息息相關。 雖說漢才起於漢,然而,如果論及「漢才的頂峰」,那麼我想沒有一個朝代、敢說超越大...
漢承秦制後的巨大制度隱患:同姓為王和刺史制度
秦之後的王朝就是漢朝,兩漢的政治經濟制度是漢承秦制,有所損益。基本上跟秦朝一樣。但也有變化和增減之處。
第一個是刺史制度。漢武帝時劃天下為十三州,設立刺史,由皇帝選派親信擔任,到地方監察郡守和王國。刺史是六百石的品秩,而郡守和王國丞相秩兩千石。這就是皇帝高明的地方,小官管大官,內朝官管外朝官,讓他們互相牽制。郡守和王國丞相比刺史品秩高,但刺史是皇上欽差,口含天憲,出納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