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一直以來被大家熱議。也有很多讀者問,劉備難道就劉禪一個兒子嗎?非要選他繼位?劉備確實不止一個兒子。歷史記載,他有四子。 劉備的兒子: 劉封——劉備義子,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但是後來關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起兵相助,劉封不從。而後又侵凌孟達,迫其降魏。孟達與魏徐晃共襲劉封,並勸劉封投降,劉封不降...
和紳竟是曾經保護《紅樓夢》手稿的最大功臣
和紳被人所不齒,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事實上,和紳曾經是個很多情的人,他的夫人去世,他寫過很深情的悼亡詩。不信請看: 其一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別離。揚此一坯土,泉址會相隨。今日我笑伊,他年誰送我。淒涼壽椿樓,證得涅縏果。 其二夫妻輔車倚,唇亡則齒寒。春來一齒落,便知非吉端。哀哉亡子逝,可憐形影單。記得去春時,攜手憑栓桿。 其三玉蕊花正好,海棠秀可餐。今春花依舊,寂寞...
和珅的蟄伏之路很漫長:初次參加八旗科舉考失敗
據宋人《過庭錄》所載:江蘇人孫山與同鄉一起去省城參加鄉試(鄉試第一名稱「解元」)待發榜時孫山是最後一名,而其同鄉則榜上無名,孫山在回家時遇見同鄉的父親,其父向孫山詢問兒子是否孝中舉人,孫山不便明講,就順口編了兩句順口溜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從此「名落孫山」就成了「落第」的代名詞。 乾隆三十三年(1758),十八歲的和珅應戊子科順天鄉試。鄉試系省一級的考試,凡...
兒皇帝石敬瑭非「漢奸」:本是沙陀族不是漢人
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國以後,屢次打敗遼國的進攻。消息傳到宋朝後,宋徽宗覺得這個是個好機會,天上好像要往下掉餡餅了,並且有可能還是十六個,也不管天上掉下來的到底是餡餅還是鐵餅,鐵餅掉下來可是要砸死人的。宋徽宗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藉機收回燕雲十六州,這個問題可是困擾了幾個先帝的懸而未決的難題。
宋徽宗也不是腦袋瓜子一熱就這樣決定了,估計是宋朝「大一統」思想的作用。「普天之下,莫非王...
隋末重臣屈突通:被認為是評定王世充的頭號功臣
屈突通(557年-628年11月20日),複姓屈突,鮮卑名坦豆拔,原籍昌黎郡徒河縣(在今遼寧省錦州市)人。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後隨北魏皇室遷居到洛陽。祖父屈突慶尚,任北魏黃門侍郎、北周邑川公,父親屈突長卿,任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邛州刺史。屈突通稟性忠毅,善騎射。起家任北周司衛都中士,隋朝建立後,任左衛府司馬,襲爵邑川公。遷任左勳衛車騎將軍。
隋開皇十七年(597年)三月,屈...
史上最薄情最愚蠢的皇帝劉徹:西漢因他提前衰弱
在很多漢粉看來,漢武帝雄才大略,英武蓋世。確實,漢武帝北擊匈奴,南討蠻夷,開疆拓土,使得西漢王朝的疆域一度達到巔峰。但是,為了幾年短暫的輝煌,漢朝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劉邦時代,尤其是漢文帝、漢景帝辛辛苦苦積攢下的無數財富被漢武帝迅速敗光。漢武帝不管不顧,一再提高百姓賦稅,一些地方餓殍遍野,哪裡還有什麼盛世景象。 為此,漢武帝下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過錯,並表示懺悔。不過,...
古今猜想:三國歷史上關羽若敗向上庸結局如何?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劉備在當陽長阪坡大敗,兩個女兒被俘,自己都差點成了曹操的階下囚,因關張趙奮力保衛,得以退兵到夏口,和江夏太守劉表的長子劉琦互為犄角。當時情況,夏口只有關羽的一萬水軍,這支部隊算是劉備軍團的最後力量,另外,就是江夏太守劉琦手上,約摸有一萬人馬。劉琦為自身利益考慮,自然會和劉備結為統一戰線,因此,可以說,當時,在夏口和江夏的劉備軍團,最多只有兩萬人馬。...
劉羅鍋:歷史上的劉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啊?
劉墉就是家喻戶曉的「劉羅鍋兒」,因為他為官「忠君、愛民、清廉」,深得百姓喜愛。有關他的事跡廣為流傳。當代的影視劇作家也很瞭解民眾這種渴盼清官的心理,於是,劉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鏡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兩位是和珅和紀曉嵐)。在劇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貪官和珅成了死對頭和歡喜冤家,和珅在他面前總是顯得笨手笨腳,經常弄巧成拙,想算計人反遭算計。乾隆皇帝對他又愛又恨、又有點無可奈...
薛仁貴三次征討高麗背後故事:薛仁貴征高麗真相
唐貞觀後期,唐太宗想親征高句麗,從貞觀十八年( 644年)秋開始,即調集軍資糧草和招募軍士,積極進行戰爭準備。薛仁貴就到將軍張士貴處應募,被收為部屬。不久,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張士貴軍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薛仁貴聞訊後,單騎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於馬鞍,降伏餘眾,救君印回營。從此,薛仁貴名聞三軍。 貞觀十九年( 645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
周世宗因何而死?後周世宗柴榮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周世宗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因此也叫郭榮,二人都是貧下中農出身,所以深知民間疾苦,一旦掌權,知道怎樣做事才能讓老百姓擁護。特別是柴榮,成為皇帝後,獲得的評價很不錯。司馬光在拿他和五代時期另一個能力較強的帝王后唐莊宗相比時,說:「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其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世宗近之矣。」(《資治通鑒》第二百九十四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