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有幾個綽號?宋江綽號分別是什麼意思?
在《水滸傳》裡,綽號最多的要數是宋江了。他一共有“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及“呼保義”這三個綽號,宋江綽號分別是什麼意思?
“及時雨”這個綽號,《水滸傳》裡用的最多,陳述的最具體。作者在宋江一出場時,就這樣介紹:“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賙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困,賙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及時雨”的行動很多。比如賣糟醃的唐兒“如常在街上只是幫閒,常常得宋江繼助他”,因此被唐兒稱為是自己的“孤老”(即經常來買東西的主顧);又如送閻公一口棺材,給其家人十兩銀子安身;答應給賣湯藥的王公一口棺材及送終之資;柴進莊為武松添置新衣,分手時送十兩大銀;揭陽嶺上施捨薛永;江州城送二十兩銀子給被李逵點傷的宋氏賣唱女等等。這個綽號主要是說宋江仗義疏財的豪爽性格。
“呼保義”這個綽號,《水滸傳》裡用的不多,也沒有像“及時雨”一樣有詳盡的解釋。這個綽號卻也有些來歷。
這個綽號,最早是出現在《大宋宣和遺事》中。九天玄女的天書,在列出三十六人的名單後,末尾還寫了一行文字:“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為師。廣行忠義,殄滅奸邪”。爾後,在龔聖與的三十六人讚中,也冠以“呼保義”這個綽號,並解釋到:“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而到了元代的水滸戲中,“呼保義”這個綽號更是廣泛被採用;如《黑旋風雙獻功》、《同樂園燕青博魚》、《大婦小妻還牢末》、《魯智深喜賞黃花峪》等等,都是說:“姓宋名江字公明,綽號順天呼保義”。但與此同時也開始出現了“及時雨”這個綽號。
如《都孔目風雨還牢末》雜劇的“楔子”裡,宋江登場有段自報家門的道白,開始說自己是“順天呼保義”,接著又說:“知我平日度量寬宏,但有不得已的英雄好漢,見了我時,便助他些錢物,因此天下人都叫我做及時雨宋公明”。到了《水滸傳》中,作者大概看到“及時雨”這個綽號更能見實效,更能體現宋江的俠義行為,故取代了“呼保義”。
“呼保義”這個綽號是什麼含義呢?清人程穆衡的《水滸傳注略二是宋代人相互之間,不管是不是官,都喜互稱或自稱保義,就好像現在我們稱“先生”一樣。“呼”是稱或自稱的意思,就是被人稱為保義或自稱保義的意思。程穆衡的這個註釋,僅是對“呼保義”的來歷及字面的解釋。
那麼,宋江的這個“呼保義”的綽號,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我認為元代無名氏的雜劇《梁山七虎鬧銅台》第五折中,宋江有段道白曰:“安邦護國稱保義,替天行道顯忠良,一朝聖主招安去,永保華夷萬載昌”。這解釋再恰當不過,準確的很。宋江上梁山造反的目的,就是要“安邦護國”。怎麼去“安邦護國”呢?就是“替天行道”。說通俗點就像阮小七唱的那樣“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呼保義”這個綽號又體現了宋江性格的另一面:忠義。義是義氣,江湖好漢共有的屬性。宋江正是以江湖義氣,集合了江湖上的仁人志士,一起彙集到梁山這個大熔爐來“替天行道”的。忠,有反對“奸佞”、“貪官污吏”和忠於宋氏王朝這幾重意義,既矛盾又統一,這正體現了宋江這個特定人物的複雜心理。
“孝義黑三郎”這個綽號,“黑”是指宋江的膚色。書中道:“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三郎”是他的排行。書上說:“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既是老三,就應該有兩個哥哥。哥哥叫什麼?幹什麼的?《水滸傳》裡沒有一句交待,不明不白,明顯是個漏洞。這一點,我在《煮酒說水滸》一書中有篇短文叫“宋江的哥哥和老婆”,讀者一看便知,這裡就不多說了。
這“孝義”是宋江性格的又一特徵。孝敬父兄,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不管是在哪個朝代,哪個階層都值得提倡。在這方面,宋江可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到鄆城縣做押司後,宋江便辦了與父親、家人斷絕關係的文書,就是怕日後有事牽連到父親和家人。也正因此,殺閻婆惜後,公人去捉宋太公,見了文書,也不能捉人,確保了家人的人身安全,這不能不說是孝。
宋江殺閻婆惜後,為了逃避官府的追究,不得不亡命江湖。離家前,他向父親和宋清表達了若朝廷寬恩大赦,便回家團聚的願望。因此,他根本就沒有去投奔梁山泊那些義重情深的兄弟們,而是捨近求遠,選擇投奔橫海郡的柴大官人柴進、白虎山孔明孔亮兄弟及清風寨的花榮。
鬧了青州道,他深知自己罪惡深重,已無路可退了,出於無奈,才想暫避梁山。上梁山前,也信誓旦旦地、浩浩蕩蕩地率領了一班兄弟向梁山行進。途中,在一小酒店巧遇下書的石勇,宋江從家書中得知父親“病亡”的噩耗。書中寫道:“宋江讀罷,叫聲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做下非為!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生何異!’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燕順、石勇抱住。
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甦醒”。這段描寫很切合宋江此時的心態。大鬧青州道,他結識了一批好漢,而且都願意跟隨他上梁山,為之大喜,接家書父喪,又為之大悲,這真是樂極生悲,這一樂一悲,形成強烈對比。這悲喜真實、細膩。這裡有違背父教,“做下非為”成了“不孝逆子”的悔恨;這裡有“老父身亡,不能盡孝道”的悲痛。接著,他不管眾人勸阻,執意要回家奔喪,又不忘給燕順等人寫引薦信。書中又寫了他寫信時的情況:“問酒保借筆硯,討了一幅紙,一頭哭著,一面寫書;再三叮嚀在上面,寫了,封皮不粘,交與燕順收了;討石勇的八搭麻鞋穿了……酒食都不肯沾唇,便出門要走”。這會兒悲痛依舊,這裡又寫出了他歸心似箭,匆忙中連信都未粘,奔喪時就穿上孝鞋,就戒酒食。
這裡有義——不忘引薦眾好漢上梁山;這裡有孝——弔念亡父。可當孝、義有衝突時,宋江是把孝放在首位的。自己放棄了“義”,但又不忘好漢之義,這孝義黑三郎的性格不就鮮明的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