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前身」是什麼?是和尚?還是皇帝? | 陽光歷史

 

A-A+

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前身」是什麼?是和尚?還是皇帝?

2018年01月27日 解密水滸傳 暫無評論 閱讀 166 次

  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形象就是敢作敢當,見義勇為,是個厲害的角色。關於魯智深的故事很多,最讓人匪夷所思的就是關於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前身”,據說魯智深的“前身”與楊家將有關,是歷史上的老將楊業第五子。也有說是五代時後周的開國皇帝的“前身”,為你解密: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前身”是什麼?是和尚?還是皇帝?

  魯智深是和尚中的“異數”:他身在佛門,卻不唸經、不禮佛,照樣吃酒啖膻,動不動就掄胳膊動粗,哪裡有佛門弟子的樣子?然而這樣的和尚在楊家將故事中也有一位,就是五郎楊延德。歷史上的老將楊業真的有七個兒子,依次是延朗(後改名延昭)、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延玉。這與小說中的名字多半不同。如五郎“延貴”,到小說裡改稱“延德”。幽州大戰時,宋軍大敗,五郎延德獨自殺出重圍,忽然想到五台山的智聰禪師曾贈他一個小匣。打開看時,裡面有一把剃刀、一張度牒(也就是和尚的“護照”):這分明是暗示他出家當和尚。五郎於是收斧於懷、掛盔於樹,慨然削去頭髮,逕直上五台山出家去了。

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形象就是敢作敢當,見義勇為,是個厲害的角色。關於魯智深的故事很多,最讓人匪夷所思的就是關於水滸傳中魯智深

  楊家將故事早在北宋時已廣為流傳,五郎這樣一個前無古人的莽和尚形象,是作者的首創,也成為故事的一大亮點。水滸故事的傳播遠在其後,水滸作者在塑造莽和尚魯智深時,眼前就擺著楊五郎這樣一個樣板。你看,這兩人都是關西好漢(楊家一說起自陝西神木),出家前都是軍官,出家的地點又同是五台山。楊五郎出家是受五台山智聰禪師的指引,魯智深則是由五台山智真長老剃度,後來還多次受他的呵護、指點。魯智深不守戒律,酗酒動粗,也與五郎相似。

  戲曲中的五郎便是吃酒犯戒、又耍橫使蠻的。而兩人後來又都重上戰場,殺敵保國,打的都是契丹人。可以說,沒有楊家將中的莽和尚楊五郎,很可能就沒有水滸中的花和尚魯智深。只是從藝術上看,魯智深的形象遠比楊五郎生動,可謂後來居上、青出於藍了。其實魯智深的“前身”不止楊五郎一個。智深原名魯達,本是提轄官,因抱打不平、殺死惡霸屠戶,才不得已出家。而殺屠戶的素材,是從五代故事中來的,來自一位皇帝。

  五代時後周的開國皇帝叫郭威,年輕時是個小軍官,愛喝酒,好打抱不平。他聽說集市上有個屠戶很霸道,心中不忿。一次乘著酒意去買肉,故意刁難那個屠戶,招呼他上前切肉,又叱責他“割不如法”(沒按要求切肉)。惡屠戶發起飆來,敞胸露懷,指著郭威說:“爾勇者,敢殺我乎?”(你有種,敢殺我嗎)郭威二話不說,抓起案上的刀就把他捅死了。

  這顯然就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原型。兩個殺人者同是有正義感的下級軍官,而被殺者又同樣是橫行市井的惡霸屠戶。鬥殺的策略,也都是命屠戶割肉,然後藉故挑剔,激怒對方,後發制人,致敵死命。唯一的不同,是一個用刀刺、一個用拳打。《水滸》把那三拳斃命的過程寫得花團錦簇,讓人看了更加痛快,這是文學家加工的結果;而整個故事框架則應是從郭威那兒而來。

  《水滸》作者在魯智深身上熔鑄了一個聖僧羅漢和一個開國皇帝的形象,難怪這個人物如此大度厚重、霸氣十足!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