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蔡邕救琴的由來與典故
東漢靈帝在位時期,有個大臣名叫蔡邕。他為人耿直,眼裡容不下沙子,對於一些不好的現象,總是敢於向靈帝直諫。
蔡邕頂撞靈帝的次數多了,靈帝不免對他厭煩。再加上靈帝身邊的宦官也忌憚他,常常在靈帝面前進讒言說他的壞話。蔡邕知道自己成了靈帝的眼中釘,隨時有被加害的危險,就打點行裝,從水路逃出京城,到吳地隱居起來。
蔡邕通曉音律,尤其擅長彈琴。從京城逃出來的時候,他捨棄了很多財物,就是捨不得丟下家中那把心愛的琴。在隱居吳地的日子裡,他常常撫琴,借琴聲來抒發自己壯志未酬反遭迫害的悲憤和惆悵。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裡撫琴長歎,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裡,火星亂蹦,發出「辟里啪啦」的響聲。
蔡邕聽到隔壁傳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豎起耳朵仔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不好」,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灶膛邊,他顧不得火勢之大,伸手就將灶膛裡正在燃燒的桐木拽了出來,大聲喊道:「快別燒了,這可是一塊做琴的好材料啊!」
蔡邕的手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把它買了下來。然後精雕細刻,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琴彈奏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舉世無雙。
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人們就叫它「焦尾琴」。
後世因此有聯曰:「靈帝無珠走良將,焦桐有幸裁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