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當年為何敢罵蔣介石?
人們在讀郭沫若在文革時期寫下的那些奴顏婢膝的詩文時,往往大惑不解:這難道就是曾寫過討蔣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的郭沫若?
郭沫若大罵蔣介石,似乎還有那麼一點文人風骨,於是就成了這個無恥文人在人格上唯一的「亮色」。而當年郭沫若是在什麼背景下寫出這篇文章的?他到底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人們卻大多不甚了了。
此時,蔣介石的大本營設在南昌。他私心自用,想迫使國民政府遷到南昌,好從中控制。但大多數中央執行委員仍堅持遷都武漢,蔣介石與廣州國民政府為遷都問題產生了尖銳矛盾。1927年2月10日,國民黨中央執委在武漢召開全體委員大會,選舉汪精衛、譚延闓、孫科等人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而此時,汪精衛還在國外。
而此時,蔣介石已經佔領南京,其北伐軍司令部遂遷往南京。國民黨就此形成了南京北伐軍司令部和武漢國民政府兩大陣營。
而作為第三勢力的馮玉祥,面帶忠厚,內藏機心,成為寧漢雙方爭取的對象。共產國際代表羅易在給馮玉祥的公開信說:「佔領北京、把張作霖趕回東北的任務,不應妨礙更為重要更加迫切的革命任務,即消滅南京反革命中心。」可見此時武漢政府與共產黨人都將蔣介石視為頭號敵人。
總的來講,武漢政府挾中央正統之威,頗占天時、地利、人和。在很多人看來,蔣介石背叛政府,面臨政府軍的討伐,又在北上時受挫,不久就會身敗名裂。如果在此時挺身反蔣,支持武漢政府,是將來在武漢政府中青雲直上的大好機會。
1927年3月31日,郭沫若在南昌朱德家中,寫成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號召全國軍民起來反蔣。郭沫若一面派人將文章送到武漢《中央日報》上發表,一面在南昌印成小冊子廣為散發。一時間郭沫若名聲大振,儼然是工農武裝的代言人,儼然是武漢政府的反蔣功臣。
《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發表後沒幾天,蔣介石在南京發動「4·12政變」,成立南京國民政府。汪精衛在武漢以國民黨中央的名義發表通電:「蔣中正屠殺民眾,摧殘黨部,甘為反動,罪惡昭彰。已經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開除黨籍,免去本人所兼各職。著全國將士及各革命團體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條例懲治。」並任命唐生智為東征軍總司令,準備武力討伐蔣介石。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郭沫若從日本回國。周揚請他去延安,他拒絕了,卻托國民黨元老吳稚暉通融求見蔣介石。蔣介石雖然曾下令通緝過郭沫若,但畢竟十年過去了,值此全民抗戰之時,十年前的那點過節就算不得什麼了。1937年9月24日,蔣介石在陳佈雷的陪同下會見了郭沫若,郭沫若受寵若驚,「恭恭敬敬地向蔣委員長懺悔過去的罪過,要求蔣委員長饒恕他,他要獻身黨國,將功折罪……」會見後,郭沫若趕緊寫了一篇《蔣委員長會見記》在報上發表,文章中對蔣介石大加頌揚,三次描寫蔣的眼睛:「眼睛分外的亮」、「眼睛分外有神」、「眼神表示了抗戰的決心 」。
人們皆知有郭氏有《請看今日之蔣介石》,卻不知此公還有《蔣委員長會見記》。也難怪,《蔣委員長會見記》在大陸已經見不到蹤影,《郭沫若全集》當然也不會收錄。如果不瞭解寧漢分裂時期的史實,人們會誤以為,郭沫若在蔣介石的統治之下敢於拍案而起,還是個很有血性的人物。豈不知當時郭沫若身在漢方陣營,絕無性命之憂。1937年之後,這才真正是在蔣介石的統治之下,而此時郭沫若也只能寫寫《蔣委員長會見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