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19大最為恥辱事件!國恥勿忘!!! | 陽光歷史

 

A-A+

中國歷史上19大最為恥辱事件!國恥勿忘!!!

2014年11月14日 歷史排行榜 暫無評論 閱讀 355 次

  對一個國家來說,一個重大的打擊或是一次比較大的失敗,都可以歸納為恥辱的一頁。在中國近5000年的歷史歲月中,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進的國家。但與此同時,恥辱也時刻伴隨著我們。大部分的恥辱事件,都是由於外敵入侵導致的,但還有一部分,則是中國人自身內鬥的惡果。透過這些慘烈的歷史,我們能從中得出歷史的教訓嗎?

  1、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蠻族所滅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死,幽王宮涅繼位,這是一個昏庸無能的暴君。幽王繼位後,天災人禍紛至杳來,社會上呈現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

  周幽王繼位的第二年,周王朝心臟地帶關中地區發生了大地震,山崩地裂,川源堵塞,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地震之後又遭旱災,寸草不生,土木枯萎,老百姓饑荒嚴重,對於危機日重的周王朝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周幽王仍倒行逆施,他任用善諛好利的虢石父為卿士,朝政昏暗,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周幽王酷愛美女褒姒,為博得褒姒一笑,竟將軍國大事視同兒戲。周幽王想盡法子引她發笑,她卻怎麼也笑不出來。虢石父對周幽王說:「從前為了防備西戎侵犯我們的京城,在翻山一帶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萬一敵人打進來,就一連串地放起烽火來,讓鄰近的諸侯瞧見,好出兵來救。這時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沒用了。不如把烽火點著,叫諸侯們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些兵馬一會兒跑過來,一會兒跑過去,就會笑的。您說我這個辦法好不好?


烽火戲諸侯(資料圖)

  後人把幽王的這場焰火晚會稱之為「烽火戲諸侯」,大概也是看成了「狼來了」的另一版本。據載,當冷美人褒姒看到二十多座烽火台燃起沖天的煙火,臨近諸侯帶著士兵在黑夜裡舉起火把,從四面八方趕到驪山腳下,前來勤王,那鼎沸的人聲、戰馬的嘶鳴,再加上無數條遊動的火龍向焰火晚會中心集中之時的那種養病壯美景觀,真是大開眼界,聯想起這是寵愛自己的天子謊報的戰警,不由得莞爾一笑。但這一笑,卻讓西周付出了亡國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周幽王破壞宗法制度,廢正妻申後及太子宜臼,立妾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宜臼逃往其外祖父申侯家,幽王興兵討伐申侯,欲殺宜臼,申侯大怒,聯合北方的遊牧部落犬戎,呂(今河南南陽),繒(今河南方城)等國舉兵攻周,西戎真的打到京城來了。周幽王趕緊把烽火點了起來。這些諸侯上次上了當,這次又以為是國君在開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點著,卻沒有一個救兵來,京城裡的兵馬本來就不多,只有一個鄭伯友出去抵擋了一陣。可是他的人馬太少,最後給敵人圍住,被亂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殺了,褒姒被擄走。殘留的大臣復立宜臼為太子,繼承王位,即周平王。平王后遷都於洛邑。從此,西周滅亡了。在與中央王朝的對抗中,遊牧民族第一次佔到了便宜。這樣愚蠢的王朝,滅亡了倒也活該。


焚書坑儒(資料圖)

  2、焚書坑儒:秦始皇的「文化大革命」

  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秦朝建立。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於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進言,說愚儒「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趨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於當年開始銷毀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六國史書和私藏於民間的《詩》《書》,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需要特加注意的是,從李斯的上書可知,當時帝國所有的書籍,包括明令燒燬的在內,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備份。朱熹也云: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如說「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則六經之類,他依舊留得,但天下人無有。但就算是這樣,仍然有相當多文化價值的古籍都被焚燬。

  而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餘名術士坑殺,即為所謂的「坑儒」。事情的起因是秦始皇僱傭的幾個術士,一直沒有煉出所謂的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而後又逃出宮去。秦始皇一怒之下將咸陽400多名書生全部抓起來,嚴刑拷打,最後將他們全部坑殺。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3、最軟弱的王朝結局:公元316年西晉悲慘地滅亡

  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馬鄴率領十多萬飢腸轆轆的臣民向兵臨長安城下的匈奴漢國大將劉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懷帝司馬熾一樣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後被殺。至此,西晉滅亡。距離開國皇帝武帝司馬炎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王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輝煌時刻,不過短短37個年頭,大統一就迅速演變成了覆滅悲劇。

  西晉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鬆散、最無能的王朝。它始終都沒有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對外沒有鞏固國家的邊疆,對內沒有整治好各路諸侯。它亡國的速度之快,堪比秦、隋。但秦、隋都曾經為國家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滅亡以後的農民領袖都建立起了強大的帝國,開啟了漢、唐盛世,而西晉王朝的覆滅,卻使得剛剛結束漢末近百年分裂局面,好不容易統一的中華大地又重新陷入了比此前更為慘烈動盪的亂世深淵,中國歷史也隨之墮入了長達三個多世紀的漫長黑暗時期。

  西晉上層統治階級荒淫腐敗,而下層百姓則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西晉的滅亡,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苦了老百姓,在司馬鄴向匈奴投降後,長安城裡的男人幾乎被匈奴人全部殺光,女人成了他們玩樂的工具。在那個黑暗的歷史中,鮮血染紅了華夏的天空。


  4、王朝的喪鐘:公元612年隋軍遠征高麗的慘敗

  公元611年,隋煬帝發動了遠征高麗的戰爭。此前雖然他的老子也曾征討過高麗,但慘敗而歸。隋煬帝決心吸取父親後勤補給不足的教訓,親自動員全國上下做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從全國一百九十個郡徵集了大量糧食和武器,五萬輛運送物資的車排滿了道路。大運河中塞滿了幾萬隻船,幾乎到了船首接連船尾,連水面都看不見的程度。大批征戰人員與物資都集中到遠征的根據地——位於大運河北端的話郡。

  只可惜如此壯大的場面,卻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淚之上的。為了徵收到足夠多的軍糧,強行收刮農民的口糧,此時在黃河沿岸與中國南方,頻頻發生天災,官員又貪污腐化,致百姓的生死於不顧。而隋煬帝卻把大量物質和錢財都規劃到對高麗的戰爭中。在軍隊內部也沒有勝利的把握,厭戰情緒十分嚴重。這注定將是一場大劫難。


隋軍遠征高麗(資料圖)

  隋軍度過鴨綠江,沒有遇到棒子的大規模抵抗。隋煬帝得意洋洋,認為棒子不堪一擊。殊不知這是高麗人的誘敵深入之計。隨後朝鮮北部下起了大雨,而高麗軍隊也開始了反擊。人生地不熟的隋軍亂作一團,死傷慘重,隋煬帝被迫下令撤軍。

  此次遠征高麗,使隋王朝的軍事力量受到了嚴重損失,有10多萬人戰死。事後高麗人將隋軍陣亡士兵的屍體碼在道路兩旁,延綿達數公里之長,作為向中國人炫耀的勝利資本。對高麗的戰爭幾乎掏空了隋朝的國庫,6年後,隋煬帝被部下殺死,隋朝就像秦朝一樣,成為了一個短命的王朝。

  5、靖康之難:「南京大屠殺」的翻版

  公元1120年,宋金兩國結成海上之盟,協議金攻遼中京,而宋攻遼燕京,事成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其餘國土歸金。後來金兵攻破遼中京,而宋朝二十萬大軍大敗。燕京被金人所攻佔,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金滅遼之役嚴重暴露宋軍的腐敗。金國統治者認為宋朝的防禦力量不堪一擊,決心趁勝追擊,南下攻宋。

  公元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在金軍的強大攻勢面前,北宋軍隊兵敗如山倒,一路潰敗。1126年12月,金軍前鋒已經抵達開封城下。1127年1月,金軍攻破外城。2個月後,金軍攻入內城,北宋宣告滅亡。金兵開始大肆搶劫財物,屠殺平民。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4月20日,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隨後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又因靖康元年為丙午年,亦稱此事件為「丙午之恥」。金人在開封犯下的暴行,堪稱又一次「南京大屠殺」的翻版。


  6、第一次被外族統治:1279年南宋滅亡

  1234年,金國被蒙古所滅。次年,蒙古人揮兵南下,但被宋軍阻擊在長江北岸。1267年,登上大汗寶座的忽必烈再次率精兵捲土重來。1273年,襄陽失守。1276年,蒙古軍隊攻佔南宋都城杭州。此後,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不斷逃亡至南方,經過香江《今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

  1279年3月19日,走投無路的南宋殘餘勢力在廣東崖山被蒙古軍隊包圍。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自殺。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下溺死於平章山下,南宋的抵抗勢力宣告瓦解。


1279年南宋滅

  至此,中國已經全部淪陷。蒙古能夠佔領整個中國,與其說是蒙古騎兵有強大的戰鬥力,倒不如說其實是宋朝與西夏、遼國、金國相互惡鬥的結果。在面臨外敵時,中國人不能團結一致,才導致蒙古人有機可趁,進而影響世界格局。這個慘重的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7、領導人被俘的最大恥辱: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

  蒙古被趕出中國後,逐漸分裂成了瓦剌和韃靼兩部。韃靼主張與明朝修好,而瓦剌則希望重現蒙古帝國的輝煌,不斷侵擾明朝邊境。

  1449年2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2000餘人貢馬,向明朝政府邀賞,由於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並減去馬價的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就製造釁端。遂於當年7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明英宗決定率50萬大軍御駕親征。

  7月17日,明英宗和王振帶著50萬臨時拼湊起來的隊伍出發了。出發前只把北京交給弟弟朱祁鈺留守,也不管敵情如何,也不商量作戰方略,連後勤保障都沒安排好,簡直把親征當作小孩子玩遊戲一般。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隨征的文武大臣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19日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


土木堡之變(資料圖)

  本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13日,狼狽逃到土木堡,瓦剌軍已緊逼明軍。土木堡地高無水,將士飢渴疲勞,倉猝應戰。瓦剌軍四面圍攻,騎兵蹂陣而入,揮長刀砍殺明軍,明軍死傷慘重。

  明英宗與親兵乘車突圍,後來被俘。隨征大軍幾乎全部戰死,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以棰棰死。明朝50萬大軍,死傷過半。這次戰役,明史上稱為「土木之敗」。這次大敗影響深遠,成為明王朝由初期進入中期的轉折點。這也是中國軍隊在與外敵軍隊戰鬥中失敗最慘重的一場敗仗,連最高領導人都被活捉了。

  8、辮子引發的血案:公元1645年清軍血洗揚州

  1645年5月初,清軍逼近揚州。晚明將領史可法拒絕了清軍要求他投降的最後期限。5月13日,清軍開始攻城。20日,揚州淪陷。史可法最後被殘忍殺害。清軍隨後開始在揚州城內大肆殺戳,在10天內的血腥屠殺中,有將近80萬人死在清軍的屠刀之下!這樣的暴行就連小日本也自歎不如!


辮子引發的血案

  不只是在揚州,在中國的其他地方,滿族人犯下的血腥暴行數不勝數。據歷史學家估計,在清軍入駐中原的20年時間內,有將近一億漢族人被清兵屠殺!這是令人多麼恐怖的一個數字!

  這是中國近代史前的恥辱序幕,這個辮子王朝200年後,終於被西方人拖進死亡的地獄!

  9、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無恥強盜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燒掉圓明園。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了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賠款、協定關稅、開放五口通商、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許多特權。英國資產階級以為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傾銷到中國。但事實並非如此,據有關資料記載,1850年英國輸入中國的商品比1844年還少了75萬英鎊。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頑強抵制著外國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國增加鴉片貿易與發展合法貿易存在著矛盾。由於鴉片戰爭後英國等殖民主義者大量對華輸入鴉片,中國的白銀繼續外流,使中國出口茶葉、生絲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無力再多購買英國的工業品,這當然對英國是很不利的。英國資產階級是既要維護給它帶來巨大利益的鴉片貿易,又要擴大對華的工業品銷售。這樣,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開放更多的商埠,進一步控制中國海關,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火燒圓明園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便以修約為名,企圖壓迫清政府給其新的侵略權益。1853年5月,英國首先向中國提出要求修改已訂的《南京條約》的有關條款,美國和法國也接踵而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絕。英、美、法等殖民主義者掀起的「修約」交涉未能得逞,就惱羞成怒,決定用發動新的侵華戰爭來實現其無理要求。

  英、法等國得寸進尺,又以到北京換約為名,準備擴大侵華戰爭。1860年春,英、法軍艦陸續開到中國,並於7月底再次集結大沽口外。8月1日,英法聯軍攻佔北塘,14日攻佔塘沽,21日又攻佔大沽,24日進入天津。清政府急忙派桂良和恆福到天津求和。但侵略者存心要攻佔北京,在談判中漫天要價,不斷節外生枝,使談判失敗,英法聯軍逼近北京。

  9月18日,英法聯軍攻陷張家灣和通州,21日攻下八里橋。咸豐皇帝嚇破了膽,派他六弟恭親王奕?為欽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議。22日清晨,咸豐皇帝帶著后妃、皇子、親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並將圓明園洗劫一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10、近代恥辱的開端: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

  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各個大城市到處都能看到吞雲吐霧的煙館。國家的白銀大量流向歐洲。1839年6月,林則徐排除萬難,在虎門公開從18世紀末開始,英國就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這種東西就迅速佔據銷毀鴉片,引起了英國人的震怒。1840年6月,由45艘戰艦和5000名士兵組成的英國遠征軍氣勢洶洶地來到中國東南沿海。中英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鴉片戰爭(資料圖)

  這是中國第一次和西歐軍隊交鋒,這是以前中國人從沒有碰到過的強硬對手。在自我封閉了約100年以後,滿清帝國終於吞下了自己親手釀造的惡果。在戰爭中,清軍共投入了約20萬人,各地的老百姓也自發組織起來抵抗外敵。每一個中國人都拼盡了全力,流盡了鮮血。但在世界歷史發展的滾滾潮流中,我們一敗再敗,永遠都擋不住英國人前進的腳步。清軍沒有奪回一個英軍據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英國人高歌猛進。

  11、1894-1895年的甲午慘敗:清政府的腐敗

  1895年3月,甲午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一個71歲的老人,中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東渡日本,作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權大使,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日馬關條約》。

  戰後的幾年裡,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長城以北屬俄,長江流域十省屬英,山東屬德,雲南、兩廣屬法,福建屬日。而美國這個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則打著「利益均沾」的旗號,以支持日本為主要手段,謀求在中國的更大權益。戰後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跳板,中國東北部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台灣被日本割占,使數百萬同胞離開祖國的懷抱,飽受欺凌50多年。

  總之,甲午戰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機,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在中國近代的反侵略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可以說是規模最大,失敗最慘,影響最深,後果最重,教訓最多的一次戰爭。

  甲午戰後短短17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後的路程,這是歷史的必然,一個不能扞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政權,沒有理由長期存在下去。


甲午慘敗

  歷史的車輪繼續向前行進,甲午戰爭至今110年了。祖國走上了民族獨立、繁榮富強的道路。當今世界很不平靜,霸權主義及其追隨者堅持與我為敵的立場,利用台灣、人權、西藏、釣魚島等問題不斷發難,最近某超級大國還在叫囂「武力協防台灣」。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甲午戰爭日本侵略者霸佔台灣,50年裡台灣人民的反抗一天也沒有停止過。清末思想家黃遵憲賦詩言志:「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台灣去,如其偷生為降虜,不如戰死為義民。」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侵略者霸佔台灣的悲憤心和反抗精神。胡錦濤同志指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我們願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我們也完全有決心、有能力粉碎任何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圖謀。」在民族尊嚴、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不論付出多麼大的代價與犧牲,中國人民也決不會讓步,更不會屈服。

  綜觀中國歷史,沒有什麼災難和壓力可以征服中華民族,而只會使我們愈挫愈奮、眾志成城,到頭來頭破血流的只會是我們的敵人。

  12、1854年-1901年:俄國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萬惡的沙皇,無恥的俄國,通過一系列無理的條約霸佔中國的土地:

  1)《璦琿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即外東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讓領土最多的條約。

  主要內容為: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遊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璦琿條約》的簽訂,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開了一個罪惡的先例。

  2)《中俄北京條約》是沙皇俄國和清朝於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使清政府確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並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佔領土地示意圖

  主要內容有: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准留住。2。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界。3。俄國在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設領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領事官與地方官各辦各國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4。東北新定邊界地區准許兩國之人隨便貿易,並不納稅;新疆貿易除伊犁和塔爾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爾一口;恰克圖貿易,俄國商人可由恰克圖照舊到京。

  3)早在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時,沙俄就恣意要把1859年由俄國單方面繪製的東部邊界地圖,當作條約附圖強加給中國,遭到清政府的拒絕,但同時答應俄國派出堪界大臣,在共同堪踏以後劃定東部邊界線。這樣,到1861年6月,中俄雙方堪界代表簽訂了《勘分東界約記》。

  何謂東界、西界,在中俄邊境上並未明確的分界點,這次堪界,實際上也僅僅勘分了興凱湖以南的陸界,而沒有勘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水界,只是在比例尺小於1/1000000的地圖上畫了一條紅線,表示兩國以這兩條江為界,但這條紅線不可能也不能表明邊界線在江中的確切位置(到目前為止,這段邊界是以江水所流經的中心線來劃分的)。在這一過程中,沙俄不能從條約上明確割佔領土,在勘界和立界牌時,力圖多佔中國領土,立牌後,又偷偷地搬移界牌,對中國領土不斷蠶食,進行非法搶佔。

  總之,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或以武力威脅,或以外交訛詐的手段,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及一系列勘界條約,再加上其偷偷搬移界牌非法所得,侵佔了我國約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3、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鴉片惹的禍

  八國聯軍侵華,主要是源自3次鴉片戰爭導致的最後結果,這裡小編就主要說說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一次即是開端也是導致後面一系列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第一目「鴉片走私和虎門銷煙」的內容是揭示鴉片戰爭爆發的宏觀歷史背景和直接導火索。其宏觀歷史背景,是通過當時中國與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比較,從世界大勢上來審視的。借此可以認識,當時清王朝日趨衰落,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則呈上升的強勢。它加緊進行對外殖民擴張,對中國的侵略有其歷史必然性。

  而引發鴉片戰爭的直接導火索是鴉片問題,這一方面是英國不斷擴大向中國走私鴉片,從而對中國造成嚴重危害;另一方面是中國為抵制而進行禁煙。兩者之間衝突不斷激化,英國遂借端發動戰爭。這樣把戰爭爆發的宏觀歷史背景和直接導火索結合起來編寫,就能夠比較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戰爭爆發的原因。


不會忘記的八個國家

  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它們都具有階段性標誌,同時也有著密切關聯。這兩次戰爭是爆發在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或最初完成過渡之際。甲午中日戰爭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強國日本發動的對華戰爭。通過戰爭挾迫清政府所簽訂的《馬關條約》,是一個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適應了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的侵華需要,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並且直接引出列強對華掀起割地狂潮的局面,使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義和團運動正是在這種局勢下爆發的。而義和團運動又成為帝國主義陣營組成聯軍共同發動侵華戰爭的借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接導致《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本著揭露列強侵略罪行和展示中國人民反抗鬥爭兩個方面來警示我華夏子民,我們不應忘記西方列強犯下的纍纍罪行,不應忘記那些損我名族自尊的恥辱。

  14、1928年「濟南慘案」:被遺忘的日軍暴行

  1928年4月,日本侵略者借口保護日本僑民製造了舉世震驚的「濟南慘案」……

  在中日談判「濟南慘案」的過程中,田中內閣提出三項無理要求:其一,日方不派全權代表,只派日本駐滬商務領事矢田七太郎為代表;其二,談判地點在濟南;其三,談判的前提是先向日本道歉、賠償損失、懲罰兇手、保障僑民安全。不答應這三條,不進行談判。

  在全國人民的抗議浪潮中,南京國民政府拒絕了日本的無理要求。日本代表矢田又三次赴南京聯繫,均未談成。

  濟南慘案可以說是由蔣介石一首造成。蔣介石國民政府向日本政府屈服的一個協定,必然遭到國人的憤怒譴責。作為當時的北伐軍總司令,掌握實權的蔣介石,卻要中國人民忍受這種恥辱,他說:「圖報國仇,謀雪國恥,要使中國不受帝國主義的欺侮,真正達到獨立自由的目的,今日只有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傚法往哲先賢的志節,深信失土必能收回,國恥必可洗雪!」


濟南慘案

  正因為蔣介石的縱容與弱懦,才讓小日本有機會在我華夏土地上肆意的屠殺,所以我們今日的國人不能忘了這些血海深仇與恥辱!

  15、「9·18」事變:勿忘國恥

  九一八事變,又稱瀋陽事變,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侵略者侵華的開始。1931年9月18日傍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故意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19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佔領長春、吉林等地。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同時,九一八事變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但是它給我們每個在場的人帶來的震撼卻是久久不能平息。歷史的影像早已深植於我們的記憶之中,「9·18」的燈光在瑟瑟的秋風中閃爍著莊嚴的光輝,射入了我們心中傷痛的最深處,讓人悲憤而充滿力量。


918事變

  歷史是不容被忘卻的,忘卻歷史的民族最終也會被歷史所忘卻。在這裡小編也是希望每一個中國人在感受歷史的那份滄桑與沉重的同時,深深地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在這個思想多元化,物慾橫流的社會,加強社會主義榮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痛定思痛,回顧歷史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背負上歷史的包袱,而要我們從其中獲得更大的前行力量,更加堅定與祖國同存亡,共榮辱的信念。自覺做個維護祖國權益,扞衛祖國安全的忠誠鬥士,讓我們在痛思國殤的過程中,實現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和愛國主義思想的昇華。

  16、南京大屠殺:30萬人的血海深仇

  我們不會忘記,歷史更加不會忘記,1937年12月13日 ,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在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的指揮下,對中國軍人和南京百姓進行長達6周的血腥大屠殺。

  這一舉世震驚的暴行,受到世界輿論的普遍譴責。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審判日本戰犯的決議書中指出,「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縱的野蠻人似地來污辱這個城市」,「實行殺人、強姦、搶劫、放火」。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理,松井石根被判處絞刑。谷壽夫被引渡給中國政府,於1947年被處以死刑。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一樁滔天罪行。

  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殺害的中國人竟達3 0萬以上!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暴行記錄。


南京大屠殺

  17、1938年6月的花園口事件:歷史的黑點

  花園口決堤事件,為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利用黃河伏汛期間決堤的災難性事件。其目的是造成平漢鐵路以東地區的洪水氾濫,以此阻止日軍的西進。

  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的情勢嚴重失利。1938年4月13日,陳果夫主張在河南武陟縣的沁河口附近決黃河北堤。同年5月,徐州陷落,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蔣中正見形勢不利,電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核辦,6月6日,新8師師長蔣在珍建議在花園口決口,7日,由軍人用炸藥[1]在河南省鄭縣(今鄭州市)附近的花園口黃河南岸的堤防炸毀以造成決堤,使黃河改道南流,入賈魯河和穎河,奪淮入海。

  而花園口堤防也於1946年抗戰結束後修補完畢,回到決提前舊河道出海。


花園口事件

  這一事件發生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對外宣稱是日軍飛機轟炸所致,但不少民間媒體提出質疑。抗戰勝利以後,政府仍堅持日軍飛機轟炸的說法,但隨著當事人和親歷者的回憶資料陸續面世,以及日本和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檔案的公開,箇中秘密漸為人知。

  18、1944年國民黨豫湘桂慘敗:蔣介石難辭其咎

  1944年日軍發動一號作戰,初期的平漢路戰役(豫中會戰),日軍以大規模兵力與機械化部隊的閃電戰,造成國軍慘敗。國軍慘敗的重要原因是蔣介石與軍委會情報判斷錯誤後,作了錯誤的軍事部署。情報判斷錯誤的原因,除日軍保密措施良好、國軍電訊被截聽外,也因長期以來前線部隊普遍提供誇大失實情報,造成軍委會不信任,軍委會遂主導情報判斷的真實性。

  軍委會情報判斷錯誤有兩個重點:(1)在日軍從黃河北岸準備至發動攻勢的初期,始終誤判為如往常人數不多的局部攻勢。(2)日軍目的是殲滅國軍主力,卻誤判為打通平漢路,因此將軍隊部署在地形平坦的許昌,企圖以陣地戰配合附近山區精銳部隊進行側擊,以便擊破日軍。國軍在許昌失利,在匆忙奉命撤退的混亂中,通訊中斷,遭日軍圍殲而導致慘敗。

蔣介石

  19、1945年外蒙古獨立:國民政府的無能

  在68年前,1945年10月20日 (農曆九月十五),外蒙古宣佈獨立。

  1924年5月13日簽訂的《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中規定,蘇俄政府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一部分。1945年2月蘇、美、英3國首腦雅爾塔會議規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外蒙古宣佈獨立

  同年8月14日,中國國民黨政府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附件規定:蘇聯將尊重外蒙古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中國國民黨政府則聲明,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宣佈獨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