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戰初期蔣介石為何瘋狂「剿共」?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抗戰初期蔣介石為何瘋狂「剿共」?

2016年12月04日 歷史解密, 蔣介石 暫無評論 閱讀 448 次

  國難當頭之際,蔣介石依舊頑固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不准他的軍隊和人民抗戰,反而加緊「剿共」。

  為了能集中力量對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根據地和紅軍,蔣介石急於向日本侵略者妥協。他一面下達「侈談抗日者殺勿赦」的反動命令,破壞長城抗戰;一面派親日派頭目黃郛北上與日軍談判,再次妥協投降。

  5月31日,國民黨政府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

  根據這個協定,國民黨政府承認中國永遠不能收復東北失地,而且又把綏東、察北、冀東劃為日軍可以自由出入而中國不能駐軍的地區,使華北門戶洞開,為後來華北事變的發生種下了惡果。這一協定喪權辱國的程度,可以說不亞於袁世凱簽訂的「二十一條」。

  面對日軍大舉入侵,蔣介石倒行逆施,執行賣國不抵抗政策,把大好河山拱手送給了日本侵略者,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中國共產黨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即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義,於1933年1月11日發表宣言,提出中國工農紅軍在立即停止進攻蘇區、保障民眾的民主權利、武裝民眾抗日的三條件下,願與任何武裝部隊訂立停戰共同對日作戰協定。

蔣介石

  6月1日,中國共產黨又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名義,發佈《為反對國民黨出賣平津華北宣言》,反對國民黨政府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的《塘沽協定》,揭露國民黨蔣介石反動集團對人民竭力進攻,對日本帝國主義投降賣國的罪行,號召全國人民一致團結起來,為收復失地、保衛中國、爭取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而鬥爭。

  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大力支援紅軍和一切抗日愛國力量的抗日反蔣行動。形勢的發展對中國革命是十分有利的。

  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地人民群眾,紛紛集會,發表通電,要求國民黨政府立即對日宣戰和准許組織抗日團體。許多地區的工人節衣縮食,捐款購買飛機,支援抗日。海外僑胞也通電呼籲出兵抗日。在全國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動下,國民黨軍隊內部的一部分官兵也要求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長城各口的中國守軍在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日情緒推動下,與長城內外民眾義勇軍相配合,自動奮起抗擊日寇。

  宋哲元率領第29軍在長城喜峰口英勇抗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大大地鼓舞了全國民眾。

  蔣光鼐、蔡廷鍇率領十九路軍,向國民黨政府提出全軍北上抗日的要求,並組織了「援熱先遣隊」,從漳州等地出發,取道粵漢路入湘,準備北上抗日。蔣介石拒絕十九路軍的正當要求,並嚴令「援熱先遣隊」火速回閩,繼續「剿共」。十九路軍廣大官兵極為憤慨,為日後發動「福建事變」埋下了伏筆。

  以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為首的抗日愛國將領,對蔣介石的賣國投降政策更加不滿,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表示願意合作抗日。

  1933年5月26日,他們在張家口宣佈成立察綏抗日同盟軍,通電全國,主張聯合抗日,收復失地。隊伍由幾千人迅速發展到十餘萬人。6月中旬,抗日同盟軍出兵北擊。至7月下旬,先後收復了康保、沽源、多倫,把日偽軍完全驅逐出察哈爾省,並在張家口成立了收復東北4省計畫委員會,準備進一步對日作戰。一時間,全國人民掀起了大力援助抗日同盟軍的熱潮。

  蔣介石認為這些抗日行動,影響了他的「剿共」大業,因而十分仇視。他密令手下的兩大特務組織「CC團」和「藍衣社」,在國民黨統治區內瘋狂鎮壓人民的抗日民主運動,慘殺共產黨員和抗日分子。自1933年7月到1934年7月的一年間,僅被「CC團」逮捕和暗殺的共產黨員就有4500多人。

  與此同時,蔣介石不僅不允許抗日同盟軍抗日,而且以「破壞整個國策」的罪名,喪心病狂地調動十餘個師的兵力入察,包圍抗日同盟軍,配合日軍大舉圍攻同盟軍的大本營張家口。

  9月底,察綏抗日同盟軍終因彈盡糧絕而告失敗。馮玉祥被迫棄職,方振武流亡國外,吉鴻昌遭到蔣介石的殺害,就義前留下了「不為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絕筆詩。

  就在這年7月28日,蔣介石、汪精衛聯名發出通電,提出所謂「治本莫若於充實國力,治標莫急於清除共產黨」的方針,反共賣國的嘴臉一覽無餘。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