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在唐朝後為什麼各朝都不在西安定都? | 陽光歷史

 

A-A+

中國歷史上在唐朝後為什麼各朝都不在西安定都?

2016年08月08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216 次

  導讀:金人認定,燕都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中原,若坐堂隍,俯視庭宇,是看中了北京的地理環境。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確獨特,它為中原北方門戶,有人講它是中國的「龍眼」所在。它面平陸,負重山,南通江淮,北連溯漠,可稱得上是「財貨駢集,天險地利」,實為汴(開封)、洛(洛陽)、關中(西安)、江左(南京一帶)皆不及也。

  元代在遼金的基礎上建立大都,這是蒙古貴族認識到北京位於東西地勢的交匯點上,又君臨南方,進可以扼控全國(事實也是如此,從北京南進的軍事、政治行動基本上都是成功的:蒙古鐵騎的南下,燕王朱棣的南下,清兵的南下,袁世凱的南下等等),退可以依托故地漠北,捲起首飾,騎上馬,一溜煙就會遁入故地,這是以地利人和的建都原則為依據的。

  明代建都北京,在老北京人的傳說中是件有神秘色彩的事,徐達在劉伯溫的授意下以射箭定都的傳說,彷彿說明北京之成為首都是很偶然的。其實,明代遷都北京,有極為充分的歷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個人情感的原因。它是中國文明從西向東遷移變動的結果。明開國定都南京,賴以推動全國,是符合明代人定都原則的,但蒙古勢力返回並峙持於漠北,隨時可以捲土重來,如不全力守衛邊疆,可能出現北宋第二。北京的地緣位置屬交通要衝,佔住北京,就挾制了西北到東北、北方到南方的四條關口(這是四條生命線),北京城外有太行山、軍都山、燕山,地勢高峻,明代人認為「以燕京而視中原,居高負險,有建瓴之勢」,「形勝甲天下,層山帶河,有金湯之固,誠萬古帝王之都」。

  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於彈壓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懷和眼光,也是出於退可出關的戰略考慮。以多爾袞為首的清廷的遠見卓識者,認為要「以圖進取」,必遷北京。皇太極的遷都北京是要佔據這個關口從而統一全國,「以建萬年不拔之業」。1644年8月20日開始,清朝大遷都,10月10日正式定都北京。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