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軍出身的抗戰十虎將:共和國元帥位列其中
粵軍起源於民國孫中山廣東政府粵軍第一師、北伐第四軍,在北伐中第四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打出「鐵軍」威名。在抗日戰爭中這10個廣東佬早早就當上集團軍總司令以上職位,屢次帶領大軍大敗日軍,以不朽功勳聞名於世,是我們廣東人的驕傲,因此給他們的外號「鐵軍十虎」。
他們分別是:
1、「鐵軍英雄「、「抗日先鋒」、「粵軍老大」張發奎;1926年北伐中任第四軍軍長,抗戰時任第四戰區司令官。
2、「老虎崽」、「百戰名將」薛岳;1927年任第四軍副軍長,抗戰時任第九戰區司令官。
3、「大頭魚」、「笑面虎」余漢謀;1927年任第四軍副軍長,抗戰時任第七戰區司令官。
4、「沙場過客」、「銅軍之父」李漢魂;1927年任第四軍二十五師師長,抗戰時任第35集團軍總司令。
5、「鐵軍靚仔」、「民主黨派三大美男」黃琪翔;1927年任第四軍軍長,抗戰時任中國遠征軍副司令。
6、「鐵軍之母」吳奇偉;1927年任第四軍第十二師副師長,1932年任第四軍軍長,抗戰時任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長江上遊江防司令。
7、「茂名豪傑」鄧龍光;北伐後任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長,抗戰時任第二方面軍副司令。
8、「奔雷虎」蔡廷鍇;北伐前任第四軍第十師二十八團團長,「一二八」事變任19路軍軍長,抗戰時任16集團軍總司令。
9、「花帥」葉劍英;1927年任第四軍參謀長兼軍官教導團團長,抗戰時任八路軍參謀長。
10、「紅軍第一任總司令」、「沒有授銜的元帥」葉挺;北伐前任第四軍獨立團團長,抗戰時任新四軍軍長;並推任第六戰區副司令。
粵軍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發揮了扭轉乾坤功效的一支軍隊。孫中山以廣東一省割據一方,進窺中原,後國民革命軍在十年之內統一寰宇,定鼎金陵,這是近史上旳奇跡。粵軍第一師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粵軍的精華所在,原來隸屬陳炯明第一軍的序列,但是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堅決支持孫中山,與陳分道揚鑣,為國民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將領,後遇刺身亡。
北伐前粵軍第一師擴編為第四軍,由李濟深任軍長,轄陳銘樞第10師、陳濟棠第11師、張發奎第12師、徐景唐第13師、葉挺獨立團編成。其中陳銘樞第10師、張發奎第12師、葉挺獨立團1926年起參加北伐,戰功卓著,被譽為「鐵軍」, 前粵軍第一師也稱為「粵軍之母」。
在北伐戰爭開始以來,「鐵軍十虎」在「老大「張發奎的協助下,各自表現出色,逐步登上歷史舞台,打響名聲。「廣東十虎」有9人保定軍校6期同學(葉劍英是雲南講武學校,黃埔軍校戰術教官,曾任第四軍參謀長)。
保定軍校被譽為黃埔軍校的老師,在保定軍校時候,廣東學生在外謀生結成幫派。大家在保定軍校期間團結友愛,結下了深厚友誼,因此日後在戰場上相互提攜,共同成為名將。
在保定軍校讀書中,廣東同學矮瘦力弱,只抽往往打不過北方人,因此喜歡結伙人多打人少,而且打群架體力不如多手,只好抄傢伙。因打傷人,張發奎挨義氣主動頂罪,被開除,受到廣東幫尊敬。張發奎開除後,薛岳頂上做老大,也是打群架出事被開除。在與北方同學打架中,廣東幫瘦小,被北方同學譏笑以多打少都打不贏,拼刺刀用木棍都可以贏你。因此,保定廣東同學總結,日後如在戰場上相見一定要勇敢,不然肉搏戰死梗。因此幾年後北伐戰場,廣東軍「鐵軍「第四軍以勇敢著稱,作戰時粵語齊聲高呼」叼佢老母「,然後發起衝鋒,前仆後繼,投入肉搏,一往無前,後隊踏屍而過。整排整連地沖,有進無退的,場面壯觀,敵軍無不氣餒。
抗日戰爭期間,「廣東十虎」更早早位高權重,統領大軍屢敗日寇。1940年,全國分為9個戰區,其中有3個戰區司令長官為廣東人,分別為:第四戰區 「鐵軍英雄」張發奎,負責廣西戰場;第七戰區 「笑面虎」余漢謀,負責廣東戰場;第九戰區 「百戰名將」薛岳;負責江西、湖南戰場。三個戰場形成鐵三角,3個「老鄉」兼「老四軍戰友」兼」保定軍校六期校友「相互支援,在廣東、廣西、湖南等地打了一系列大勝仗。
1955年授銜時,抗戰時任葉挺手下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元帥對葉劍英感歎說:「若是葉挺同志還在,就該有兩個葉帥了」。